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文化同化——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文化同化是指少数群体或文化逐渐接受其所在国家主流群体的行为、价值观、仪式和信仰的过程。
“文化同化”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描述移民迁移到新地方的情况;然而,它也用于讨论土著人群体。因此,它分为两种形式:
- 强制同化
- 完全同化
人们经常被鼓励或被迫进行文化同化,但这些变化往往是被迫的。土著、移民和少数民族群体常常改变或隐藏他们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包括语言、食物、服装和精神实践,以采纳主导文化的信仰和社会行为。
那些支持文化同化的人认为,这减少了冲突,有助于形成更紧密的民族认同感,并改善了少数族裔个体的社会和经济机会。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文化同化导致了文化的丧失、歧视和暴力的增加,以及对人们的自尊心和信心的损害。
虽然文化同化通常被视为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它会带来其他问题和困难。
术语的发展
最初,“同化”一词指的是少数民族群体在主流社会中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整合。从那时起,同化过程得到了详细阐述,并被分成几个子过程。
熔炉理论
现代关于文化同化的参考文献指出,当少数群体接受主流群体的文化以融入社会时,同化就会发生。通常,你会听到人们说他们的国家或城市是一个“熔炉”。
什么是“熔炉”?
这个熔炉理论是一种常见的比喻,用来描述文化同化。它被用来描述不同的文化如何“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就像金属被加热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更强的化合物一样。
虽然熔炉理论可以应用于任何国家,但它通常用于描述美国的背景。因此,熔炉理论已成为美国化进程的代名词。
虽然熔炉理论表明人们会融入主导社会,但批评者认为这个过程损害了多样性并导致文化丧失。相反,一些人提倡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使用诸如马赛克或拼图这样的隐喻,让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同时保留他们独特的文化。
自愿同化与强制同化
如上所述,文化同化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愿同化
-
多代融入主导文化
-
需要时间
-
常常是对主导文化的压力作出反应,而顺应是人们为了安全和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案
强制同化
-
少数或土著群体被迫放弃他们的文化身份
-
涉及暴力威胁
-
发生得很快
-
非自愿的
-
示例:美国和加拿大的寄宿学校系统
-
自愿同化:这是指少数群体成员变得与主导群体不可区分。这种形式的同化发生在阶段或几代人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同化对于移民的子女来说通常更容易,因为他们要么从小就被社会化或教育到主导文化中。重要的是要记住,自愿同化通常是出于对主导文化的更大压力的回应,而顺应是人们为了保持安全和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案。
-
强制同化:这是指迫使少数或土著群体放弃他们的文化身份、语言、规范和习俗,以适应主导群体。因此,强制同化往往会发生得更快,因为存在暴力威胁。这个过程是在一个地区在战争后改变了国籍之后发生的;然而,它在历史上也有其他应用,比如几个世纪以来对美洲土著居民的强制同化和创伤,直到1996年寄宿学校仍在运营。
同化也可以发生。这是一种同化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来自少数群体的人接受了主导群体的一些信仰、习俗或行为,但仍保留了一些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文化同化的历史
尽管文化同化在整个历史中一直存在,但大多数学术研究都集中在基于美国的情境和种族关系,因为美国有着移民的历史。
也就是说,尽管这是一个主要归因于美国的过程,但它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一些政客和公众认为欧洲移民在过去比现在的少数群体更快地同化。
美国一直在与针对移民、土著社区以及任何被视为“他者”的人的持续和显著敌意作斗争。今天和历史上,许多美国白人将移民和少数民族视为对国家文化的威胁,害怕我们之间的差异,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压力促使那些不遵守规定的人这样做,包括通过威胁和暴力。
一些移民、少数民族及其子女可能有意愿同化,但缺乏关于如何同化的知识或资源。其他人可能并不关心同化,但最终感到同化的冲动或压力。无论他们的态度如何,文化同化的压力始终存在。
文化同化旨在限制自我隔离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移民被鼓励同化,以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成功。人们认为,通过“美国化”,这些人将减少“自我隔离”的情况。人们认为,所有人拥有一个统一的信仰体系将消除不同群体为工作和资源而竞争的局面。
然而,这种观点后来被认为存在问题,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学者们认为,这一理念创建了一个公民等级制度,其中能够完全融入的人获得了更多的资本。
“融入”的概念
此外,那些能够“融入”(即少数群体中某人的外貌看起来像主导群体,例如,一个看起来像白人的拉丁裔人)主导文化的人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其他种族的人则会受到惩罚——即使这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
“融入”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因为它延续了种族主义并带来了情感困扰,因为许多人意识到,他们可能会从“融入”中受益,从而在压迫和伤害他人的系统中变得有罪。
文化同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虽然文化同化可能帮助移民和少数民族感到更安全或更被主导文化所接纳,但对其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
例如,一项2011年的研究发现,生活在非贫困地区的移民青少年经历了更高的学业成就和更好的心理福祉。然而,也有研究表明这增加了冒险行为。相比之下,他们发现这对生活在较贫穷地区的移民儿童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项针对移民家庭的研究发现,名字更“外国”的兄弟失业率更高,完成的学业年限更少,收入更低,并且更有可能娶外国出生的妻子。至于目前关于文化同化的讨论,它们大多集中在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上。
强制文化同化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文化同化可能导致身份丧失,并给移民带来显著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以从思乡病到抑郁,再到严重的心理疾病。
此外,迁移本身可能会使一个人经历文化哀悼——由于失去自己的文化而引起的一种悲伤,从而失去了他们身份的核心部分。这种失落感可能因失去关键的文化标志而加剧,如语言、传统、习俗和食物,这也可能加剧个人试图与来自其祖国的家庭成员建立联系时感受到的疏离感。
文化同化的影响
文化同化可以产生积极和消极的结果:
积极
- 移民可能会感到更安全,并更强烈地归属到主导文化
- 同化的移民可能会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也会更好
消极
- 少数群体成员可能会感到身份的丧失
- 少数群体可能会因为失去或远离他们的文化优势而经历心理健康问题
讨论文化同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愿发生的文化同化可能是中立的,因为同化后的迁移有助于连接和导航新文化。
强制同化是一种暴力
然而,强迫少数群体接受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做法是有问题的,甚至是暴力的。毕竟,虽然文化同化对某些少数群体和他们接触的主导文化是有益的,但强制同化已经导致了许多其他文化的暴力消亡。因此,在讨论文化同化时,至关重要的是要尽可能细致入微。
此外,重要的是要承认少数群体面临的同化压力。对于这些个体中的许多人来说,同化可能是他们看到的唯一能够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方法。
因此,作为某个社会中主导群体的一员,认识到并反对任何试图迫使个人放弃其文化的企图至关重要。毕竟,文化多样性可以带来积极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好处。
来自Verywell的一句话
文化同化是一个复杂的主题,所以在反思时保持敏感和考虑是很重要的。土著人、少数民族和移民往往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同化,因此在讨论和反思同化是如何发生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影响时,必须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