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中英文对照完整列表:
一、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s)
- 升华(Sublimation)
- 幽默(Humor)
- 抑制(Suppression)
- 利他(Altruism)
- 认同(Identification)
- 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
- 预期(Anticipation)
二、中间防御机制(Neurotic/Intermediate Defenses)
-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 压抑(Repression)
- 否认(Denial)
-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 替代(Displacement)
- 隔离(Isolation)
- 忘却(Forgetting)
- 抵消(Undoing)
- 退行(Regression)
-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 移情(Transference)
- 替代性满足(Substitutional Gratification)
- 设想性满足(Fantasy Gratification)
- 抽象化(Abstraction)
- 自我意识(Self-Observation)
- 移置攻击(Displaced Aggression)
- 迁怒(Scapegoating)
- 情绪压抑(Emotional Repression)
三、原始防御机制(Primitive Defenses)
- 投射(Projection)
- 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 分裂(Splitting)
- 否认(Denial)
- 辩驳(Disavowal)
- 原始理想化(Primitive Idealization)
- 贬低(Devaluation)
- 魔术思维(Magical Thinking)
- 精神化(Psychotic Denial)
- 念力性控制(Omnipotent Control)
- 自体障碍(Disturbance of Self)
- 共生幻想(Symbiotic Fantasy)
- 幻想性联结(Delusional Attachment)
- 解离(Dissociation)
- 解体(Depersonalization)
- 解离性否认(Dissociative Denial)
- 身份扩散(Identity Diffusion)
- 边界混乱(Boundary Confusion)
- 神化(Idealization)
- 妄想否认(Delusional Denial)
- 幻觉投射(Hallucinatory Projection)
- 自体分裂(Fragmentation of Self)
- 现实否定(Negation of Reality)
- 身份扭曲(Identity Distortion)
- 全能幻想(Grandiosity)
四、自恋性防御(Narcissistic Defenses)
- 自恋撤退(Narcissistic Withdrawal)
- 自恋否认(Narcissistic Denial)
- 自体客体混淆(Selfobject Confusion)
- 自我理想化(Self-Idealization)
- 表现性控制(Exhibitionistic Control)
- 回避羞耻(Avoidance of Shame)
五、攻击性防御(Aggressive Defenses)
- 被动攻击(Passive Aggression)
- 讽刺(Sarcasm)
- 挑衅(Provocation)
- 控制(Control)
- 报复幻想(Fantasy of Revenge)
- 情绪压抑爆发(Emotional Outburst)
- 冷漠攻击(Cold Aggression)
六、其他/杂项(Others/Miscellaneous)
-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 行动化(Acting Out)
- 无意识动作化(Automatic Behavior)
- 诉诸身体(Somatization)
- 癔症性转换(Conversion)
- 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
- 复现(Reenactment)
- 形成症状(Symptom Formation)
- 身份置换(Substitution of Identity)
- 原始理想化(Primitive Idealization)
- 理想化-贬低摆荡(Idealization-Devaluation Swing)
- 想象性补偿(Imaginative Compensation)
- 虚幻感(Derealization)
- 非现实化(Unrealism)
- 解离(Dissociation)
- 逃避现实(Escape from Reality)
- 否认现实(Denial of Reality)
- 虚无体验(Nihilism)
- 解构自我(Deconstruction of Self)
- 情绪冷漠(Emotional Numbing)
- 隔离性隔离(Isolative Separation)
- 冷漠撤回(Apathetic Withdrawal)
- 意志力否认(Denial of Will)
- 生理回避(Biological Avoidance)
- 性别否认 / 性别认同困扰(Gender Denial / Dysphoria)
- 身体形象防御(Body Image Defense)
- 自伤(Self-Harm)
- 自我惩罚(Self-Punishment)
- 自我安慰(Self-Soothing)
- 强迫性自恋(Compulsive Narcissism)
- 投射性利他(Projective Altruism)
- 精神分裂型幻想(Schizoid Fantasy)
- 自我分裂(Self-Splitting)
- 情感置换(Affect Displacement)
- 忧郁性内摄(Melancholic Introjection)
- 以死控制(Death as Control)
- 与死亡认同(Identification with Death)
101种防御机制的快速定义,按其首次出现的发展顺序排列
口腔期 (0 至 3 岁)
-
- 投射(弗洛伊德,1894;威尔里克,1993)—你将你自己的东西归因于另一个人。
-
- 内摄(弗洛伊德,1917;A.弗洛伊德,1936, 1992;桑德勒,1960;梅斯纳,1970;沃尔坎,1976)—你形成对另一个人的形象。
-
- 幻觉(加尔马,1969;阿尔洛和布伦纳,1964)—你在没有现实检验的情况下看到或听到你想避免思考的内容——愿望、评论、幻想或批评。
肛门期 (1.5 至 5 岁)
-
- 投射性认同(科恩伯格,1975)—这个术语有三种常见用法:
- a. 将自己过多地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以至于你极大地扭曲了他或她。
- b. 在他人中刺激你的不愉快情绪(“痛苦喜欢作伴”)。
- c. 刺激他人中的不愉快情绪,同时表现得像让你感觉如此糟糕的人一样。
- 投射性认同(科恩伯格,1975)—这个术语有三种常见用法:
-
- 投射性责备(斯普里尔,1989)—你不公平地责怪别人的问题。
-
- 否认(A.弗洛伊德,1936;摩尔和鲁宾芬,1969)—假设你已经感知到了现实(现实感是功能性的):
- a. 否认本身: 尽管有压倒性的证据证明其存在,但否认现实的存在。
- b. 行为上的否认: 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讨厌的现实不是真的!”
