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Anyone Improve Their Own Well-Being?
Research from the Center for Healthy Minds is addressing the recent decline in well-being by proposing a training-based framework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flourishing.”
- By Misty Pratt
- April 22, 2021
- Well-Being
Adobe Stock/moodboard
当美国人口普查局在2020年12月进行调查时,超过42%的人报告了焦虑或抑郁的症状,这一比例从前一年的11%上升。来自其他国家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一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相似。
近年来,心理健康危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们越来越焦虑和抑郁,幸福感显著下降。
提升幸福感的四个关键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健康心灵中心的一系列研究,通过提出一个基于训练的框架来解决这种幸福感不足的问题,旨在“培养人类繁荣”。论文作者提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念传统和现代心理学干预措施中的实用训练工具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该框架既面向公众,也面向从事心理健康领域的科研人员,并确定了组成我们幸福感的四个核心领域:
- 对环境和内部情绪或感觉的觉察
- 与他人的联系和对他人的同情
- 对自我认知的洞察
- 目标,即我们对价值观和生活意义的理解
这些维度的基础是正念。“如果你想培养慈爱和同情心,检查经验和获得洞察,或者将自己与价值观和更深层次的生活意义对齐——所有这一切都假定你有那种觉察力和当下的正念”,研究科学家兼主要作者科特兰·达尔(Cortland Dahl)说。
达尔和他的合著者(Christine Wilson-Mendenhall 和 Richard Davidson)在从正念传统到神经科学和各种心理学领域都有经验。结合这广泛的专业知识,达尔表示,团队发现了多个学科的共同点,在追求幸福感的过程中,证据表明可以从世界正念传统中获得可训练性,并显示出类似的模式。
例如,以“联系”这个维度为例,它指的是我们建立支持性关系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培养慈爱和同情是帮助人们建立有意义的社会联系的关键训练策略。虽然慈爱冥想在世俗和佛教实践中都很常见,但基督教传统中的代祷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除了冥想或祈祷外,你还可以开始写每日感恩日记或参加同情训练,该训练侧重于自我照顾实践和对自己及他人的慷慨。
幸福感的可塑性
研究人员还利用该框架开发了针对每个维度的技能训练干预措施。达尔指出,一项尚未发表的研究发现,简短的慈爱冥想减少了参与者对外群体(不属于个人文化、种族或社会群体的人)的偏见。即使是在短期干预下,对其他群体的积极社会情感也增加了。“但它也减少了自动处理;基本上,他们对自己的反应更有掌控权,而不是无意识的习惯性条件反射”,达尔说。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可训练性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神经可塑性。“可塑性只是意味着某物可以改变,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达尔说。他概述了大脑如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变化,当我们从刷牙、送孩子上学到与同事交谈时,“不同的大脑网络会随着你在这些活动之间的转换而激活和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网络会根据大脑关注的内容而增强或减弱。如果我们采取有意识的训练策略,如框架中设定的例子,我们将有助于激活特定的大脑区域,并发展这些觉察、联系、洞察和目标方面的技能。
重新定义未来的精神卫生保健
尽管该框架最近才发布,但其证据基础已经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领域的重要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健康心灵项目应用程序(由健康心灵创新非营利组织开发,隶属于该中心)是基于该框架构建的,从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已被美国各地的研究小组使用。
该应用程序分别针对每个维度,从目标到觉察,并设计让用户参与改善幸福感的活动。提供的策略既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用户可以跟踪自己的进展。有关这些维度为什么对日常生活重要的科学原理有播客风格的课程,还有200多种不同长度的引导式冥想和课程。该应用程序是公开的,可通过应用程序商店免费获取。
“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研究……当你通过静坐冥想练习学习这些技能时,与在锻炼、散步或做家务时做某些事情相比会发生什么”,达尔说。通过应用程序收集的数据正在帮助团队回答关于如何培养幸福感的重要研究问题。
READ MORE
Guided Meditations
6分钟慈爱冥想扩展你的觉察
正念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Tita Angangco分享了一个慈爱冥想,作为点燃变革的火花。了解更多
- Tita Angangco
- April 1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