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文化及其行为示例

关键要点

  •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的需求和欲望高于群体的需求,以及个体与他人的关系。
  • 这些文化期望个体独立于群体的社会结构,学习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这种对独立性、自给自足和个人定义的重视导致了由个体欲望驱动的社会行为。
  • 生活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倾向于认为独立、竞争和个人成就是重要的。
  • 大多数社会学家同意,个人主义文化重视个人选择、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Kemmelmeier 2002)。因此,个体的需求决定了社会行为,而不是更大群体的需求。
  • 根本上,个人主义是一种信念,认为个体本身就是一个目的。因此,无论社会压力如何鼓励一致性,个体都有义务实现和找到自我,并培养自己的判断力。(Gould & Kolb, 1964)

个人主义文化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倾向于重视独立性、自立和个人目标,而非群体凝聚力。

历史发展

学者们讨论个人主义的概念已有约250年的历史。出于对法国大革命对个人权利影响的担忧,埃德蒙·伯克首次描述个人主义为一种力量,会使社区“分崩离析,分解成个人性的尘土和权力。”(1790年,第109页)。

19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1893)概述了“机械团结”——个体如此相似以至于他们可以自动相互关联——与“有机团结”——个体互依,因为这赋予了特权——之间的差异。

20世纪带来了滕尼斯(1957)、克鲁克霍恩和斯特罗特贝克(1961)、韦伯(1947)、帕森斯(1949)、巴坎(1966)、威特金和贝里(1975)以及因克尔斯和史密斯(1974)等社会学家,他们的观点与我们现代的个人主义观念大致重叠。

霍夫斯泰德与个人主义

然而,直到1980年,霍夫斯泰德对美国文化的调查才使个人主义的现代形式流行起来。

在一项对IBM全球116,000名员工的研究中,吉尔特·霍夫斯泰德(1980)发现,最独立的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荷兰,按此顺序排列。相反,最互依的人来自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基斯坦、秘鲁和台湾。

霍夫斯泰德(2001)提出了四个文化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化/女性化和不确定性规避——作为评估不同文化之间态度、感知和行为的方式。

霍夫斯泰德(1980)认为个人主义关注权利胜过义务,关心自己和直系家庭,强调个人自主和自我实现,并以个人成就为基础建立身份认同。

此后,其他社会学家对这些含义进行了补充。沃特曼(1984)认为规范性个人主义关注个人责任和选择自由,实现个人潜力,尊重他人的完整。

施瓦茨(1990)称个人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契约性的,由小型社会网络和专门化的社会关系组成,具体的责任和期望集中在成就上。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

社会科学家和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立起来。与个人主义重视自我超过群体不同,集体主义强调个体之间的凝聚力,优先考虑群体而非自我。

虽然个人主义社会将社会联系视为暂时且常以目标为导向,但集体主义社会围绕着永久的内群体和强烈的社会纽带构建。正如日本的“親友”(shinyuu,即“最好的朋友”)所体现的那样,集体主义者在直系家庭之外的社会联系可能导致重大生活变化。

例如,卡吉尔(1998)报告了一位日本女性为了陪伴情感困扰的朋友而放弃研究生学业的情况。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深刻对比也出现在更微妙的行为中,如霍夫斯泰德(1991)所概述的:

集体主义文化 个人主义文化
避免使用“我”这个词 鼓励使用“我”这个词
互依自我 独立自我
高内向性 高外向性
鼓励表达悲伤,抑制快乐 鼓励表达快乐,抑制悲伤
行走速度较慢 行走速度较快
依赖他人 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社会网络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媒体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学生只有在群体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在课堂上发言 学生被期望在课堂上单独发言
教育是学习如何做 教育是学习如何学习
文凭提供进入更高地位群体的机会 文凭增加经济价值和/或自尊
职业流动性较低 职业流动性较高
员工作为内群体成员追求群体利益 员工会在个人利益与雇主利益一致时追求雇主利益

