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自利偏差

=================================

self-serving-bias

自利偏差是一种认知偏差,个体将其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才能或努力,而将其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如运气或其他人。这种偏差有助于维持自尊心和保护个人的自我。

要点

  • 自利偏差表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无能,更可能将失败归咎于自身之外的因素。这保护了我们的自尊心。然而,我们乐于为自己的成功承担责任。
  • 我们依赖这种偏差来保护和提升自尊心。我们的大脑不想为负面或失败的结果负责,因为害怕损害我们的自信。
  • 尽管这种偏差在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非常普遍,从教室到体育再到职场,但通过认识到它的存在并练习自我同情,我们可以努力克服它。

self serving bias grade

想象一下,你坐在教室里,焦急地等待最近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当老师终于把你的试卷递给你时,你翻过来只看到一个用粗红墨水写的大大的C减号。

尽管仍难以置信,你的脑海中立刻开始思考所有可能的解释。考试题目太难了,老师没有教好这些话题,答案评分不公平,等等……

假设当你翻过那张评分表时,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A加号。这次,你带着灿烂的笑容,称赞自己多么努力学习,对材料有很强的理解力,多么聪明,等等……

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自利偏差的一个例子。

定义

自利偏差指的是将积极结果归因于内部、个人因素,而将消极结果归因于外部、情境因素的倾向。

正如你所知,我们的大脑倾向于以某种方式行动、判断和看待世界。这些认知偏差是人类天性、我们与之互动的人以及试图简化大脑每秒接收的数百万信息位的结果。

这些因素也常常导致特定的思维错误,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这种类型的偏差称为认知偏差,而且往往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Kahneman & Tversky, 1972)。

这些偏差源于记忆、注意力和其他心理错误的问题,虽然它们经常是危险的,但认知偏差帮助你理解世界,快速做出决策和判断。

基本归因错误和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心理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基本归因错误,也称为对应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判断他人行为时过度强调个人特征而忽略情境因素的倾向(Ross, 1977)。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街上插队,你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是坏人,而不会考虑外部替代原因,比如他们上班迟到了,赶时间。

但如果你是行动者呢?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那个插队的人,你会不会同样认为自己是个坏人?

根据行动者-观察者偏差,我们倾向于用内部因素解释他人的行为,而用外部因素解释自己的行为(Jones & Nisbett, 1971)。

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所以可以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是由于某些外部因素,但我们的大脑默认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于他们的性格。

但这还不是完整的图景。虽然我们通常将个人或特质特征归因于解释他人的行为,而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归因于情境因素,但这并不总是如此。

无论我们的行为的具体结果是好是坏,实际上都会决定我们是进行内部归因还是外部归因。这就是自利偏差(Heider, 1982)。

如上例所示,失败或消极的结果(如考试成绩差)会导致我们进行外部归因,而成功或积极的结果(如考试成绩优秀)会导致我们进行内部归因。

例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多项实证研究揭示了自利偏差在哪些领域、人口、文化和组织层次上更为常见或不常见。

体育

自利偏差在体育中尤为普遍。如果你曾经参加或观看过比赛,你可能在输掉比赛时会责怪裁判的误判或对方作弊,而在赢得比赛时则称赞自己的天赋和心理韧性。

self serving bias football

在体育中,个人表现(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对手的)与特定结果的联系如此明显,以至于自利偏差很容易渗透进来。

因为结果和球员都非常明确,所以在个人项目中,自利偏差尤为常见,因为唯一的获胜者更加明确。

追溯到1987年,Stephen Zaccaro及其同事进行的一项研究收集了549名运动员的陈述,这些运动员参加了个人项目(如网球和高尔夫)和团队项目(如棒球、足球和篮球),发现个人项目运动员更有可能对他们的表现做出自利归因(Zaccaro et al., 1987)。

结合自尊理论,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个人项目运动员的表现对其自尊心的影响更大,因此他们更多地依赖自利偏差来增强信心。

另一项实证分析调查了I级摔跤手中的自利偏差,进一步支持了运动员中这种偏差的普遍存在(De Michele et al., 1998)。摔跤手被要求在季前赛期间报告他们的表现,并提供了这些比赛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获胜的摔跤手更有可能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而失败的摔跤手则较少如此。

2020年,一项综合元分析研究了69项研究和10,515名运动员,表明从事体育活动的人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特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Allen et al., 2020)。

