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宗教
一位犹太无神论科学家的观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最著名的是他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但他也对宗教抱有浓厚的兴趣。成年后,弗洛伊德认为自己是一位无神论者,但他的犹太背景和成长经历在其思想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甚至写了几本专门讨论宗教主题的书。了解更多关于弗洛伊德与宗教和灵性复杂关系的信息。
弗洛伊德早期的宗教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在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弗赖贝格小镇长大。尽管他明确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并认为宗教是一种需要克服的东西,但他意识到宗教对其身份的强大影响力。他承认,自己的犹太血统以及他经常遇到的反犹主义都塑造了他的个性。
“我的语言是德语。我的文化、我的成就都是德式的。直到我注意到德国和奥地利的反犹主义在增长时,我一直认为自己在思想上是德国人。从那时起,我更愿意称自己为犹太人,”他在1925年写道。
弗洛伊德眼中的宗教
那么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看法如何呢?在他一些最著名的著作中,他认为宗教是一种“幻想”,一种神经症,甚至可能是试图获得控制的一种方式。
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潜在的心理神经症和痛苦的表现——一种试图控制外部世界的方式。在他的著作中,他还提出宗教是试图控制俄狄浦斯情结(而不是厄勒克特拉情结)的一种手段,是为社会群体提供结构的一种方式,是对愿望的实现,是一种婴儿般的错觉,以及试图控制外部世界的一种欲望。
他写了多本书专门探讨这一主题,包括《图腾与禁忌》(1913)、《宗教未来》(1927)、《文明及其不满》(1930)和《摩西与一神教》(1939)。
名言
在《新介绍性讲座:精神分析》(1933)中,弗洛伊德写道:“宗教是一种幻想,它源自于我们内心的愿望。”
在《新介绍性讲座:精神分析》一书中,弗洛伊德写道:“宗教是为了通过我们内在的愿望世界来掌握我们所处的感觉世界……如果我们试图评估宗教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位置,它似乎不是一项永久性的获得,而是个体文明人在童年到成熟过程中所经历的神经症的对应物。”
在《宗教未来》中,弗洛伊德写道:“宗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童年期的神经症。”
弗洛伊德对宗教的批评
尽管对宗教和灵性充满兴趣,但弗洛伊德却相当批评。他批评宗教对非特定宗教群体成员不友好、严厉和无情。
在《宗教未来》(1927)中,弗洛伊德写道:“我们对某些宗教教义的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加了我们对它们的尊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提议不再把这些教义作为文明准则的理由。相反!这些历史残余帮助我们像分析治疗那样看待宗教教义,可以将其视为神经症的遗物,现在我们可以认为,也许现在是时候用理智的运作结果取代压抑的效果了。”
他的一些最尖锐的评论出现在《文明及其不满》中:“这一切显得如此明显地幼稚,如此地脱离现实,对于任何对人类友好的人来说,想到绝大多数人永远不会超越这种生活观都会感到痛苦。”
无论如何,宗教从未忽视罪恶感在文明中的作用。此外——我在其他地方未能充分认识到的一点——他们声称可以拯救人类摆脱这种罪恶感,即所谓的罪孽。”
弗洛伊德论信仰
“更令人羞愧的是,今天仍有许多人虽然看到这种宗教不可信,但仍试图通过一系列可怜的后撤行动来捍卫它。”
心理分析的观点
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角度来看,宗教是无意识心灵对愿望满足的需求。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选择相信上帝,这代表着一种强大的父亲形象,因为他们需要安全感并解脱自己的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