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文章翻译

链接功能障碍态度与双相抑郁

双相抑郁

双相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状况,其特征是情绪和能量水平的极端波动,周期性地在情感高点(躁狂/轻躁狂)和低点(抑郁)之间切换。

情绪发作可能持续数天或数月,并深刻影响情绪、思想和行为。

躁狂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冲动和冒险行为,而抑郁则涉及悲伤、低能量、兴趣丧失和绝望。

如果双相障碍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和管理,这些严重的情绪波动会显著损害功能和生活质量。

Woods, C., Richardson, T., & Palmer‐Cooper, E. (2023). 功能障碍态度是否在双相障碍中升高并与情绪相关?系统综述和元分析. 英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https://doi.org/10.1111/bjc.12442

关键点

该论文的关键发现包括:

  • 根据对23项研究的元分析,双相障碍患者的功能障碍态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d = .70)(Woods, Richardson, & Palmer-Cooper, 2023)。
  • 元分析显示,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组之间的功能障碍态度没有显著差异(d = -.16)。
  • 在双相样本中,当参与者处于抑郁状态时,功能障碍态度高于稳定状态(d = -.71)。
  • 三项研究发现,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等心理干预可以减少双相障碍的功能障碍态度(d = -.38)(Woods et al., 2023)。

理由

功能障碍态度反映了深深植根的假设和信念,这些假设和信念影响信息处理并导致抑郁症状(Weissman, 1979)。

它们在单相抑郁患者中一直被证明高于健康对照组。

然而,关于双相障碍中的功能障碍态度的研究较少。一些研究发现双相患者的功能障碍态度高于对照组(Lam et al., 2004),而其他研究则未发现这种差异(Scott & Pope, 2003)。

通过比较不同诊断组和情绪状态下的态度,可以澄清这些态度是稳定的易感因素还是随着发作而波动(Mansell et al., 2007)。这可以为预防和管理的心理治疗目标提供信息。

方法

这项系统综述包括了47项关于双相障碍样本中功能障碍态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既进行了描述性综述,也进行了质量评估。

  • 元分析:23项研究被纳入计算标准化均值差异。异质性检验确定了研究间效果的一致性。漏斗图评估了发表偏倚。

样本

所包含的研究涉及3575名双相障碍患者。对照组包括健康对照组(21项研究,n = 3453)和单相抑郁组(13项研究,n = 1372)。综述层面未报告参与者的具体人口统计学细节。

统计措施

计算了双相患者与对照组以及不同情绪状态之间的标准化均值差异(Hedges’ g)。随机效应模型考虑了异质性。

漏斗图评估了发表偏倚。亚组分析探索了分类调节变量。根据最佳实践指南(Higgins et al., 2021)进行了异质性检验(I2)。

结果

元分析发现,双相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功能障碍态度显著更高(d = 0.70, 95% CI 0.51–0.88, p < .001),研究间的异质性显著(I2 = 78.26%, p < .001)(Woods et al., 2023)。

双相障碍组与单相抑郁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 = -0.16, 95% CI -0.47–0.16, p = .33)。

在双相患者不同情绪状态的比较中,当参与者经历抑郁症状时,功能障碍态度显著高于稳定状态(d = -0.71, 95% CI -1.14 − -0.28, p = .001)。

见解

结果表明,功能障碍态度在双相障碍中升高,确认了这是该障碍的一个特征,正如在单相抑郁中所见。

然而,当患者经历抑郁而非躁狂症状时,态度似乎更严重。这暗示功能障碍态度可能在情绪发作之外“离线”。

心理干预也可以改善双相患者的功能障碍态度,表明这些态度可以作为治疗目标。

优点

  • 系统综述方法提供了关于双相障碍中功能障碍态度的研究文献的稳健定量综合。元分析增加了检测效果的统计功效。
  • 该研究使用标准化评分清单评估研究质量,以加权研究对总体发现的贡献。这有助于验证结果。
  • 通过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表明显著发现因报告偏倚而被过度代表的风险较低。这增加了对效果可靠性的信心。
  • 包括临床(单相抑郁)和非临床对照组有助于解释功能障碍态度是否特别与双相诊断相关,还是广泛与情绪障碍相关。

局限性

  • 纳入元分析的个别研究往往样本量较小,尽管汇总研究有助于克服这一局限性。
  • 各研究在操作化情绪状态方面存在一些变异性,不是所有研究都使用了经过验证的临床测量。标准化定义可以提高可靠性。
  • 分析表明功能障碍态度与诊断/情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或方向性。

意义

这些发现表明,应在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中评估和解决功能障碍态度,特别是在患者抑郁时进行干预(Lam et al., 2004; Scott & Pope, 2003)。

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态度和情绪发作可以帮助确定改善态度是否减轻发作或反之亦然。

评估自我同情等其他认知结构可能进一步解释双相障碍中的认知-情感动态。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Woods, C., Richardson, T., & Palmer-Cooper, E. (2023). 功能障碍态度是否在双相障碍中升高并与情绪相关?系统综述和元分析. 英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提前在线出版. https://doi.org/10.1111/bjc.12442

其他参考文献

Lam, D. H., Watkins, E. R., Hayward, P., Bright, J., Wright, K., Kerr, N., Parr-Davis, G., & Sham, P. (2003). 认知疗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第一年的结果. 普通精神病学档案, 60(2), 145–152. https://doi.org/10.1001/archpsyc.60.2.145

Mansell, W., Morrison, A. P., Reid, G., Lowens, I., & Tai, S. (2007). 内部状态变化的解释和反应:情绪波动和双相障碍的整合认知模型. 行为和认知心理治疗, 35(5), 515–539. https://doi.org/10.1017/S1352465807003827

Scott, J., & Pope, M. (2003). 双相障碍个体的认知风格. 心理医学, 33(6), 1081–1088.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03008167

Weissman, A. N. (1979). 功能障碍态度量表:验证研究(博士论文,宾夕法尼亚大学). ProQuest 博士论文出版.

Yang, Y., Fletcher, K., Michalak, E. E., & Murray, G. (2020). 双相障碍患者中自我同情和非自我依附的调查. 情感障碍杂志, 262, 43–48. https://doi.org/10.1016/j.jad.2019.10.042

持续学习

以下是关于这篇论文的一些苏格拉底式讨论问题,适用于大学课堂:

  1. 功能障碍态度如何在双相障碍中发展?哪些因素可能维持它们?
  2. 为什么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变功能障碍态度?哪些技术可以针对这些态度?
  3. 我们如何前瞻性地研究功能障碍态度作为双相发作的易感因素的作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测试因果假设?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