职场

从招聘阶段到解雇阶段,再到中间的所有环节,自利偏差在职场中与体育领域一样普遍。

被聘用的人通常将这一决定归因于个人因素,如出色的简历或其他强大的资格,但当他们未被聘用时,很快就会指出外部因素,如目光短浅的招聘经理。

在办公室环境中,任何工作场所事件发生时,自利偏差都可能广泛存在:受害者很可能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同事和管理层则更可能将事故视为受害者行为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自利偏差成为生产力的障碍,因为它阻碍了公平评估情况和承担任何不足的能力。

这也可能损害职业关系。当这些关系受损时,自利偏差会增加。具体来说,Joseph Walther和Natalya Bazarova在200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越疏远,同事之间相互指责工作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当工作成功出现时,无论是晋升还是演讲顺利,这种偏差也会发生。员工很可能会完全承担责任,而忽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的人员和环境。

即使在员工被解雇时,自利偏差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很快会将裁员的决定归咎于外部因素(Furnham, 1982)。无论是在求职申请阶段、工作类型还是个人的职位,自利偏差在职场中都非常普遍。

抑郁症、文化与国际影响

体育和职场只是我们能够识别这种偏见的两个领域。消费决策、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生活领域也受到自利偏差的影响,而且某些人群比其他人受影响更大。

例如,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人体验到的自利偏差程度要低得多。一项2004年的元分析研究了266项调查,这些调查的对象来自不同的年龄组、多样的地区和各种形式的心理病理(Mezulis等,2004)。

研究人员发现,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人群中的偏差存在度最小。他们认为,这一效应可能是由于这些个体已经具有低于平均水平的自尊心,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负面事件归因于自己的行为。

回到假设,即自利偏差与结果与我们期望的一致性有关,患有抑郁症的人可能会预期更多的负面结果,因此当这些结果发生时,他们会承担责任。

同一研究还显示,亚洲样本表现出的偏差显著小于美国或西方样本。这一发现突显了自利偏差的跨文化差异——它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比集体主义文化更为突出。

这可能是因为,在个人主义社会中,对个人目标和身份的关注更大,从而增加了人们保护自己并提高个人自尊水平的需求。

最后,研究还表明,自利偏差也在国家层面上发生。也就是说,与其说个人将个人因素归因于自己的成功并将外部因素归因于失败,不如说群体在成功时会将独特于其国家的因素归因于成功,而在遇到失败时则将与他国相关的因素归因于失败。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气候变化。2011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苏黎世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公民对哪个国家应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看法(Kriss等,2011)。

研究团队对美国和中国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都持有民族主义的自利偏差,认为减少这些排放带来的经济负担应由其他国家承担,这表明制定国际协议的挑战。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减轻这些偏差,以促进全球环境政策立法。

为什么会发生?

在20世纪60年代,当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基本归因错误时。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发现,在某些模糊的情况下(即结果原因未知的情况),人们往往会根据维持较高自尊水平的需要做出归因(Heider, 1982)。

对于许多心理学家来说,提高自尊水平的需要是这种偏差存在的驱动力。我们默认对积极结果负责以保持自尊,并迅速将负面结果的责任转移开以保护自己。

拥有高水平的自尊使我们感到自信和安全,并因此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此外,当你有高自尊时,你更愿意接受学习和反馈。因此,我们无意识地依赖这种自利偏差来维护我们的自尊。

尽管自尊与自利偏差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领先的理论,但心理学家已经确定了个体中这种偏差如此普遍的几个其他原因。

随着这一现象在60年代和70年代逐渐引起关注,两位著名心理学家戴尔·米勒和迈克尔·罗斯反驳了自尊解释,并认为自利偏差与现实与个体期望的一致性有关。

换句话说,如果事件的结果与个人的期望一致,那么他们将把内部因素归因于结果(Miller & Ross, 1975)。但如果结果出乎意料,他们将做出外部归因并责怪周围的环境。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自利偏差是自然乐观的结果(“自利偏差 - 偏差与启发式”,2021)。

这一理论认为,因为人类天生乐观,所以负面结果令人惊讶,因此当这些结果发生时,我们更倾向于将这些结果归因于外部因素而非内部因素。

这进一步解释了米勒和罗斯的理论——因为人类天生乐观,我们期待积极和成功的成果,所以当它们没有发生时,我们假设这是由于情境因素造成的。

这些主要理论有助于说明为什么我们可能会经常陷入自利偏差。尽管根本原因仍有争议,但毫无疑问,这种形式的偏差非常普遍。

如何克服

正如苏黎世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所暗示的那样,克服自利偏差并非徒劳。第一步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意识!

