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进食障碍的历史
当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障碍首次出现时
鉴于现代社会对苗条的痴迷,你可能会认为进食障碍是相对较新的现象。然而,历史证据表明,这些障碍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形式有所不同。
了解进食障碍的历史,包括它们何时首次出现以及如何诊断。我们还将讨论三种常见的进食障碍——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障碍——首次被识别的时间,以便为你提供一个更好的历史视角。
进食障碍首次出现的时间
最早的描述人们经历与现代进食障碍一致症状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1年)和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在这个时期,通过拒绝身体需求和物质世界来净化自己成为了一种宗教主题。
节食被视为一种精神实践,例如,有报道说一位20岁的罗马上层阶级女孩为了追求圣洁而饿死。女性更容易受到极端宗教节食的影响,一些当代作者将其称为“神圣的厌食症”。
从公元中世纪开始还有其他关于极端自我诱导饥饿的记录,这些记录通常导致因饥饿而过早死亡。其中一个例子是凯瑟琳·西恩娜。
圣凯瑟琳·西恩娜在33岁时去世,据报道她曾进行极端的食物禁食作为宗教禁食的一种形式,这使她难以进食甚至喝水。但她总是能够接受圣餐。
这种形式的禁食动机似乎与主导现代进食障碍讨论的苗条欲望不同。尽管如此,许多人认为这只是同一种障碍,只是根据社会文化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厌食症的历史
1689年,英国医生理查德·莫顿描述了我们现在所知的厌食症最早的现代病例之一,一例男性患者和一例女性患者。他指出,食欲不振和消瘦缺乏生理解释,因此断定这是“神经性的消耗”。
接下来的报告是在大约200年后。1873年,另一位英国医生威廉·古尔爵士创造了“神经性厌食症”的术语,并在发表的病例报告中使用。同年,法国医生欧内斯特·夏尔·拉塞格也发表了有关“神经性厌食症”的描述。
1982年,美国医生希尔德·布鲁赫通过一场基础讲座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现代厌食症的理解。正是在这个时候,厌食症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最近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一些如早期家庭动态等布鲁赫提出的观点——例如认为这些因素导致了厌食症的观点——现在被认为已经过时。早期的心理分析解释已经被我们的遗传和生物学过程理解所取代。
2003年,研究人员基斯尔和克伦普提出,历史上不同原因导致的拒食可能反映了理解和解释一种使人们——尤其是女性——感到无法或不愿意进食的障碍的文化上有意义的方式。
暴食症的历史
与似乎在整个历史上都被注意到的厌食症不同,暴食症似乎是一种更现代的发展。暴食症最早是在1979年由英国精神病学家杰拉尔德·罗素描述为厌食症的一个变体。
罗素报告说,一些早期的罗马皇帝被观察到吃得过多然后呕吐。他提到,在古埃及、希腊、罗马和阿拉伯文化中,人们会通过这种方法预防他们认为由食物引起的疾病——医生也会推荐这种方法。
罗素认为暴食症是一种文化限定条件,与我们现代对这种障碍的理解无关。有些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并提出这种行为是暴食症的早期历史变体之一,就像早期厌食症的描述一样,缺乏现代对苗条的渴望。
最早的几个明显类似于现代暴食症的案例之一是1903年皮埃尔·让纳特描述的娜迪亚。她表现出饮食限制、对肥胖的恐惧和暴食发作。
另一个早期描述是由莫舍·沃尔夫在1932年描述的。这位病人经历了禁食期和暴食后呕吐期交替出现的情况。
1960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布利斯和布兰奇发表了包含许多暴食和呕吐病例的历史记录。德国精神病学家齐尔科在1970年代发表了论文,描述了那些暴饮暴食并呕吐且体重增加的病人。
1979年,杰拉尔德·罗素发表了30名患者的病例系列,这些患者报告说,他们通过自诱导呕吐试图减轻暴食发作的影响。他们被确定为一种与厌食症不同的综合征,但同样有对肥胖的恐惧。这篇著名论文的标题是“暴食症:一种严重的厌食症变异”。
1976年,克里斯托弗·费尔德也看到了早期的暴食症病例,并开始研究它并开发治疗方法。在20世纪下半叶之前,这种障碍几乎不为人知。自那以后,它变得更为普遍。
暴食障碍的历史
暴食障碍出现得更晚。这种障碍最早是在1959年由精神病学家阿尔伯特·斯通卡德描述的,他创造了“夜间进食综合症”的术语。他后来明确表示,暴食可能发生在没有夜间成分的情况下。
暴食障碍最初是在减肥人群中被研究的。
1993年,费尔德、马库斯和威尔逊出版了一本关于暴食和暴食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手册。这本手册描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如何有效地治疗暴食症和暴食障碍。这本手册成为了研究最多的精神障碍治疗手册之一。
进食障碍诊断的历史
这三种主要障碍——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障碍——按照相同顺序进入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厌食症诊断历史
厌食症神经症在19世纪晚期被接受为一种心理障碍,这要归功于上述早期报告。1952年,它在第一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它最初被归类为一种心理生理性的胃肠道反应,这是一个广泛类别,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共同点是认为情绪因素在病因中起作用。
第二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于1968年出版。在这本书中,厌食症被归类为特殊症状。这个类别还包括其他“特殊症状进食障碍”,如异食癖和反刍障碍。
暴食症诊断历史
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I)中,进食障碍首次作为诊断类别出现在婴儿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期的紊乱下。暴食症——当时尚未被称为暴食症神经症——首次出现在这一版。
其他在DSM-III中包括的进食障碍有厌食症神经症、异食癖障碍、反刍障碍和非典型进食障碍。
随着1994年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的出版,暴食症神经症以现在的形式出现。这一诊断标准引入了对体型和体重的关注。
暴食障碍诊断历史
也正是在DSM-IV中,暴食障碍(BED)首次被提及。此时,暴食障碍仍未被视为独立的障碍,而是作为建议诊断被列入附录,供未来研究。
在这一版中,厌食症神经症和暴食症神经症从婴儿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期的紊乱中移出,并成为自己的类别。其他进食障碍(异食癖、反刍障碍和婴儿期或幼儿期进食障碍)并未移动,仍然属于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紊乱。
暴食障碍最终在2013年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出现。在这一版本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进食障碍”和“婴儿期或早期儿童期喂养和进食障碍”类别被重新合并为新的总称——“喂养和进食障碍”。
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还首次纳入了避免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RFID)。
总结
虽然厌食症神经症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并且其意义取决于社会文化背景,但暴食症是一种更现代的障碍,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苗条的极度理想化以及高能量食品的可获得性增加。
暴食依赖于大量容易食用的食物,因此它仅限于食物充足的地方和时期。防止体重增加的文化意义限制了呕吐行为的出现。
我们对这些疾病的理解仍在不断扩展和发展。我们现在知道,它们是复杂的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我们也认识到,它们影响所有性别、年龄、种族、民族、体型和体重、性取向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