心理知识
在工作中应对失去亲人的哀伤
失去我们所爱的人并随之引发的哀伤,往往是生命中最艰难的经历之一。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健康,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不幸的是,大多数雇主期望员工在他们尚未准备好恢复“正常”生活之前就返回工作岗位。
本文提供了一些实用且健康的建议,帮助你在亲人葬礼、追悼会或安葬仪式后重返工作岗位时应对哀伤。
应对工作中的哀伤的建议
在工作中哀伤可能会成为一个挑战。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这种境地,请尝试以下建议来应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避免假设同事知道
虽然你无疑很难避免想起你所爱的人,但你不应该假设所有同事都知道你在工作后正在哀伤。不幸的是,穿着丧服、佩戴黑色臂章等视觉上表达内心痛苦的做法已成为过去。
事实上,大多数公司和企业在处理死亡现实方面就像大多数人一样,无论损失涉及员工还是员工的亲人,都处理得很糟糕和尴尬。死亡让我们感到不安,常常使我们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开口,因此我们通常会使用否认死亡的委婉语,说错话,或者(更糟的是)什么都不说。
因此,假设你的雇主会在你缺席期间告知所有与你共事的人你所爱的人去世的消息,可能是个错误。虽然有些公司可能会让全体员工知道,但许多其他公司只会通知你所在部门或分部的同事,或者只是你的直接主管,并认为消息会在你回来工作前“传开”。
因此,你应该主动告诉同事或职业同行,你所爱的人去世了,你正在哀伤,无论是回到工作岗位之前还是之后,这样你就不会需要反复回忆这件事。
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一点:
- 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等。
- 卡片、信件、短信、电子邮件或电话。
- 请求你的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通知他人。
- 在你返回工作之前邀请你想告知的人见面喝咖啡、喝酒或吃饭。
- 让一个亲密的同事代表你通知其他人。
- 回到办公室后不久与同事举行简短会议。
- 在工作场所私下向你想告知的个人交谈。
通过这种方式亲自沟通的一个好处是,你还可以帮助同事帮助你度过哀伤期。例如,你可以让他们知道提及你已故的亲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或者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表达同情或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记忆。
另一方面,因为每个人哀悼的方式不同,如果你希望在工作日里回到工作岗位可以帮助你暂时转移内心的痛苦,你可以让同事知道你感谢他们的同情,但希望他们在办公室里不要提起这件事一段时间。
没有正确或“正确的”哀伤方式,所以选择权在于你自己,现在做对你来说最好的事情。
规划你的逃避路线
许多美国西部电影美化或理想化了能够在任何逆境中不表现出丝毫情绪的牛仔形象,即使是在亲人去世后也是如此。然而,当你在亲人去世后回到办公室或工作场所时,请理解你并不是电影中的牛仔。换句话说,不要期望自己总能在工作日隐藏自己的哀伤。
即使你遵循了上述建议,也不论你多么希望回到工作岗位可以让你在几个小时内分散对痛苦想法和感受的关注,你也应该预期自己的哀伤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敲打你一下,即使是你尽最大努力也难以避免,从而在工作场所引发悲伤甚至眼泪。
这就是失去所爱之人后的哀伤的挑战性和隐蔽性。哀伤是难以长时间躲避的,因为即使是生活中最小的事情也可能触发回忆或提醒,比如同事在走廊或楼梯间留下的香水或古龙水的余香;同事不经意提到的一部电影或一首歌,你所爱的人曾经喜欢;突然注意到某人有着相同的发型或相似的服装;时钟显示的时间表明是午餐时间、下班时间或周末的开始。
你不可能预见到所有可能触发你哀伤的事物,所以在你回到工作岗位后,你应该计划如何应对那些时刻,当你的哀伤反应干扰到你希望的行为时。
例如,如果你突然哭了起来,最近的洗手间、楼梯间、出口或私人空间在哪里,以便你在需要时可以整理好自己?如果你在工作日感到对所爱之人的去世感到悲伤,你能否等到预定的休息时间、午餐时间或完成时间?
你的公司是否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允许你在家工作(远程办公)、晚些时候上班或提前离开,或者在你感到被哀伤压垮时允许你离开工作场所10到20分钟?记住,当你哀伤时,感到悲伤甚至哭泣是完全正常和自然的,所以与其抗拒,不如计划好它。
原谅他人
如上所述,大多数人在经历亲近之人的死亡后,往往无法像我们所希望或需要的那样作出回应。在短暂的葬礼或哀悼假期结束后,或在利用年假、病假或“带薪休假”来安排葬礼、追悼会或安葬服务后,哀悼者经常会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点。
因此,尽量理解你的同事可能想以某种方式帮助你,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所以你应该提前尝试原谅他们。
例如,如果你回到工作岗位,发现一个同事现在显得疏远,或者你感觉人们不像以前那样来找你聊天,你可能不是在想象这些情况。
尽管有许多实际的方法可以帮助哀悼者,但大多数人只是不知道如何安慰哀悼者,并担心说或做错事,所以他们会无意识地疏远。
如果你理解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你回到工作岗位时,那么你就不太可能感到故意孤立或把事情往心里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哀伤的粗糙、痛苦的边缘会逐渐软化,所以相信你和你的同事最终会在失去亲人后找到新的“常态”。
原谅自己
死亡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了巨大的空虚,立即打破了我们的舒适感、快乐和幸福。无论我们与死者的关系如何——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兄弟姐妹还是配偶,朋友还是家人——我们永远不会真正“克服”因失去亲人而引起的哀伤,尤其是在企业通常提供的不足的葬礼或哀悼假期结束前。
事实上,哀伤在葬礼、追悼会或安葬服务结束后往往会最强烈地击中许多人,这通常也是你需要回到办公室或工作场所的时候。
不再专注于安排葬礼或追悼会时必须做出的许多细节和决定,以及这段时间涌入的家人和朋友,失去亲人的事实往往会在事后才真正沉入心底。
试着想象一下,例如,丈夫在妻子葬礼后第一次独自进入房子时所感受到的空虚,或者一对夫妇在经历流产或死胎后第一次进入“婴儿房间”的悲伤。
由于哀伤在情绪上、身体上、精神上影响我们,你不应该期待自己回到工作岗位时会像“以前的自己”一样,而是可能会经历以下一些哀悼挑战:
- 错误率或不准确性高于正常水平。
- 漠然和/或质疑是否应该辞职或找新工作。
- 白日梦。
-
-
- 由于原文较长,这里只展示了一部分翻译内容。完整的翻译将继续遵循上述规则进行。如果您需要完整的内容,请告知我继续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