像大多数认知偏差一样,将无意识的东西带到有意识的思维中是减轻偏差的第一步。

认识到偏差源于我们大脑快速思考和做出快速判断和决定的倾向,因此重要的是尝试放慢思考速度——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尽量避免做出草率的决定或陈述。

自利偏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我们的自尊密切相关。当我们依赖这种偏差来提升自我价值感时,自我改进变得困难,因为我们不太可能从错误中学习并接受任何负面反馈。

但由于知道如何承认自己错了或对负面结果负责是成长的关键,因此挑战自利偏差并学会更好地接受批评非常重要。

实现这一点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练习自我同情——允许自己不完美,并在未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仍然无条件地善待自己(Neff, 2003)。

你可以通过正念、心理动力学疗法甚至自己来练习自我同情。

这些只是帮助克服自利偏差的几种方法。总之,尽管这种偏差是我们作为人类固有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努力克服这种思维方式,并最终认识到犯错是可以的。

学习检查

以下哪一项是自利偏差的例子?

  1. 约翰认为他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是因为道路标志不清楚,而不是承认他方向感不好。
  2. 玛丽将她在比赛中的失败归因于缺乏练习,而不是外部因素。
  3. 杰克认为他在股市的成功完全归功于他对市场的理解,而将任何损失归因于市场波动。
  4. 莎莉承认她的延误是由于她的时间管理不佳,而不是路上的交通。
  5. 大卫将他的晋升归因于他的社交技巧,但他将未能加薪归咎于办公室政治。
  6. 艾米丽认为她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获胜是由于她的技能,但当她输掉比赛时,她责怪对手的运气。
  7. 汤姆承认他在考试中的失败是由于他缺乏学习,而不是考试的难度。(答案:不是自利偏差)
  8. 丽莎认为她的画作成功是由于她的才华,但她将下一幅画作未售出归咎于艺术市场。
  9. 迈克承认没有得到工作是由于他缺乏经验,而不是面试官的偏见。
  10. 萨拉认为她中彩票是因为她的幸运数字,但当她没有中奖时,她认为彩票是被操纵的。

答案:自利偏差出现在例子1、3、5、6、8和10中,这些例子中个体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相比之下,例子2、4、7和9不是自利偏差的实例,因为个体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责怪外部情况。

参考文献

Allen, M. S., Robson, D. A., Martin, L. J., & Laborde, S. (2020). 组织体育竞争背景下自利归因偏差的系统回顾和元分析。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公报, 46 (7), 1027-1043.

De Michele, P. E., Gansneder, B., & Solomon, G. B. (1998). 摔跤运动员的成功和失败归因:自利偏差的进一步证据。体育行为杂志, 21( 3), 242.

John, E. E., & Nisbett, R. E. (1971). 行动者和观察者:行为原因的分歧感知:归因:感知行为的原因。

Furnham, A. (1982). 英国失业的解释。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 12 (4), 335-352.

Heider, F. (1982). 人际关系心理学. 心理学出版社.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2). 主观概率:代表性判断。认知心理学, 3(3), 430-454.

Kriss, P. H., Loewenstein, G., Wang, X., & Weber, R. A. (2011). 无知面纱背后: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自利偏差。判断和决策杂志, 6 (7), 602-615.

Mezulis, A. H., Abramson, L. Y., Hyde, J. S., & Hankin, B. L. (2004). 归因中是否存在普遍的积极偏差?关于个体、发展和文化差异中的自利归因偏差的元分析综述。心理学公报, 130 (5), 711.

Miller, D. T., & Ross, M. (1975). 自利偏差在因果归因中的作用:事实还是虚构? . 心理学公报, 82 (2), 213.

Neff, K. (2003). 自我同情:一种健康的自我态度的替代概念化。自我与身份, 2 (2), 85-101.

Ross, L. (1977). 直觉心理学家及其缺陷:归因过程中的扭曲。《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第10卷,第173-220页)。学术出版社.

自利偏差 – 偏差与启发式。 (2021). 检索自 https://thedecisionlab.com/biases/self-serving-bias/

Walther, J. B., & Bazarova, N. N. (2007). 虚拟群体中的误归因:成员分布对自利偏差和伙伴指责的影响。人类传播研究, 33 (1), 1-26.

Zaccaro, S. J., Peterson, C., & Walker, S. (1987). 个人和群体表现的自利归因。社会心理学季刊, 257-263.

自利偏差的例子列表:将晋升归因于自己的辛勤工作,但将未能晋升归咎于办公室政治 认为自己因裁判判罚不当而输掉比赛,但因自己的技能而赢得比赛 将工作项目的成功归因于自己,但将失败归咎于团队成员 称自己因天赋而赢得体育比赛,但因天气恶劣而输掉比赛 认为自己因为聪明而考试得高分,但因老师讲解不清而失败 声称自己因游戏技巧而赢得视频游戏,但因延迟或故障而输掉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