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你应该知道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什么
弗洛伊德关于亲子关系的理论可能相当复杂
俄狄浦斯情结,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描述了孩子对异性父母的欲望以及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愤怒。这个概念最初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
简而言之,一个男孩觉得他是在与父亲竞争母亲的所有权,而一个女孩则认为她在与母亲争夺父亲的爱慕。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孩子们把他们的同性父母视为对手,以争夺异性父母的关注和爱慕。
继续阅读以了解更多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内容,包括它的历史以及它被认为是如何发展的。我们还分享了这个概念持续存在的问题和批评,帮助你理解它所面临的挑战。
Verywell / Joshua Seong
俄狄浦斯情结的历史
弗洛伊德在1899年出版的《释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尽管他在1910年之前并未正式使用“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术语。随着他对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的不断开发,这一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弗洛伊德以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王》中的角色命名了这一情结。“俄狄浦斯”被遗弃在出生时,因此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只有在他杀死了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之后,他才知道了他们的真正身份。
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运作的?
在心理分析理论中,俄狄浦斯情结指的是儿童对异性父母的性渴望,尤其是男孩对母亲的关注。这种渴望通过压抑而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但弗洛伊德认为它仍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并在发展中扮演着角色。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孩子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潜意识的焦点都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产生的愉悦感上。这些阶段是:
- 口唇期:从出生到18个月
- 肛门期:从18个月到三岁
- 生殖器期:从三岁到五岁
- 潜伏期:从五岁到十二岁
- 生殖期:从十二岁到成年
弗洛伊德建议,俄狄浦斯情结在心理性欲发展的生殖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他还认为,成功完成这一阶段涉及认同同性父母,最终会导致形成成熟的性身份。
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弗洛伊德认为,孩子会对异性父母产生性吸引并对同性父母产生敌意。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男孩希望拥有他的母亲并取代他的父亲,因为孩子视父亲为母亲爱慕的竞争对手。
俄狄浦斯情结发生在哪个年龄段?
俄狄浦斯情结出现在心理性欲发展的生殖器期,在三至五岁之间。生殖器期是形成性身份的重要时期。
俄狄浦斯情结的迹象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孩子都会经历这一过程,作为正常的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一些迹象表明孩子正在经历俄狄浦斯情结,包括:
- 对一位父母过度依恋
- 对一位父母的执着
- 对另一位父母的敌意
- 对一位父母的嫉妒
- 对一位父母的占有欲
相关行为
弗洛伊德建议,孩子们会表现出许多行为,这些行为实际上是这一情结的结果。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的行为包括:
- 对竞争对手父母表现出愤怒或敌意
- 当竞争对手父母向期望的父母展示爱意时表现出愤怒或嫉妒
- 表示希望与期望的父母结婚
- 努力引起期望的父母的注意
重要的是要注意,并非所有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冲突都是由俄狄浦斯情结引起的。
厄勒克特拉情结
女孩的对应阶段被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女孩对父亲有欲望并对母亲有嫉妒。卡尔·荣格引入了“厄勒克特拉情结”一词来描述这一情结在女孩身上的表现形式。然而,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一词既适用于男孩也适用于女孩,但他认为每个性别体验的方式不同。
弗洛伊德还建议,当女孩发现她没有阴茎时,她会产生阴茎羡慕并怨恨她的母亲,因为她“把她带到这个世界时装备不足”。最终,这种怨恨让位于对母亲的认同,并且这个过程会内化同性父母的特质和特征。
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性别的观点可能是他最受到批评的方面之一。精神分析师卡伦·霍妮驳斥了弗洛伊德的阴茎羡慕概念,并提出男性因为无法生育而产生子宫羡慕。弗洛伊德自己承认,他对女性的理解可能并不完全到位。
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解决的?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中,孩子们在每个阶段都面临一个发展的冲突,必须解决这一冲突才能形成健康的成人个性。为了成为一个成功的成年人并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孩子必须认同同性父母以解决生殖器期的冲突。
超我形成的影响力
那么,孩子是如何解决俄狄浦斯情结的呢?弗洛伊德建议,虽然原始的本我想要消除父亲,但更现实的自我知道父亲要强大得多。此外,孩子也对父亲有积极的依附。
- 本我是寻求立即满足所有无意识冲动的原始能量来源。
- 自我是人格的一部分,它出现来调解本我和现实需求之间的关系。
割礼焦虑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男孩随后会经历他所谓的割礼焦虑,这是一种对阉割的恐惧,既有实际的也有象征性的。弗洛伊德认为,当孩子意识到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时,他假设女性的阴茎已经被切除,并且他的父亲也会因为他想得到母亲而对他进行阉割。
超我的出现
为了解决冲突,名为认同的防御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正是在这个时候,超我形成。超我成为一种内在的道德权威,它内化了父亲的形象,努力抑制本我的冲动,并使自我按照这些理想化的标准行事。
在《自我与本我》中,弗洛伊德解释说,孩子的超我保留了孩子父亲的性格,并且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被压抑。
外部影响,包括社会规范、宗教教义和其他文化影响,有助于压抑俄狄浦斯情结。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良心出现了,或者说是对对错的整体感知。在某些情况下,弗洛伊德还建议,这些压抑的感觉也可能导致无意识的罪恶感。虽然这种罪恶感可能不会被明显地感受到,但它仍然可以影响个体的自觉行为。
如果俄狄浦斯情结没有得到解决会发生什么?
就像在其他心理性欲发展阶段未解决的冲突一样,固定在该发展阶段可能会导致固着。弗洛伊德建议,那些未能有效处理这一冲突的男孩会变得“母亲依赖”,而女孩则会变得“父亲依赖”。
当有人说某人有俄狄浦斯情结时,这通常描述的是成年后的一个人对异性父母的不健康依恋或依赖。未解决的俄狄浦斯情结可能导致在实现成熟成人浪漫关系方面的挑战以及对同性竞争的冲突。精神分析侧重于帮助解决这些冲突。
批评和其他解释
俄狄浦斯情结真的存在吗?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他自己的时代就颇具争议,至今仍备受争议、批评且不被广泛接受。其他理论已经出现来描述儿童体验的一些依恋行为。
特别是依恋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和玛丽·艾因斯沃斯的工作出现。
根据依恋理论,早期的儿童情感纽带是一种安全感和保护感的源泉。孩子可能会更多地依附于一位父母,并对另一位父母表现出嫉妒,这都是由于早期的情感纽带与安全、保护和生存有关。
最后的想法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概念今天仍然充满争议,其他理论通常更倾向于解释儿童体验的一些依恋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的症状扰乱了他们的功能并引起了困扰,请与他们的儿科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交谈。他们可以评估这些症状并提供有助于你孩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