个人主义文化的例子

个人主义文化通常存在于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

个人主义存在于一个谱系上,这意味着在一个主要为个人主义社会中的个体,其行为可能根据信仰和情况更加或更少个人主义。

例如,在美国,这是一个高度个人主义的文化,社会学家通常认为少数族裔群体比平均水平持有更多的集体主义信念和行为(Kemmelmeier 2001)。

因此,像霍夫斯泰德1980年调查中的地理评级,通常反映了这些国家中最受研究的人口部分的信念和行为。

霍夫斯泰德(1980)根据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回应,为每个国家分配了一个从0到100的个人指数。

他确定美国——或者更具体地说,美国主要的白人、中上层阶级、主流新教徒文化——在世界上拥有最高的个人指数(91),其次是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匈牙利(Hofstede, 2010)。

美国社会在其法律和社会价值观中表现出高度的个人主义,例如,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和“携带武器”的权利。美国人投票率低,通过工作寻找自我定义。

家庭规模相对较小,个人的亲密社交关系通常限于直系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同时有一个广泛的朋友圈和特定活动的松散关系(Putnam, 2000)。总体而言,个人自由优先于集体权利。

然而,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法律完全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社会可以彼此存在差异。社会学家用来比较个人主义文化的其中一个对比是水平和垂直文化取向(Triandis 1995),它比较了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文化对等级的重视程度。

美国,高财富和社会成就相对于他人受到高度重视,是一个“垂直”个人主义文化。与此同时,瑞典重视平等和自给自足,是一个“水平”个人主义文化。

以特里安迪斯(1998)的例子来说明水平与垂直文化的含义,一个瑞典人可能会乐于为社会福利系统贡献大量资金,但坚持为自己要的香烟付费,而一个美国人可能会同样自给自足,但反对高额税收。

个人主义有时被描述为从根本上是美国的(Kemmelmeier 2002)。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最个人主义的社会大多数是西欧或西欧前殖民地。

实际上,在霍夫斯泰德调查中个人主义最强的十个国家中,只有两个——意大利和匈牙利——不在这个范围内(Hofstede 1991)。

对行为的影响

自我概念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自我是个体的而不是相互依赖的。个人主义文化重视个人成功、自尊和独特的态度与观点(Triandis, 1995),因此,个人主义认为创造和维持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基本的人类追求(Baumeister, 1998)。

这种自我意识由抽象特质组成,而不是描述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方式(Fiske, Kitayama, Markus, & Nisbett, 1998)。因此,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一个人必须“发现”超越其直接社区的自我。

旅行,即地理上与社会网络分离,通常被视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寻找自我的典型方式(Bellah 1985)。

一些个人主义文化也将工作视为自我认知的方式。例如,在美国,新相识之间经常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事什么职业?”。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人花在休闲活动上的时间减少了,而工作时间却增加了(Putnam 2000)。

美国文化常常将工作视为自我实现的手段,职业指南建议人们追随自己的“激情”,公司也越来越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健康”活动。

关系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体需要关系来实现目标,但维持关系被认为是成本高昂的(Kagitcibasi, 1997)。

社会理论家认为,当维持关系的成本超过个人利益或个人目标发生变化时,个人主义者会离开关系和群体。

因此,个人主义者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且不密集的(Triandis, 1995)。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可能会加入所谓的生活方式群体,这是一个由其他未受束缚的人组成的共同兴趣小组。退休人员可能加入封闭式退休社区,对高尔夫感兴趣的人可能加入高尔夫俱乐部。

然而,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群体形成的关系主要围绕共享的活动或体验存在(Cargile 2012)。

个人主义文化将这些松散的关系扩展到家庭。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不太可能住在跨代家庭中,并认为从直系家庭中获得独立是成熟的标志。

在青春期,自我——一种与家庭分开且自主的身份——开始发展,这体现在青少年与其父母之间的关系上。

青少年变得自立且不那么合作于权威(Morris 2011)。个人主义者可以较少受到直系家庭的监督做出决定。

例如,他可以娶一个父母不赞成的人,或为了更好的薪水决定搬家(Tardiris 1995),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这样做所面临的后果要少得多。

