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味觉厌恶与经典条件反射
一种条件味觉厌恶是指在食用某种食物后经历一段时间的疾病而导致对这种食物的回避。这些厌恶是经典条件反射如何导致行为改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使只发生了一次疾病。
什么是条件味觉厌恶?
你是否曾经在吃过某样东西后生病,并且后来想到吃那种食物会让你感到恶心?当进食某种物质后引起疾病时,可能会发生条件味觉厌恶。例如,如果你午餐吃了寿司然后生病了,你可能在未来会避免吃寿司,即使它与你的疾病无关。
虽然人们可能会预期我们在食用某样东西后立即生病时会避免食用该食物,但研究表明,食用该食物和发病的时间不一定需要非常接近就能发展出条件味觉厌恶。即使在食用食物(中性刺激)和发病(无条件刺激)之间有很长的延迟,也可能发展出条件味觉厌恶。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味觉厌恶是单次学习的例子。仅一次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就可以建立一个自动反应。
条件味觉厌恶相当常见,可以持续几天到几年。
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度假时在一家餐馆里吃了一份鸡肉玉米卷饼。几个小时后,你病得很厉害。从那以后的几年里,你可能无法强迫自己再吃鸡肉玉米卷饼,甚至闻到那些让你想起这道菜的食物时都会感到恶心。
即使你知道你的疾病并不是由特定食物引起的,这种条件味觉厌恶也可能发生。实际上,你可能完全意识到你是因为旅行同伴几天前生病才感染了胃病毒。
考虑你自己对某些食物的厌恶。你能把对特定食物的反感联系到某个时期的疾病、恶心或不适吗?你可能会意识到,仅仅因为你曾在生病前食用过它们,你就多年避免吃某些类型的食物。
理解味觉厌恶
味觉厌恶既可以在意识层面也可以在无意识层面发生。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能完全不知道他们不喜欢某种食物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这些味觉厌恶会发生,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疾病并非与特定食物相关联时?
条件味觉厌恶是经典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机制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 中性刺激(食物)与无条件刺激(疾病)配对,导致无条件反应(感到恶心)。
- 仅一次配对后,中性刺激(食物)现在成为引发条件反应(避免食物)的条件刺激。
这就是所有条件味觉厌恶的情况吗?上述描述的情景并不完全符合经典条件反射的一般期望。首先,条件反射仅发生在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UCS)配对一次之后。其次,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只有几秒钟。而在条件味觉厌恶的情况下,时间跨度常常达到几个小时。
尽管这似乎违反了经典条件反射的一般原则,研究人员还是能够在实验环境中证明条件味觉厌恶的效果。
在这样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约翰·加西亚给实验室里的老鼠喂食了带味道的水(中性刺激)。几小时后,老鼠被注射了一种物质(无条件刺激UCS),使它们生病。后来,当再次给老鼠提供带味道的水时,它们拒绝饮用。
解释这些厌恶
由于加西亚的研究与之前对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解相矛盾,许多心理学家对这些结果持怀疑态度。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中性刺激都可以在彼此接近时引发条件反应,但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恶心的感觉会与几个小时前吃的食物有关?难道不应该将恶心与症状出现前的事物联系起来吗?
“味觉厌恶并不适合当前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框架,”加西亚指出。“这些厌恶专门寻找味道,而不与其他刺激相关。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太长了。”
加西亚和其他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中所证明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中性刺激的类型确实会影响条件化过程。那么为什么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刺激的类型如此重要?部分解释在于生物准备性的概念。基本上,几乎每个有机体都天生倾向于在某些刺激之间形成特定的关联。
如果一只动物吃了食物然后生病了,为了未来的生存避免吃这样的食物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关联通常是生存所必需的,难怪它们容易形成。
总结
经典条件反射对行为有强大的影响。正如条件味觉厌恶所清楚显示的那样,有时学习可以在仅一次实例后发生。下次当你发现自己避免吃某种特定食物时,请考虑条件厌恶是否在你对该特定物品的厌恶中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