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个关于青少年大脑的常见迷思
《纽约时报》畅销书《Brainstorm》的作者丹·西格尔,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 By Stephany Tlalka
- 2014年4月9日
- 专注
插图由 Mariko Jesse 绘制
丹·西格尔是一位屡获殊荣的教育家、儿童精神科医生,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Brainstorm》的作者。他在《正念》杂志6月刊中探讨了青少年大脑的力量和目的。西格尔谈到了青少年烦恼背后的脑科学,以及如何将父母的担忧转化为理解,将对抗转化为连接。西格尔警告说,我们对青少年大脑的一些流行误解正在使青少年和成人的生活更加困难。他分享了科学如何驳斥了我们对青少年行为的三个长期存在的迷思:
迷思 No. 1: 激素波动使你疯狂
是的,激素在这一时期确实会增加,但它们并不能决定青春期的所有变化——这取决于另一部分解剖结构。“我们现在知道,青少年所经历的主要是由于大脑发育的变化,”西格尔写道:
知道我们面对的是发育和神经学上的变化——而不是一个受激素影响的孩子——消除了我们对青少年时期的最有力的迷思之一。
迷思 No. 2: 你只是需要长大
那句老话,“这只是个阶段”,并没有帮助。它源于我们对青少年期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必须由父母和青少年共同忍受的无意义动荡时期。相反,西格尔认为这种动荡是有益的,甚至是基础性的。即使是看似毫无意义的行为也有其目的——而不仅仅是让父母困惑。西格尔写道:
在非常关键的方面,青少年的“工作”——测试边界、探索未知和令人兴奋的事物——可以为培养核心性格特质奠定舞台,这些特质将使青少年能够继续过上充满冒险和目标的伟大生活。
青少年期是动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只是“疯狂”或“不成熟”。青少年期实际上是一个以情感强度、社会参与和创造力为特征的成长时期。因此,这不仅仅是度过青少年期的问题,而是理解和从这些新欲望和驱动力中学习,使青少年能够茁壮成长。
迷思 No. 3: 追求完全独立
多亏了好莱坞,那种孩子把最后一个背包塞进超载的旅行车的画面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除了幻想之外,确实,青少年在这几年里正在争取独立,并且花更多时间与朋友在一起。但离家并不是青少年迈向成年的最终标志——西格尔说,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互依性:“健康的成年过渡是走向互依性,而不是完全‘自给自足’的孤立。”
换句话说,青少年仍然受益于成年人的陪伴,即使他们在这个时期更倾向于培养朋友关系。西格尔写道:
最终,我们学会从童年时依赖他人照顾,到青少年时期远离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并更多依赖同龄人,再到学会既给予关心又接受他人的帮助。这就是互依性。
如需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