- c. 幻想中的否认: 维持错误的信念,因此你不会看到现实。
- d. 言语中的否认: 使用特殊词汇来说服你自己现实的虚假性。
- 否认(A.弗洛伊德,1936;摩尔和鲁宾芬,1969)—假设你已经感知到了现实(现实感是功能性的):
-
- 去分化(自我-对象融合)(马勒,1968)—你成为别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
- 分裂(科恩伯格,1975)—你看到某些人纯粹是敌对的(麦克德维特,1985),其他人则是纯粹的爱。或者,你现在恨你曾经爱的魔鬼。
-
- 拟人化(弗洛伊德,1913;马勒,1968)—你赋予非人类实体以人类品质。
-
- 去动画(马勒,1968)—你看到的人不是人类,所以你不必担心。
-
- 反向形成(A.弗洛伊德,1936;戈雷利克,1931)—你感到相反(例如,太好了以至于无法告诉你生气了)。
-
- 撤销和仪式—你违背自己的良心(超我)。或者你做让你感到内疚的事情,并通过另一个象征性行为惩罚自己来赎罪。
-
- 情感隔离(C.布伦纳,1982a)—你没有意识到情感的感觉。
-
- 外部化(格洛弗,1955)—你认为“社会”会批评你,但实际上你感到内疚。
-
- 转向自身(弗洛伊德,1917;A.弗洛伊德,1936)—你对某人生气,但攻击/杀死自己。
-
- 否定主义(莱维和英德比特津,1989)—你拒绝合作,并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人。
-
- 隔室化(弗洛伊德,1926)—你抑制自己做出联系。
-
- 敌意攻击(西蒙兹,1946;麦克德维特,1985)—你打架是为了隐藏不愉快的感觉。
第一生殖期 (2 至 6 岁)
-
- 转移(弗洛伊德,1900a;阿尔洛和布伦纳,1964)—你对一个人有一种感觉,但将其转移到另一个人或情况上。
-
- 象征化(弗洛伊德,1900a;阿尔洛和布伦纳,1964)—你给心理功能的某些方面赋予不合理的意义。
-
- 凝缩(弗洛伊德,1900a;阿尔洛和布伦纳,1964)—你将不同的想法焊接在一起。
-
- 幻觉形成或白日梦(拉夫林,1996)—你有意识地想象一个令人不安或愉快的场景,并知道它是一个幻想。
-
- 伪造(卡尔普曼,1949)—你故意撒谎,出于某种原因。
-
- 虚构(斯皮格尔,1985;塔吉特,1998)—你不知道自己在撒谎,以缓解自尊心低下。
-
- 压抑(弗洛伊德,1923;阿尔洛和布伦纳,1964)—你不想要地忘记思想。
-
- 负面幻觉(威默,1989)—你没有看到面前令你不安的东西。
-
- 性欲回归[心理性回归](弗洛伊德,1905, 1926)—你害怕性和果断性,所以你变得依赖(口腔)或固执(肛门)。
-
- 自我回归—这个术语有三种用法:
- a. 干扰功能: 你的自我功能或自我力量停止工作,因此你无法感受到不愉快的事物。
- b. 恢复到早期的防御机制: 你开始使用在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防御机制。
- c. 低效的防御操作: 你的防御未能关闭情感,这种失败通过惩罚你来缓解内疚感。
- 自我回归—这个术语有三种用法:
-
- 时间回归—你专注于早期的时间,不去考虑当前的冲突。
-
- 地形回归(阿尔洛和布伦纳,1964)—你做梦以避免痛苦的现实。
-
- 压制(维尔曼,1985)—你试图有意识地忘记。
-
- 与幻想认同—你像你最喜欢的英雄或女主角一样行动。
-
- 与父母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愿望/幻想认同(约翰逊和苏雷克,1952)—你按照父母禁止的方式行事,实现他们的腐败愿望,并受到惩罚。
-
