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相关术语

Glossary of Must-Know Sexual Identity Terms

性取向术语词典

===========================

性取向术语是指描述人类性取向和倾向(如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等)的词汇。这些术语与性别认同无关,且可能因个人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术语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

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术语对于成为盟友、支持和肯定那些过去可能因为性取向而受到歧视的人非常重要。正确的用词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感受,而错误的用词则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你不确定应该使用什么词汇,请最好询问对方他们希望你使用什么样的词汇。

以下是与性取向相关的术语列表。请记住,这个列表会持续更新,因此要保持对最新变化的关注。

从A到E

盟友:指支持LGBTQ+社区但不认为自己是该社区成员的人(例如异性恋者)。

无浪漫取向:指对任何性别都没有浪漫吸引或对浪漫关系没有兴趣的人。

无性恋:指不对任何性别有性吸引但可能仍会对浪漫关系有兴趣的人。

自恋:指对自己有性吸引力的人。这些人能够与他人建立关系,但更喜欢与自己发生性行为。

男型恋/男型爱:指对男性气质、男性或男人有性或浪漫吸引的人,包括那些出生时被分配为男性但自我认同为男性的人。

全性恋:指体验性吸引的人。

全性主义:假设社会中所有人都体验或应该体验性吸引。这导致了那些体验性吸引的人拥有特权,而那些无性恋者则遭受偏见。

自恋恋:指对自身有浪漫吸引的人。

双好奇:指对同性别/性别的人有好奇并探索其吸引力但不一定认为自己是双性恋的人。

双性恋恐惧症:对认为自己是双性恋的人的恐惧、不容忍、不适、厌恶、污名或仇恨。这些态度通常基于对双性恋者的刻板印象,如认为他们无法维持一夫一妻制关系。

双性恋肯定:一种对待双性恋者的态度,即认可和接受(与双性恋恐惧症相反)。

双性恋浪漫:指对两个或多个性别有浪漫或情感联系的人,无论他们是否有性吸引。

双性恋:指对两个或多个性别有性吸引的人。

阳刚:用来指代一个女性表现出男性气质或在一段关系中扮演主导角色。这个词可以是对女同性恋者的一种贬义称呼,但也可以是一种肯定的自我认同。

异性恋顺性别:指同时是顺性别和异性恋的人。

closeted:指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或出于害怕被拒绝或评判而选择保密的人。

出柜:这是一个持续的情绪上艰难的过程,即向生活中的其他人(包括朋友、家人、同事等)公开和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例如通过分享关于同性关系或吸引的信息。

渴望性/渴望浪漫:指那些没有性吸引但仍然渴望处于性关系或进行性行为的人。

半性恋:指只有在与某人建立了强烈的情感联系后才会产生浪漫感情的人。

半性恋:指最初没有性吸引但在与某人建立了强烈的情感联系后会发展出性吸引的人。

抹杀:忽视性取向存在于连续谱上的做法。

从F到L

选择的家庭:指选择的、给予支持和认同的群体,可能是原生家庭所缺乏的。

原生家庭:一个人的生物学家庭或在其成长过程中参与其中的家庭。

流动:指性取向和性取向可以随时间和情境而变化的概念。

摩擦性恋:通常更喜欢与不认识的人发生性关系而不是认识的人。这是与半性恋相反的情况。

同性恋:指对同性别的人有性取向或浪漫吸引的人。这个词通常指对男人有吸引的男人,但也适用于其他性别。

同性恋友好:一种对同性恋者接受和支持的态度。

女型恋/女型爱:指对女性气质、女性或女性的吸引,不论其出生时的性别分配。

灰色性恋:指处在性取向光谱的灰色区域的人,不认同为性恋或无性恋。

灰色浪漫:指处在浪漫依附光谱的灰色区域的人,不认同为浪漫或无浪漫。

异性恋:指对异性别的人有性取向或情感吸引的人(也称为“直”)。

异性灵活:指主要为异性恋但可能对同性关系感兴趣的人。

异性恋特权:指由于性取向而获得的特权,如能够公开示爱而不必担心受到评判,或者养育孩子而不会担心受到歧视。

恐同:指对同性恋或双性恋者的恐惧、偏见、愤怒或负面态度。这种态度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同性恋:指对同性别的人有性取向的人。这是一个过时的术语,大多数人更喜欢用“同性恋”或“双性恋”。

异性恋规范:人们或机构认为异性恋是人的正常或默认身份,并认为异性恋优于所有其他性取向的信念。异性恋规范可以创造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从而损害LGBTQ人士的生活方式和生计。

