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
如何提高你的自我意识
了解自己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如何提升它
自我意识是你感知和理解那些使你成为独特的个体的因素的能力,包括你的个性、行为、价值观、信仰、情绪和思想。本质上,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我成为关注的焦点。
虽然自我意识是你的身份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这种状态。相反,自我意识融入了你身份的织锦中,并在不同的情况和根据你的个性和性格出现。
简介
尽管我们可能不会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但自我意识对于我们的自我理解和与世界的联系至关重要。这种理解从生命的早期就开始形成,并随着我们成长而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开始获得对自己思想、感觉、感觉和行为模式的更深刻见解。继续阅读以了解更多关于专家们如何研究自我意识的发展、其不同形式以及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深入了解自己的见解。
自我意识是如何发展的?
自我意识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早出现。人们并非天生就完全具备自我意识。然而,有证据表明,婴儿确实有一种基本的自我意识。
婴儿知道自己与其他事物不同,这一点可以通过“觅食反射”等行为得到证明。当某物触碰到他们的脸时,婴儿会寻找乳头。研究人员还发现,即使是新生儿也可以区分自我的触摸和非自我的触摸。
研究表明,大约一岁时,更加复杂的自我意识开始显现,并且到大约18个月时变得更加成熟。
自我意识与镜子识别任务
一种可以衡量自我意识的研究方法是使用所谓的镜子自我识别任务。在一项由研究人员刘易斯和布鲁克斯-冈恩进行的经典实验中,他们利用这个任务来研究自我意识的发展。
研究人员对婴儿进行了实验:在婴儿的鼻子上涂上一个红色的点,然后把他们抱到镜子前。如果孩子们能够在镜子里认出自己的鼻子,而不是镜子中的反射,那就表明他们至少有一定的自我意识。
刘易斯和布鲁克斯-冈恩发现,几乎所有的婴儿在一岁之前都不会伸手去碰自己的鼻子,而是去碰镜子里的反射。
大约25%的15至18个月大的婴儿伸手去碰自己的鼻子,而大约70%的21至24个月大的婴儿这样做。这表明儿童在15个月左右时表现出自我意识和自我识别能力,并在24个月时完全发展出自我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刘易斯和布鲁克斯-冈恩的研究仅显示了婴儿的视觉自我意识;孩子们可能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其他形式的自我意识。例如,研究人员也提出,表达情绪涉及自我意识和能够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与大脑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位于大脑额叶区域的前扣带回皮质(ACC)区域在发展自我意识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这个区域在成年人具有自我意识时会被激活。
刘易斯和布鲁克斯-冈恩的实验表明,自我意识在儿童大约18个月时开始显现,这与前扣带回皮质在这个时期的快速生长相吻合。
然而,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大脑包括岛叶和前扣带回皮质在内的广泛区域受到损伤,患者仍然保留自我意识。
这表明这些大脑区域并不需要大部分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可能是由大脑网络间的交互产生的。
自我意识的不同层次
那么,孩子是如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的呢?一种主要理论是由发展心理学家菲利普·罗沙提出的,他认为存在五个层次的自我意识。儿童在出生到大约4或5岁时会经历这些阶段:
- 区分:婴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倒影。他们可能会察觉到自己看起来有什么特别或不同的地方。
- 情境:婴儿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倒影、存在和动作与周围的人和事物是分开的。
- 认同:这是孩子完全知道镜子里的自己是谁的阶段。“这就是我。”
- 持久性:他们有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并能在照片或视频中认出自己,即使外貌有所改变。
- 自我意识:孩子发展出第三人称视角的自我意识;他们意识到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可能导致自豪感或羞耻感等情感。
自我意识的不同类型
自我意识也有不同的形式,可以在不同的情况和环境中显现。心理学家通常将自我意识分为两种类型,公共的或私人的。
公共自我意识
这种类型出现在人们意识到自己如何被他人看待时。公共自我意识通常出现在人们成为关注焦点的情况下。
这种类型的自我意识常常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和评估时,往往会尝试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事。
公共自我意识也可能导致评估焦虑,即人们因担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感到不安、焦虑或担忧。表演焦虑和社会焦虑都是公共自我意识有时会导致担心他人评价的情况的例子。
公共自我意识示例
你在工作场所可能会遇到公共自我意识,例如当你在做重要的演讲或向一群朋友讲述某个故事时。因为你是关注的焦点,你会更敏锐地意识到别人如何看待你。
私人自我意识
这种类型发生在人们只在私人方式下意识到自身某些方面的时候。例如,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脸就是一种私人自我意识。
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强的私人自我意识。例如,写日记、冥想和练习正念可以帮助你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想法、感受和感觉。
私人自我意识示例
当你意识到自己忘记为一个重要考试复习时,胃部会突然抽紧,或者当你看到一个你感兴趣的人时,心跳会加速。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私人自我意识信息。
为什么自我意识很重要?