- 与理想形象或对象认同(雅各布森,1964)—你像你认为伟大的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
- 与侵略者认同(A.弗洛伊德,1936)—你对一个人表现出虐待行为,因为有人对你表现出虐待行为。这保护你免于感到愤怒。
-
- 与受害者认同(麦克格雷格,1991)—你通过允许或寻求受害化来模仿另一个人。你这样做是为了救援愿望或为了消除自己的愤怒或内疚。
-
- 与失落的对象认同(弗洛伊德,1917)—你像失去的爱人一样行动。如果你保留纪念品且从不哀悼,你就有了“确立的病理性哀悼”(沃尔坎,1987a)。
-
- 与内射认同(桑德勒,1960)—你将内射作为超我的一部分。
-
- 引诱侵略者(洛温斯坦,1957)—你通过性或奉承引诱某人以缓解恐惧。
潜伏期 (6 至 11 岁)
-
- 升华(A.弗洛伊德,1936)—你参与一种象征性代表幻想的活动。
-
- 挑衅(弗洛伊德,1916;柏林,1947;C.布伦纳,1959, 1982a)—你让其他人与你发生性关系或惩罚你,或两者兼有。
-
- 合理化(西蒙兹,1946)—你找借口以缓解紧张,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
-
- 沉思—你“过度分析”并“原地打转”试图解决问题。
-
- 反恐行为(布洛斯,1962, 1979)—你做正好让你害怕的事情。
-
- 理智化(A.弗洛伊德,1936)—你对行为理论特别兴奋。
-
- 社会化和疏远(萨瑟兰,1980)—你使用社交能力来分散自己对痛苦想法的注意力。
-
- 本能化自我功能(哈特曼,1955)—你将象征意义附加到自我功能(例如,“洗碗是女人的工作”非理性地将某种类型的工作与性别等同起来)。
-
- 抑制自我功能(弗洛伊德,1926)—你的本能化的自我功能与内疚相冲突,因此你关闭该功能(例如,你无法阅读,因为阅读被等同于被禁止的性活动 [安东尼,1961])。
-
- 理想化(科恩伯格,1975;科胡特,1971)—你过于重视某人是因为:
- a. 自恋(弗洛伊德,1914a):以缓解对自己不足的羞耻感
- b. 自恋(科胡特,1971):你将这个人与你的高估自我形象融合(“自我客体”)
- c. 爱:以免经历失望
- d. 转移(弗洛伊德,1914b):他们像一个奇妙的父母,在你小时候。
- 理想化(科恩伯格,1975;科胡特,1971)—你过于重视某人是因为:
-
- 贬低—你看不起某人以保持自己的自尊。
青春期及以后-第二生殖期 (13 至 20 岁以上)
-
- 幽默(茨韦林,1955;瓦扬特,1992)—你用开玩笑来避免痛苦的感觉。如果你极度兴奋,你就是轻躁狂(刘易斯,1950;阿尔曼西,1961)。
-
- 具体化(布洛斯,1979)—你停止使用抽象思维(尽管你有能力);你指责“化学失衡”或寻找病毒,以避免思考人际关系使你不安。
-
- 去认同(格林森,1968)—你努力不像你的父母之一。
-
- 群体形成(弗洛伊德,1921)—你围绕自己以抵御性冲动。
-
- 禁欲主义(A.弗洛伊德,1936)—你避免与人类接触。
-
- 同性恋对象选择—你的同性“伙伴”减轻了对异性刺激的恐惧。
其他
-
- 一种情感对抗另一种情感(阿克曼和贾霍达,1948)—你专注于一种情绪以避免另一种。
-
- 过度抽象化—你滥用理论。如果你还否认并重建现实,你可能精神错乱。
-
- 沉默—你停止说话以避免被发现。
-
- 多话—你说得太多,但不旁敲侧击或离题。
-
- 回避—你远离由于冲突而产生的环境。
-
- 被动—你自动采取顺从或屈从的态度面对攻击。
-
- 夸大/全能(弗洛伊德,1913;科胡特,1971;科恩伯格,1975;拉赫曼和斯托罗,1976;布莱克曼,1987)—你是上帝赐予地球的礼物,拥有特殊力量。
-
