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心理动力学疗法

认知心理学

对立过程理论的色觉

理解我们如何看到颜色

对立过程理论表明,色彩感知能力由三个相互对立的受体复合物控制。这三个复合物分别是红绿复合物、蓝黄复合物和黑白复合物。

当前的研究表明,这些受体复合物的实际配对实际上是蓝黄、红青和绿品红。

根据对立过程理论,大脑只能在同一时刻注册一对颜色中的一种,因为这两种颜色相互对立。当你看到红色时激活的那种细胞,在绿色光线下会关闭,而在绿色光线下激活的细胞在看到红色时会关闭。这解释了为什么你看不到黄蓝色或红绿色。

概述

对立过程理论、三色理论和互补色理论共同促进了我们对视觉的理解。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视觉功能通过一系列的兴奋和抑制反应来实现。重要的是要记住,它解释了色彩感知的一个方面,但其他理论也是理解我们如何看到和体验色彩所必需的。

这篇文章讨论了这个理论,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在我们目前对视觉的理解中扮演的角色。

对立过程理论与三色理论

三色理论认为,人们有细胞可以检测蓝、红和绿波长。然后将这些颜色组合成可见光谱中的其他颜色。

虽然三色理论澄清了一些关于我们如何看到颜色的过程,但它并不能解释所有关于色彩感知的方面。对立过程理论是由Ewald Hering提出的,他注意到有些颜色组合人们永远不会看到。

例如,虽然我们经常看到蓝绿色或红紫色,但我们看不到红绿色或黄蓝色。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色彩感知由两组对立系统控制:蓝黄色机制和红绿色机制。

对立过程理论意味着什么

对立色过程通过兴奋和抑制反应的过程工作,每种机制的两个组成部分相互对立。

例如,红色在一个细胞中产生一个积极(或兴奋)的反应,而绿色则产生一个消极(或抑制)的反应。当这个细胞被激活时,它会告诉大脑你在看到红色。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对手细胞,它对绿波长的光产生积极反应,而对红色产生抑制反应。

这种红绿色受体复合物中的两种类型细胞不能同时被激活。

对立过程理论的例子

对立过程理论有助于解释负后像的知觉现象。你有没有注意到,在长时间盯着一个图像后移开视线时,你会看到短暂的互补色后的影像?

你可以通过以下演示来观察这种效果:

  • 取一小块白纸放在一个较大的红色正方形的中心。
  • 在白纸的中心注视大约30秒,然后立即看向一张空白纸并眨眼以看到后像。
  • 后像是什么颜色?你可以重复这个实验,使用绿色、黄色和蓝色。

那么,对立过程理论是如何解释后像的呢?根据对立过程理论,盯着红色图像30到60秒会使白色和红色对手细胞变得“疲劳”(意思是它们开始发送较弱的信号以节省能量)。

当你把视线转移到空白表面时,这些细胞不再有刺激信号告诉它们发射信号。当白色和红色受体细胞短暂失活时,相反的黑色和绿色细胞会发出响应。

因此,你会看到一个短暂的黑绿色后像,而不是白红色。

现代解释:互补色理论

当前的研究稍微更新了这一解释。似乎绿色受体细胞不会激活,因为红色细胞受到抑制。

事实上,后像似乎是在大脑的皮层生成的,而不是视网膜。

根据互补色理论,每对受体都记录互补颜色——没有白黑配对。当互补颜色相加时,它们会变成白色。

当你盯着红色图像看时,你的大脑习惯了红色并抑制了从红色细胞接收到的信号。当你把视线移到白纸上时,你的大脑看到的红光比之前少,所以你的大脑会“减去”它看到的红色。

然而,绿色细胞并没有被抑制,所以它们可以发送全强度信号。白色减去红色等于绿色,因此你看到了绿色的闪现。

哪个色彩视觉理论是正确的?

尽管互补色理论是最新的,但三色理论和对立过程理论有助于解释色彩视觉的复杂性。

  • 三色理论 解释了三种类型的锥状细胞如何检测不同的光波长。
  • 对立过程理论 解释了锥状细胞如何连接到神经节细胞,以及某些光波长如何使这些细胞兴奋或抑制。
  • 互补色理论 解释了哪些波长转化为哪种颜色,并且这些颜色如何在大脑中处理。

常见问题

  • 对立过程理论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对立过程理论帮助解释色彩视觉的某些方面。一种锥状细胞的激活导致另外两种细胞的抑制。这种对立过程被认为是我们的色彩感知的原因,并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经历后像。

  • 对立过程理论如何解释后像?

    对立过程理论建议,长时间盯着一种颜色会导致那些受体细胞变得疲劳。当它们开始发送较弱的信号时,它们的对手细胞就会发射信号,导致感知到相反的颜色。

  • 谁首先提出了对立过程的色彩视觉理论?

    对立过程理论是由生理学家Ewald Hering在19世纪末提出的。

  • 对立过程理论能否解释McCollough效应?

    McCollough效应是一种视觉现象,即在看带有红色水平线和绿色垂直线的图像之后,再转向一个黑白线条的图像时,黑色和白色线条看起来是粉红色的。对立过程理论被认为部分解释了这种现象,但其背后的机制尚未完全理解。

是的,你完全可以将室内设计作为治疗工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