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理论如何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比较还是不比较?
社会比较理论表明,人们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这一心理学理论最早由Leon 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描述了人们用来评估自己的行为、成就和观点的过程,这些过程是相对于其他人的来进行的。
在心理学中,社会比较理论解释了我们倾向于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原因之一。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社会比较理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我们所做的比较如何影响我们对自己持有的看法。
社会比较理论的历史
社会比较理论最初于1954年由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提出,他认为人们有内在的动力来评估自己,通常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进行的。人们会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其中一种关键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比较或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例如,想象一个高中生刚刚报名参加乐队课学习如何演奏单簧管。当他们评估自己的技能和进步时,他们会将自己的表现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
他们可能会首先将自己的能力与单簧管部分的其他成员进行比较,特别是那些比他们更好的人,以及那些不如他们的人。他们还可能将他们的音乐能力与演奏其他乐器的学生进行比较,甚至与班级里的明星学生进行比较。
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认为,我们通过这个比较过程来建立一个基准,从而能够准确地评估自己。
社会比较的类型
社会比较过程涉及人们通过与他人的态度、能力和特质进行比较来了解自己。社会比较有两种类型——向上的社会比较和向下的社会比较。
向上的社会比较
向上的社会比较发生在我们将自己与我们认为优于我们的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这些比较通常集中在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当前状态或技能水平上。我们可能会与一个条件更好的人进行比较,并寻找达到相似结果的方法。
向下的社会比较
向下的社会比较发生在我们将自己与我们认为不如我们的他人进行比较的时候。这样的比较通常是为了提高我们对自身能力或特质的看法。也许我们在某件事上并不出色,但至少我们比别人更好。
人们在想要获得灵感以改善自我时会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比较,而在想要提升自信心时则会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
当社会比较不准确时
根据Festinger的说法,人们依靠社会比较来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特质和态度。在你的比较不准确或导致自我判断错误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过于困难或复杂的环境中,超出了你当前技能的范围。以下是一个例子。
当你将自己与朋友进行比较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因此,你报名参加了马拉松比赛,相信自己可以毫无问题地完成。然而,到了比赛那天,你发现自己周围都是比你更运动的人,很快你就意识到你对自己能力的最初评估过于乐观了。
社会比较的影响
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区别在于所进行的比较类型,或者说是向上还是向下的比较。
如果你想评估自己作为篮球运动员的能力,你可能会开始将自己的表现与你认识的人进行比较,比如一个在学校篮球队打球的朋友。这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比较的例子。
与他们相比,你的表现并不像他们那么熟练。起初,你可能会因为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感到沮丧。但你可能会意识到,通过一点练习,你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技能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向上的社会比较可能会让你更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反,你可能会将自己的篮球能力与一个连救命都无法投篮的朋友进行比较。相比之下,你的表现要好得多。这是一个向下的社会比较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观察你朋友的糟糕表现可能会让你对自己能力感觉更好。
有些比较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不太可能追求目标,而另一些则会让你充满信心并有助于提升自尊。
总结
社会比较不仅在人们对自己做出判断的过程中起作用,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起作用。当你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时,请考虑向上和向下社会比较如何影响你的自我信念、自信、动机和态度,并注意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