超性恋:指能够不经过个人了解就对某人产生性吸引的能力。

内化的恐同:基于对自身性取向的恐惧和判断而产生的自我憎恨,这种恐惧和判断源于内化的恐同情绪。

女同性恋:指对其他女性或相同性别表达的人有性取向或吸引的女性或女性认同者。非二元性别者也可以认同为女同性恋。一些女同性恋者也可能认同为同性恋或酷儿。

LGBTTTIQ:指代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跨性别者、两灵人、间性者和酷儿社群的缩写。

LGBTQIA:指代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质疑者、间性者和无性恋社群的缩写。

LGBTQ+:指代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质疑者等社群的缩写。

LGBTQIA+:指代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质疑者、间性者、无性恋等社群的缩写。

从M到Q

MSM:指代不论其是否为异性恋、双性恋或同性恋,都有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这个术语通常用于那些可能不认同为同性恋但会在某些情况下与男性发生关系的男性。

单一恋/一夫多妻:指只与一个人建立关系的人。

单性恋:指对单一性别的异性恋、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有性取向或吸引的人。

海神性:指对男性有吸引力的非二元性别者。

出柜:指持续地向他人公开自己的性取向的过程。

出柜:指未经同意公开他人的性取向。这可能非常有害,因为他们可能不在安全的环境中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泛性恋:指性取向不受限于特定性取向的人。

泛性恋:指对所有人的性取向或浪漫吸引,不论他们的性别或性取向。

泛浪漫:指对所有人的浪漫或情感吸引,不论他们的性别或性取向。

周边取向:指对同一性别的人有性取向和浪漫取向。例如,对女性有性兴趣并对女性也有浪漫兴趣。

多角恋:指同时与多个人建立关系的人。

多性恋:指对不同性别的个体有性取向或浪漫吸引的人。

波莫性恋:指拒绝标签化自己的性取向或不认同任何特定标签的人。

酷儿:这个术语历史上曾被用来贬低LGBTQ社群。现在,这个词已被个体以积极的方式使用,以传达他们的身份,当他们不想使用依赖于性取向或性别认同的术语(如女同性恋或男同性恋)时。

质疑:指一个人通过探索、发现自己的性取向的过程。

从R到Z

浪漫吸引:指人们对另一个人有情感吸引并希望与之建立浪漫关系的过程。

同性恋:黑人社区用来表示同性性取向的术语。

斯科尔西奥塞克:对跨性别者和性别酷儿个体及其表现形式的吸引。

性少数群体:指认同为LGBTQ的人群。

性取向:指一个人对他人产生的持久模式或特定类型的物理和情感吸引。例如,异性恋、双性恋或同性恋。性取向可能会随着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境的变化而改变。

性取向:指一个人如何体验浪漫和性吸引。

:另一个指代异性恋或对异性或不同性别的人有吸引力的人的术语。这包括既包括顺性别也包括跨性别的人。

智性恋:指基于另一个人的智力而不是其他特征而产生吸引的人。

性吸引:指对一个人或一群人产生性欲望的经历。

性反感:指对性行为不感兴趣或反感的人,包括无性恋者。

性友好:指无性恋者但在某些情况下对性持积极态度的人。

性中立:指无性恋者对性行为感到中立的人。

性厌恶:指无性恋者对性行为感到厌恶或非常不感兴趣的人。

光谱性恋:指对多个性别的人有吸引力的人。

三性恋:指对女性有吸引力的非二元性别者。三性恋者也可以认同为女同性恋。

多样取向:指一个人的性兴趣和浪漫取向并不针对同一性别。例如,一个男人对女性有浪漫吸引(异性浪漫),但对男性和女性都有性吸引(双性恋)。

WSW:指女性与女性发生性关系的人。这可以包括女同性恋者、双性恋女性和异性恋女性。并不是所有属于这一类的人都认同自己是双性恋或女同性恋。

来自Verywell的一句话

请记住,这个列表并不是详尽无遗的,术语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虽然要跟上最近的术语变化很重要,但确保使用包容性语言的最佳方法是倾听并询问对方他们认同什么或希望你称他们为什么。

如果你不确定,不要根据自己的社会准则或观点做出假设,特别是如果这涉及规范立场或处于异性恋特权地位的经验。

虽然你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要小心你的措辞,但那些每天可能面临歧视或偏见的人会感激你为了理解他们的观点所付出的努力。

随着术语的不断演变,你可能会发现人们希望你使用的词汇也会发生变化。与其对此感到沮丧,不如承认你无法理解对方所处的位置,并尽你所能成为一个盟友和支持者。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