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中,快乐原则是推动人格中最基本部分——本我(id)的力量,它寻求所有需求、欲望和冲动的即时满足。换句话说,快乐原则致力于满足我们最基础和原始的冲动,包括饥饿、口渴、愤怒和性欲。当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结果就是一种焦虑或紧张的状态。
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快乐原则是如何运作的,并如何驱动行为,但同时也有其他力量来控制快乐原则,帮助我们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为。
理解快乐原则
快乐原则表明我们被激励去获得快乐并避免痛苦。有时也称为快乐-痛苦原则,这种动机驱使行为,但也希望立即得到满足。
正如你可能想象的那样,有些需求在我们感到它们的时候是不能立即满足的。如果我们每次感到饥饿或口渴时都去满足它们,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做出了一些在给定时刻不适当的行为。
例如,如果你遵循快乐原则的需求,你可能会在商务会议中间直接拿起老板的水瓶大口喝水。
为了对抗这些基本的、原始的冲动,弗洛伊德还认为存在相反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控制快乐原则的需求,我们可以然后以适当和可接受的方式行动。
快乐原则如何运作
为了理解快乐原则如何运作,了解一些弗洛伊德的整体理论是很重要的。
本我
快乐原则是推动人格的一部分——本我的力量。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本我是最基本和最动物性的部分。它也是弗洛伊德认为从出生起就存在的唯一部分。
本我是最强烈驱动力之一,但它也是处于潜意识最深处的部分。它由我们所有的最基础冲动和欲望组成,但我们并不总是有意识地意识到这些欲望。
快乐原则的发展
在幼儿期,本我控制着大部分行为。孩子们会根据食物、水和各种形式的快乐等基本需求来行动。快乐原则指导本我来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以帮助确保生存。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注意到,非常年幼的孩子经常试图尽可能快地满足这些生物需求,几乎没有考虑这种行为是否被认为是可接受的。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这很好,但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的孩子般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可接受。
多亏了另一种基本的人格组成部分——自我(ego)——我们才能够控制本我的需求。
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
快乐原则不会孤立地影响行为。相反,弗洛伊德认为自我(ego)的发展有助于控制本我的快乐原则。
自我
随着孩子的成熟,自我发展以帮助控制本我的冲动。自我关心现实。它帮助确保本我的需求得到满足,但以现实世界中可以接受的方式。
自我通过弗洛伊德所说的现实原则来运作。这是对快乐原则本能冲动的对立面。
不是寻求即刻满足冲动,现实原则指导自我寻找满足这些需求的实际和社交上可接受的方式。
现实原则的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非常年幼的孩子口渴了。他们可能会直接从另一个人手中抓过一杯水开始喝起来。快乐原则规定本我将寻求满足这一需求的最直接方式。
一旦自我完全发展,现实原则就会推动自我寻找实际和可接受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是直接从别人手中抢水,孩子会问是否也可以喝水。
在我们之前的例子中,在会议中感到口渴时,与其直接拿起老板的水瓶,现实原则会促使你在更合适的时间满足口渴。相反,你等到会议结束,然后从办公室里取回自己的水瓶。
虽然快乐原则在驱动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现实原则有助于确保我们的需求以安全且社交上可接受的方式得到满足。
快乐原则的影响
尽管理想情况下现实原则旨在平衡快乐原则,但这并不总能顺利进行。
- 冲动性:弗洛伊德的理论表明,快乐原则可以解释冲动行为。这在童年时期更为常见,那时自我尚未完全发育,但也会对成年人产生影响。
- 适应不良行为:如果人们难以满足需求,快乐原则可能会促使他们寻求解脱。这种行为可能会提供暂时的快乐,但通常会有长期的后果。
- 成瘾:成瘾可能会导致人们不顾负面后果而寻求快乐。
- 糟糕的决定: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因为渴望立即获得快乐而做出糟糕的选择,而不是做出更好的选择,从而获得更有利的长期回报。
总结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确定了快乐原则作为驱使人们寻求快乐并避免痛苦的力量。如果它独立存在,它可能会让人们不顾后果地满足欲望。然而,弗洛伊德还相信自我(ego),通过他所谓的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管理快乐原则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