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Research on Mindfulness and Forgiveness
Does practicing mindfulness regularly makes us more likely to forgive? New research finds a surprising connection between meditation and forgiveness.
- By B Grace Bullock 博士
- April 18, 2019
- 正念研究
Arman Zhenikeyev/Adobe Stock
放下对他人的怨恨 是我们如果想要在一生中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所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但是,为了原谅某人,我们需要暂停并从对方的角度看待情况。这可能非常困难,尤其是当我们感到受到冒犯时。新的研究表明正念可能有所帮助。
What the Research Says About Mindfulness and Forgiveness
科学家们在荷兰奈梅亨大学进行了几项研究,以了解正念(即有目的、开放和接受的态度集中注意力)是否与我们的宽恕能力有关。
在第一项研究中,160名男性和女性参与了在线调查,其中72人报告有定期的冥想练习,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的冥想练习、正念以及他们宽恕他人的倾向。一些参与者是正念的新手(36.1% 的受访者有1到5年的冥想经验),而其他人已经练习多年(12.5% 有6到10年的冥想经验,其他18.1% 练习超过10年)。
正如预期的那样,冥想者报告自己更具有正念,但无论冥想时间长短,冥想者并不一定比非冥想者更具宽恕精神。一个人的“正念特质”,或天生倾向于正念,最强烈地与宽恕态度相关联。
为了理解这些结果,同样的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冥想、正念和宽恕之间的联系。他们要求一组87名大学生回答关于换位思考和反刍的问题,此外还包括关于正念和宽恕的问题。
正念得分较高的学生更愿意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与更大的宽恕可能性相关
在这里,他们发现正念得分较高的学生更愿意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与更大的宽恕可能性相关。反刍不起作用。
这些结果会在现实生活经历中成立吗?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一个新的由124名大学生组成的小组被要求回忆一个他们曾受冒犯的经历,并写下他们的体验。然后他们评估了自己与伤害他们的人的关系有多亲密,以及他们感受到的伤害程度,并填写了关于换位思考、反刍和正念的问卷。
与前两项研究类似,正念与宽恕相关,这次是对实际过去的冒犯。这种效应大部分可以通过受访者的换位思考能力来解释,反刍不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亲近的人,这种宽恕的倾向更强,但如果伤害被认为是严重的,则宽恕的可能性较低。
Can You Learn to Forgive?
尽管这些研究只考察了一段时间内的正念与宽恕之间的相关性,无法确定正念是否 导致 一个人宽恕。为了弄清楚这一点,研究人员探索了简短的正念训练是否能增加一个人宽恕的意愿。
他们要求98名成年人(主要是大学生)回忆过去的一次被冒犯的经历,然后将每个人分配到正念关注组或对照组。两组都接受了大约7分钟的音频指导。
正念关注组的人被告知思想和情绪是暂时的,并要求将他们的头脑想象成一个空白的电影屏幕。然后在他们面前显示对他们过去有害事件的描述。他们被要求详细想象这一情况,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允许这些感觉在他们的“心理”屏幕上出现和消失。
在对照条件下,人们被要求详细回忆他们有害的情况,然后专注于对该事件的想法。两组随后完成了关于宽恕水平、正念和负面情绪的问卷。大约两周后,他们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要求他们回忆之前写下的事件,并填写另一份问卷。
结果——那些被要求在思考过去的伤害事件时正念关注自己思想和感受的人,在正念指导后立即报告较少的负面情绪和更大的宽恕倾向,但这仅适用于那些天生具有正念特质的人。换句话说,提示一个人以正念回应并不会对宽恕产生影响,除非这个人本身是正念的。正念个体在两周后也报告了较少的负面情绪和更大的宽恕可能性。
宽恕需要存在感,提醒我们我们并不是我们在某个特定情境中的感受,也不是那个伤害过我们或我们伤害过的人。
这些研究一致指出,正念特质与宽恕性质密切相关,无论一个人是否冥想。我们不知道的是,培养慈悲心和慈爱的练习是否会增强宽恕的能力。
像正念一样,宽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类似于慈爱疗法,著名冥想老师Sharon Salzberg说:“宽恕需要存在感,提醒我们我们并不是我们在某个特定情境中的感受,也不是那个伤害过我们或我们伤害过的人。”
无论是宽恕是你的天性,还是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努力,放下怨恨和苦涩最终对你的健康和人际关系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