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关怀而不至于精疲力尽

Sharon Salzberg 和 Dan Harris 探讨如何识别同理心疲劳的迹象,并保持平衡、正念和富有同情心的反应。

Adobe Stock/Olga

正念教导我们要意识到并响应他人的情绪。但当我们面对他人的痛苦时没有平静的心态,我们的同理心反应可能会压倒我们。“我认为几乎不可避免的是,我们至少有时会感到疲惫,”冥想老师Sharon Salzberg说。这种情况发生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回应他人的痛苦时没有认识到同理心和同情之间的区别。

你可以承认痛苦,你可以想要帮助,但你必须认识到你不能改变别人对世界的体验。

当我们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时,那就是同理心。但我们的反应可能是忘记它,或觉得无法承受,或者我们可能开始责怪。拥有同情心是我们有意识地做出的选择,这只能在平静的心态下发生。在这次Sharon和Dan Harris(来自10 Percent Happier)的对话中,他们讨论了同理心和同情之间的区别,并探讨了几种避免精疲力竭的方法。

如何深入关怀而不至于精疲力尽

  • 了解同理心和同情的区别。 同理心是我们对他人情绪的自然共鸣,我们能感觉到某人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情是对同理心的多种回应之一。
  • 意识到自己何时感到不知所措。 我们都会经历精疲力竭,这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认识到正在发生什么,并向平衡移动。同情意味着一种稳定的注意力和明智而平衡的关怀方式——关心自己和他人。
  • 认识到你不能改变他人。 同情还意味着智慧和智力,知道你不能为他人解决世界上的问题。如果你只是不断地接受他人的痛苦,你就无法正常运作。关键在于平衡:你可以承认痛苦,你可以想要帮助,但你必须认识到你不能改变别人的体验。这就是放手。Dan Harris这样表达:“我父亲说,养育孩子最难的事情就是让他们自己犯错误。” 这就是带有平静心态的同情。

_深入了解Sharon和Dan的观点,请收听第81集:Sharon Salzberg,“真爱”上的10% Happier播客。_

阅读更多

选择至少一篇文章

正在冥想的女性

冥想

Sharon Salzberg:连接善意 

感觉脱节了吗?试试这个善意冥想练习。阅读更多  

  • Sharon Salzberg
  • 2019年4月17日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