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on Salzberg 论为何爱能驱逐恨
正念教师 Sharon Salzberg 对美国的痛苦和心痛进行了坦诚的审视,并提供了一些充满希望的话语。
- 作者:Sharon Salzberg
- 2021年1月20日
- 声音
hvostik16/Adobe Stock
我想到的不仅仅是几乎任何事情,还有詹姆斯·鲍德温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我最近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我的脑海:“我想人们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仇恨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意识到,一旦仇恨消失,他们将不得不面对痛苦。”
痛苦无处不在,而且往往很难直面。任何进行过内省——正念冥想、心理治疗——的人都必须努力区分揭示其有害的情绪模式与对这些模式感到羞耻。他们努力不将羞耻感加诸于挑战性状态之上,而是保持对自己爱与同情为主的环境,从而能够继续深入探究。
它似乎更容易,也更自动地将这种痛苦向外投射,宣布某人是“他者”并归咎于他们,在确信某种观点高于其他所有观点中感到安全,最终感觉到自己有所作为。
如何在没有恐惧的情况下面对痛苦
我不知道如何让别人去直面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恐惧、悲伤、自我价值感的缺失——除非我们在他们选择的正念训练背景下,我可以成为那个以爱和清晰的声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人。我不知道如何有效挑战对整个社会部分的恶毒、破坏性的看法(尽管我致力于尝试)。我承认我可以在自己的观点上犯错或被误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所有观点都是平等的。
互联网告诉我最受欢迎的内容是我发布的,“共情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战斗。它意味着我们不会恨。”
依靠常常被忽视但可用的爱和共情的力量[是]基于我如何应对当前所经历的痛苦。我尽可能诚实地对待自己,不添加一些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的感觉,认识到这是人类状况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我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充满共情,决心去做眼前的好事,即使看起来很小——并锻造一条将痛苦转化为力量、清晰和爱的道路。
READ MORE
人际关系
如何更具共情:一份正念指南
通过慈心和练习觉察,你可以更深入地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联系。探索我们的新指南,每天练习慈心和培养共情。了解更多
- 正念编辑部
- 202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