自我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让你有机会反思自身的各个方面。当你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倾向时,你的自我意识也让你思考自己如何与他人和周围的世界互动。
自我意识强的人能够管理自己的行为并适应各种情况。他们可以准确评估情况所需的行动,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在许多领域都很重要,包括人际关系和工作。在个人发展方面,这一点尤其重要。当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时,就可以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并探索改善自己弱点的方法。
如何提高自我意识?
那么如何培养自我意识呢?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你与自己和情绪保持当下,从而提高自我意识。
冥想
冥想尤其有用,因为你不需要担心改变任何事情——只需注意冥想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就能带来更大的自我意识。
也许你会注意到自己通过咬紧牙关来紧张,或者你太担心未来以至于很难活在当下。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倾向。
写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实践,可以帮助你注意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甚至哪些生活方面的改善是你希望实现的。它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师会帮助你应对消极的思维模式或行为。
通过了解你消极思维的根本原因,你就更有能力改变它们,并使用健康的应对机制。
提高情商
自我意识和情商息息相关。情商是指一个人感知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商高的人能够用共情和同情有效地回应情绪。
当然,没有人是完美的,情商也是一种技能。但是,通过学习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在人际关系中实践主动倾听,你也在扩展自我意识。
尝试我们的情商测试
我们的快速免费情商测试可以帮助你确定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是否显示出高水平的情商:
这个情商测试由Steven Gans博士审核。
何时自我意识会导致自我意识过度
有时,人们可能会变得过于自我意识,陷入所谓的自我意识过度。你有没有觉得每个人都盯着你看,评判你的行为,等待看你下一步做什么?这种过度的自我意识状态会让你在某些情况下感到尴尬和紧张。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自我意识的感觉只是暂时的,出现在我们成为“焦点”的时候。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度的自我意识可能反映了一种慢性状况,如社交焦虑障碍。
虽然自我意识在我们理解自己、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自我意识可能导致诸如焦虑和压力等挑战。
如果你在自我意识方面遇到困难,与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讨论你的症状,了解你可以做些什么来应对这些感觉。
常见问题
-
什么是自我意识?
具备自我意识意味着对自己内在体验的理解,包括情绪和思想。这意味着你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感觉如何,以及为什么做出某些行为。
-
自我意识的四个关键是什么?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思考自我意识,但通常提到的四个关键包括正念、自我同情、反思和反馈。
正念让人在当下更加了解自己,而同情则让人在不评判自己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反思和反馈让人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来改善自己,以实现目标和发挥潜能。
-
自我意识的五个元素是什么?
自我意识的五个元素是:
- 意识:指对自己内在体验的了解,包括情绪和思想。
- 自我知识:指对自己的了解,包括信念、价值观和动机。
- 情绪智力:指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 自我接纳:指接受自己,对自己展示同情和善意。
- 自我反思:指能够深入思考自己的感受、思想和目标,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