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自我认知是太多?

====================================

Sharon Begley探讨了自我洞察的科学以及关于在多少自我认知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研究。

图片由Edmon de Haro提供

Gabrielle感到孤独。一系列短暂的恋爱关系使她的心灵受创。尽管她说自己对追求长期的、认真的关系持矛盾态度,但她仍感到孤独,并继续陷入与无法给予她所需支持和亲密感的男人的激烈关系中。

通过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心理学家Colleen Becket-Davenport找到了问题的根源:Gabrielle选择的男人都“以某种方式不可得”,Becket-Davenport说。“他们已经处于一段认真的关系中,有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或者住得很远,等等。”当这些男人不回复她的信息时,Gabrielle为他们找借口(“他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尽管她坚称自己不需要男朋友,但当关系最终破裂时,她还是感到受伤和被拒绝。

通过帮助Gabrielle认识到他们的不可得让她感到(“当他不回复我的信息时,我感觉自己无关紧要”),她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一种情感上的亲密关系,与一个关心我感受的人保持联系”),以及为什么她会选择不可得的男人(“我不认为我的需求很重要”),Becket-Davenport能够给Gabrielle带来心理学家长久以来视为至关重要的东西:自我洞察。

多少自我认知是太多了?

“大多数治疗都会以某种方式增加自我洞察力,”Becket-Davenport说。“这可能意味着了解自己更深层次的动机,理解自己的思维如何影响行为,或简单地发展更好的情绪意识。”

如果你不深入探究,很难反驳古希腊人的忠告:“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的动机(你为什么拖延?为什么对待某些家人或“朋友”像垃圾一样?为什么在一段又一段的关系中表现得像个垫脚石?)是采取正念行为的第一步,这些行为会搞砸你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就我个人而言,我终于明白,我所做的很多事情——从强迫性工作到痴迷于检查孩子的情况,再到定期像五级飓风一样扫荡公寓,清除不必要的物品——都源于焦虑。这种洞察力使我能够设定优先事项并更有意识地行事。

如果自我洞察如此有益,为什么更多的人没有更好地掌握它?

自我洞察的价值及其所有形式的益处,从对自己优缺点的清晰评估到对自己行为和互动原因的深刻理解,都有学术支持。在1937年出版的一本开创人格研究的教科书中,戈登·奥尔波特将“对自己公正客观的态度”称为“首要美德”。如果任何人格特质都是毫无疑问的可取之处,他继续说,“那就是看清自己的能力。”60多年后,领先的心理学家警告说,“不能准确看待自己的人可能会毁掉自己的生活。”

当然,科学是质疑显而易见的事情,而最近,自我洞察的价值受到了质疑。原因之一是:如果自我洞察如此有益,为什么人们在这方面表现得这么糟糕?不仅对自己的能力存在广泛的误解(稍后再谈),而且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状态。正如2019年的一项研究所报告的那样,人们大多能分辨出自己是否表现出外向或尽责,但对于自己的亲和度、神经质和开放性却一无所知。

鉴于自我洞察的稀有性,研究人员开始质疑自我洞察是否必然有利,以及寻求自我洞察是否如长期以来所假设的那样是人类的普遍驱动力。如果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应该拥有更多的自我洞察。

传统观点认为,人们之所以努力实现自我洞察,是因为它的价值显而易见。“生活中取得成功取决于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对自己的个人特征有一个准确的评估,”领先的心理学家在《自我》一书中写道。这种知识使我们能够专注于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相反,利用我们真正的优势。具有卓越能力的个体如果对自己的洞察准确,会更有动力去追求关系、雄心勃勃的项目和其他挑战——这些成功会提升幸福感。如果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去追求星星。

显然,自我洞察可能会适得其反。对平庸能力或性格缺陷的20-20视力洞察——看到自己不是那个创造性的烘焙师或同情心强的人——可能会削弱信心,甚至消除在生活的任何领域奋斗的意愿,包括关系和职业。这尤其真实,如果这种自我洞察来自于学术界和职场所钟爱的“诚实反馈”。难怪沿着自我洞察的道路前进会感觉像是被推入一个又深又泥泞的坑。

关于自我洞察最广泛研究的形式——能力评估——结果并不明确。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David Dunning表示:“有许多研究表明过度自信是有代价的,也有研究表明它是有益的。”Dunning是Dunning-Kruger效应(人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美德)的共同发现者之一。

沿着自我洞察的道路前进会感觉像是被推入一个又深又泥泞的坑。

造成差异的一个原因是,准确自我评估的好处和成本因情况而异。“当人们面临极端挑战时,对自己能力的不切实际的看法可能是有益的,”Dunning说。“过度自信作为社交工具也有助于说服他人。”但如果它导致你承担注定失败的挑战,那将是毁灭性的(比如过度自信的赌徒或股票交易员,Dunning说)。

2019年的一项有影响力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再次对自我洞察的价值提出了质疑。研究人员让1,044名志愿者完成认知和情绪能力测试,然后估计自己答对了多少题。实际得分与估计得分之间的差距作为自我洞察的代理。接下来,参与者填写了一周的日记,旨在捕捉他们对工作、关系和整体生活的满意度。

令人震惊的结果会让古希腊人感到惊愕,自我洞察较差的人比那些看得清楚的人更满意自己的生活。那些最高估自己能力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关系和整体生活最为满意。两个能力相同的人中,“自我评价最高的人调整得最好,”多伦多大学的Joyce He和Stéphane Côté写道。对情绪能力的不良自我洞察——即高估它们——与更高的职业满足感特别相关,而对认知能力的不良自我洞察则与工作和关系中的更高满足感有关。

“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好可能会让你感到满足,\并且\认为你的生活、事业和关系进展顺利,”He说。“我们没有发现自我洞察导致\更好的\调整,”正如许多专家所主张的那样。

为什么岩石般的自我洞察可以带来比清晰评估优缺点更大的满足感?一方面,能力不一定转化为成功。(插入您最喜欢的无能者爬上职业阶梯,或情感迟钝者吸引大量朋友……或至少门徒的恐怖故事。)相反,自信行动的人,从自豪的姿态到自我推销,通常被认为比那些不这样做的人更有能力且更受欢迎;通过皇帝的新衣效应,这种看法转化为“更高的地位和调整”,Côté和He写道。

另一个因素可能在起作用。研究人员衡量的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He谨慎地指出,而不是“更客观的指标,如工作表现和收入。”这些可能会讲述不同的故事。但即使如此,自我增强仍然占据上风:不良的自我洞察延伸到未意识到客观上事情进展不顺利。

至少暂时是这样。最终,现实总是会在自欺欺人的基础上崩溃,在停滞的职业和不满的关系中燃烧殆尽。

这就是Becket-Davenport和其他治疗师帮助人们获得的那种自我洞察的用武之地。因为洞察力当然可以超越“我在X方面有多好?”这种形式,就像He测量的那样,还包括对动机和选择及行为原因的理解。Joyce He称之为“内省、自我反思,甚至是正念。我认为这些形式的自我洞察从根本上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结果不会适用。”

阅读更多

科学

旁观者效应的科学 

作家Sharon Begley探讨了为什么善良的人会看着别人陷入困境,甚至拍下视频,而不伸出援手。了解更多  

  • Sharon Begley
  • 2020年3月12日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