- 被动变主动—“你不能解雇我;我辞职了!”你控制自己的受害化。
-
- 躯体化(科恩伯格,1975;德意志,1959)—你关注身体以避免与口腔、性或敌对冲动相关的冲突。
-
- 正常化(阿尔珀特和伯恩斯坦,1964)—你让自己相信自己是正常的,尽管有明显的心理病理学。
-
- 戏剧化—你将情感注入演讲中以缓解关于被注意的冲突。
-
- 冲动性(卢斯特曼,1966)—你使用性、饮食或敌意来缓解紧张或不愉快的情感。
-
- 物质滥用(伍默尔,1974)—你使用混合物以平息不愉快的情感。
-
- 依附(施尔德,1939)—抓住拒绝你的人。
-
- 抱怨—你没有看到婴儿般希望被照顾的愿望。
-
- 伪独立—你成为孤胆游侠,不允许任何人帮助你。
-
- 病理性利他主义(A.弗洛伊德,1936)—实际上是投射和与受害者认同:你否认口欲冲动,将其投射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然后间接感受到被滋养的感觉。
-
- 煤气灯效应(卡莱夫和温谢尔,1981;多帕特,2000)—你导致人们精神困扰或相信他们是。
-
- 最小化—你意识到痛苦的现实,但给予该现实很少的权重。
-
- 夸大(斯佩林,1963)—你对某事太过分。
-
- 泛化(洛布,1982)—为了不恨某人,你将他视为邪恶群体的一部分。
-
- 现实重建(弗里曼,1962)—你在否认现实后重新发明情况。
-
- 移情(弗洛伊德,1914b;A.弗洛伊德,1936;洛温斯坦,1957;马库斯,1971, 1980;布鲁姆,1982)—你将过去的记忆和关系转移到当前的人身上。然后你使用旧的防御机制来忘记过去或通过再次象征性地生活它或改变结局来掌握它。
-
- 分离—(1)你忘记了自我的整个方面。如果你命名它布奇,你可能是精神病态(弗罗斯,1983;加德纳,1994)。(2) 你让人定义你,然后拒绝他的想法(惠特默,2001)。
-
- 光敏感(亚伯拉罕,1913)—你避免光线以避免窥阴(偷窥)冲动。
-
- 冷漠(格林森,1949)—你对从事某项活动没有任何特别的兴趣。
-
- 恐吓他人—欺凌(奈特,1942;布莱克曼,2003)—你让他人处于警戒状态以缓解自己的焦虑。
-
- 补偿缺陷(阿克曼和贾霍达,1948)—你排斥那些比你更整合的人。
-
- 心因性抽搐(艾伦斯,1958)—抽搐以缓解紧张/愤怒。
-
- 内省(科胡特,1959;福格尔,1995)—你沉迷于内心思绪以缓解紧张或避开外部现实。
-
- 有条件同意(艾本,1975)—你部分同意作为一种避免叛逆的方式。
-
- 本能化自我弱点(布莱克曼,1991a)—你给你在情感耐受或冲动控制方面的弱点赋予性别内涵(男性或女性)。
-
- 不真实(阿克塔尔,1994)—你假装,也许习惯性地。
-
- 过度理性化(斯普赖尔,1989)—你使用次级过程以避免情感。
-
- 模糊性(帕尼瓜,1999)—你隐藏细节。
-
- 过度审美主义(帕尼瓜,1999)—你进入美和真理,避免现实或情感。
-
- 油滑—你说话流畅但并不意味着很多。
-
- 身体暴力(格拉斯,1992)—你“使对象无效”,停止你的仇恨。
-
- 与受伤对象认同(北山,1991)—你模仿你所认识的(有时是爱的)受伤鸟。
-
- 形式回归(弗洛伊德,1900a;布鲁姆,1994b)—你停止使用逻辑、时间导向的思维。
-
- 高度警惕—即使完全不必要时你也一直保持警惕。
-
- 时间转移到未来(阿克塔尔,1996)—你想象“如果只有……”或“某天……”
-
- 疲劳—你感到疲倦,但并没有生理疾病。
-
- 坦率(费德,1974)—你诚实而直率,但这掩盖了你实际的想法和感受。
-
- 将自我批评转向对象—你批评别人而不是责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