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是否导致成人依恋风格的持久变化?

===================================================================

关键点

  1. 该研究考察了25种不同的生活事件是否会导致成人依恋风格的即时和/或持久变化。
  2. 大约一半的事件与依恋的即时变化相关,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事件与持久变化相关。
  3. 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一些人在经历事件后比其他人变化更大。
  4. 人们如何解释事件与其是否表现出持久的依恋变化有关。

研究背景

该研究解释了依恋理论提出了依恋风格稳定性和变化的机制,但没有明确说明经历是否倾向于导致短暂或持久的变化(Fraley等,2011)。

大多数关于生活事件和成人依恋的纵向研究仅关注在某个时间点经历过或未经历特定事件的个体之间的比较(Gillath等,2016)。

这种跨个体的方法无法解决事件是否持久地或暂时地影响个体内部的依恋安全感变化。

其他研究检查了随时间推移依恋安全感的重测相关性。但高稳定性估计可能掩盖了某些子群体的持久变化(Karantzas等,2019)。

本研究使用了一个纵向中断时间序列设计,通过个体内部分析评估事件前后的轨迹,克服了先前研究的局限性。

方法

依恋使用ECR-RS量表在四个维度上进行测量:全局/浪漫回避/焦虑。

生活事件通过一个包含25个事件的清单来测量,这些事件涵盖了以下几个领域:

  • 健康(“我生病了”)
  • 工作(“我开始了一份新工作”)
  • 关系(“我开始约会某人”)
  • 家庭(“我发现我或我的伴侣怀孕了”)
  • 地点(“我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 休闲(“我度假或旅行了”)

对于每个经历的事件,参与者评定该事件是积极/奖励性的还是压力性的。

样本

数据来自yourPersonality纵向项目,该项目每月评估一次成人依恋和生活经历,持续时间为6个月到3年。

样本包括4,920名参与者,数据波次为3-24次。

在人口统计学方面,样本主要为白人(74%)女性(82%)。平均年龄为35岁。在初始评估时,39%的人单身,35%的人在约会,25%的人已婚。教育水平从高中学历(1%)到研究生学位(28%)不等。

为了分析对特定生活事件的反应变化,为每个事件创建了子样本。这些“基于事件的样本”包括至少经历过给定事件一次并完成事件前后至少3次评估波次的参与者。

这些子样本的大小因满足这些标准的参与者数量而异。例如,“我生病了”这一事件的子样本包括832名参与者,而“我退休了”这一事件的子样本仅包括14名参与者。

该样本用于分析随时间推移依恋风格的一般稳定性和变化模式。

统计分析

关键分析涉及拟合纵向混合效应模型,以估计事件前后的依恋轨迹。

为每个事件和每个依恋结果(全局/浪漫回避/焦虑)分别运行单独的模型。

结果

重大生活事件引发了依恋的即时和持久变化,阐明了重要的依恋动态。但平均而言,持久变化比短暂变化更少见。

大约一半的事件与依恋的短期/即时变化相关,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事件与持久变化相关。

例如,开始一段新的关系会立即减少不安全感,但没有持久变化。与伴侣发生冲突会立即并持久地增加不安全感。

即时变化

  • 约一半的25个生活事件与依恋风格的即时变化相关。例如,开始一段新的关系会减少依恋不安全感。
  • 平均而言,即时效应较小至中等(回避约为0.05个标准差,焦虑约为0.13个标准差)。
  • 一些发现出乎意料——例如,与伴侣分开与焦虑减少有关。

持久变化

  • 约四分之一的事件与依恋风格的持久变化相关。例如,与伴侣发生冲突与浪漫依恋不安全感的持久增加相关。
  • 平均而言,持久效应较小(不到0.10个标准差)。
  • 持久变化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根据事件的不同,变化超过1/3个标准差的可能性范围从5%到86%不等。
  • 更积极地看待事件与更安全的依恋转变有关。

一般变化模式

  • 平均而言,无论事件如何,人们随着时间推移往往会变得不那么不安全(尤其是不那么焦虑)。这可能是由于偏见、参与研究的影响或其他过程。

选择效应

  • 依恋不安全感较高的人更有可能最终经历某些“破坏性”事件,如分手

见解

该研究澄清了依恋的短期变化与长期变化之间的重要概念和实证区别。

它克服了现有文献中关于生活事件对依恋动态影响的重大局限性。

密集的纵向个体内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允许对不同生活事件的影响做出更强的因果推断。

优势

  • 大样本量,具有非常密集的重复测量,时间跨度长
  • 自然主义地测量生活事件,这些事件自然发生
  • 考察了广泛的事件,而不仅仅是典型的与依恋相关的事件
  • 区分短期变化与持久变化
  • 分析变化中的个体差异

局限性

  • 一些事件如退休的发生率低,限制了结论
  • 样本代表性不足(主要是白人女性)
  • 无法做出关于持久变化的长期预测
  • 没有数据表明像治疗这样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依恋
  • 没有控制实验的情况下,因果推断有限

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生活事件如何扰动依恋轨迹,有时是短暂的,有时是持久的。

似乎存在复杂的动态,即社会化过程可以改变依恋,而依恋又会影响经历的选择。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理解变化的调节因素,如事件解释和个体差异。但密集的纵向设计为研究依恋动态提供了强大的方法基础。

Fraley, R. C., Gillath, O., & Deboeck, P. R. (2021). 生活事件是否导致成人依恋风格的持久变化?一项自然主义的纵向研究。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0(6), 1567–1606. https://doi.org/10.1037/pspi0000326

参考文献

Bowlby, J. (1969). 依恋。依恋与丧失:第1卷。丧失. New York: Basic Books.

Davila, J., & Sargent, E. (2003). 生活事件的意义预测依恋安全感的变化。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9(11), 1383-1395.

Fraley, R. C. (2019). 成人依恋:最近的发展、新兴的争论和未来的方向。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70, 401–422.

Fraley, R. C., & Brumbaugh, C. C. (2004). 用动态系统方法概念化和研究依恋安全感的稳定性和变化。In W. S. Rholes & J. A. Simpson (Eds.), 成人依恋:理论、研究和临床意义 (pp. 86–132).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Fraley, R. C., Gillath, O., & Deboeck, P. R. (2021). 生活事件是否导致成人依恋风格的持久变化?一项自然主义的纵向研究。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20(6), 1567–1606. https://doi.org/10.1037/pspi0000326

Fraley, R. C., Roisman, G. I., & Haltigan, J. D. (2013). 早期经验在发展中的遗产:正式化早期经验如何随时间传递的替代模型。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9(1), 109–126. https://doi.org/10.1037/a0027

Gillath, O., Karantzas, G., & Fraley, R. C. (2016). 成人依恋:理论与研究简明指南. Academic Press.

Karantzas, G. C., Deboeck, P. R., Gillath, O., & Fraley, R. C. (2019). 依恋风格的稳定性和变化:关注个体以及调节随时间变化的生活事件和经历。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提交出版的手稿。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