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如何使用负惩罚
负惩罚是一种可以用于行为改变的形式。它涉及移除强化物以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概率。例如,孩子在发脾气后,父母会把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拿走。
负惩罚是B. F.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行为心理学中,惩罚的目的在于减少不想要的行为。在负惩罚的情况下,它涉及移除一些好的或令人向往的东西来减少某种特定行为的发生。
概述
记住负惩罚这个概念的一个最简单方法是注意到,在行为术语中,正意味着添加某种东西,而负意味着移除某种东西。因此,负惩罚常被称为“通过移除进行惩罚”。
虽然负惩罚可能有效,但应谨慎使用,以免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包括愤怒、焦虑和无助感。
负惩罚示例
你能识别出负惩罚的例子吗?失去玩具的使用权、被禁足、以及失去奖励代币都是负惩罚的例子。在每种情况下,都会因为个人的不良行为而移除一些好的东西。
负惩罚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
响应成本:
这涉及到移除已经获得的强化物或特权。
- 两个孩子因争夺一个新玩具而打架,母亲就把玩具从两个孩子那里拿走。
-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晚回家一个小时,她的父母把她禁足一周。
- 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在课堂上对另一个学生大喊大叫,老师就把他用来兑换奖品的“良好表现”代币拿走了。
时间隔离:
这涉及到在出现不良行为后的一段时间内移除一种喜爱的强化物。
- 孩子上课时表现不好,不得不留在教室里而不是出去休息。
-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在打另一个学生之后一整天都不能玩她最喜欢的游戏积木。
忽视:
这涉及到在出现不良行为后不予理会。
- 老师不再叫一个不断打断别人的同学回答问题。
-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乞求不予回应,以免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
负惩罚与正惩罚的区别
负惩罚还应与正惩罚区分开来。正惩罚是在出现不良行为后增加一种不愉快的事物。例如,当一个孩子发脾气时,他们会被分配更多的家务活。
负惩罚
- 移除一种被期望的刺激
- 减少一种行为
正惩罚
- 添加一种厌恶的刺激
- 减少一种行为
两种类型的惩罚都有相同的目标:减少一种行为。区别在于是添加还是移除。记住在这个上下文中负和正的含义是有帮助的:负意味着“移除”,正意味着“添加”。
负惩罚的效果
尽管负惩罚可能非常有效,但斯金纳和其他研究者指出,许多不同的因素会影响其效果。
负惩罚最有效的情况是:
- 它立即发生在行为之后
- 它被一致地应用
- 其使用取决于行为
即时性
负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立即出现时更有效。如果一个孩子发脾气,而父母在当天晚些时候才把特权拿走,那么惩罚不太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致性
如果负惩罚只偶尔发生,它很可能有效。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因为在行为后失去一件喜欢的东西,他们很可能会继续这种行为。
超速驾驶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因为你每次超速都不一定会收到罚单,你可能会继续这样做(尤其是如果你认为不会被抓到)。
条件性
使用负惩罚必须以行为为基础。如果无论一个人是否表现出行为,都移除了期望的刺激,那么惩罚将无效。
负惩罚的潜在挑战
考虑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有一张驾照,但它不允许她在晚上开车。然而,她每周晚上开车几次而不面临后果。一天晚上,她开车送朋友回家时被拦下并收到了一张罚单。
由于这一事件,一周后她收到了一封信,通知她她的驾驶执照被暂停了30天。一旦她恢复了驾照,她又开始在晚上开车,即使她还有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合法地在晚上和夜间开车。
正如你可能猜到的那样,在这个例子中,吊销驾照是一种负惩罚。那么,为什么她还会继续这种行为呢?
这是因为惩罚不一致地应用(她多次在晚上开车而没有受到惩罚),而且惩罚不是立即应用的(她在被抓住后一周才被吊销驾照),所以负惩罚在这种情况下无效。
负惩罚不能告知行为
负惩罚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虽然它可能减少了不良行为,但它并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更适当反应的信息或指导。B. F. 斯金纳也指出,一旦惩罚停止,行为很可能再次出现。
谨慎使用负惩罚
负惩罚可能有它的用途,但许多专家认为应该谨慎使用,并且不应频繁使用。
当过度使用负惩罚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虽然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正惩罚的影响上,但研究人员发现,惩罚可能会使人感到士气低落,并可能导致愤怒、焦虑和攻击性的增加。
它也可能导致习得性无助。如果一个人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改变情况,他们可能会停止尝试改变。
因为负惩罚实际上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应该做些什么,所以它往往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工具。
与其单独使用负惩罚,不如将其与正强化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个人因做出期望的行为改变而得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