从众

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于是一种“宽松”的遵守文化,这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有许多适当的反应。

例如,在某些个人主义社会中,一个人想要孩子可以独自生育、与稳定伴侣生育或在婚姻中生育,通常会得到社会的普遍接受(Tardiris 1995)。

个人主义对独特性的重视也体现在更少的有意识决策上。例如,Bond 和 Smith(1996)显示,来自更个人主义文化的人在阿希从众实验中的表现比来自更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更好。

当研究人员安排的参与者错误地回答关于线条长度的问题时,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更有可能不服从多数意见并正确回答。

心理健康

来自个人主义文化的人拥有较小且不满意的社交支持网络,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技能较低,寻求家人和朋友帮助解决个人问题和自杀问题的意愿较低,希望感和自杀意念水平较高(Scott 2004)。

对于社会和个人而言,个人主义文化和日益个人化的文化中,精神疾病和自杀率都在上升(Eskin et al. 2020)。

这些负面的心理健康影响在高度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者中尤为明显。

然而,在高度个人主义的文化中表现出个人主义对幸福感有积极影响(Morris 2011)。

个人主义文化将心理健康问题视为个人内在性格的问题,而不是环境问题(Williams, 2003),在个人主义背景下,认知行为疗法往往侧重于自我定义和识别个人生活中的模式(Morris 2011)。

什么决定了一个文化成为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探讨这些取向的起源,Harry Triandis(1994)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是社会的复杂性。随着人们生活在更复杂的工业化社会(与食物采集的游牧民族相比),可以认同的群体更多,这意味着对任何群体的忠诚度降低,更加关注个人而非集体目标。

第二个是社会的富裕程度。随着人们开始繁荣,他们彼此之间获得了经济独立,这一条件促进了社会独立以及流动性和个人而非集体目标的关注。

社会学家发现国家财富与个人主义之间存在强烈的关系,并推测盎格鲁圈及其周边国家的高度个人主义可以归因于这些国家的历史财富和影响力。

在这些文化中,许多人不再依赖社会网络来满足需求,而是可以雇用那些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人(Cargile, 2012)。

财富与个人主义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西方国家。事实上,那些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实现了快速经济发展的人经历了向个人主义的转变。

例如,在韩国和日本,家庭照顾老年家庭成员的现象比前几代人少了(文化和组织)。

在地方层面,社会中财富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表现出更多的个人主义行为和信念,个人主义信念随着经济增长和衰退而上升和下降(Bianchi 2016)。

第三个因素是异质性。同质或“紧密”的社会(成员共享相同的语言、宗教和社会习俗)往往僵化且不容忍偏离规范的行为。

文化多样或“宽松”的社会(两种或多种文化共存)对异议更为宽容——从而允许更多的个人表达。

参考文献

Bakan, D. (1966). 人类存在的二重性. 芝加哥: Rand McNally.

Baumeister, R. (1998). 自我. In D. Gilbert, S. Fiske, & G. Lindzey (Vol. 1). 纽约: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llah, R. N. (1985). 心的习惯: 美国生活中的个人主义与承诺. 伯克利: 加州大学出版社.

Bianchi, E. C. (2016). 美国个人主义随经济起伏: 经济衰退时个人主义下降的跨时间证据.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1(4), 567-584. doi:10.1037/pspp0000114

Burke, E. (1973). 对法国革命的反思. 园城, 纽约: Anchor Press.

&, C. L. C.-H., & Ayçiçegi, A. (2006). 当个性与文化冲突时: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他中心者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自我中心者的心理困扰. Transcult Psychiatry, 43(3), 331-361. doi:10.1177/1363461506066982

Cargile, A. (2012).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Giles, A. C. C. H. (1998). 对英语变体的语言态度: 美日背景. 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6(3), 338-356. doi:10.1080/00909889809365511

Durkheim, E. (1933). 社会分工论. 纽约: Macmillan.

Eskin, M., Tran, U. S., Carta, M. G., Poyrazli, S., Flood, C., Mechri, A., . . . Voracek, M. (2020). 个人主义是否导致自杀?来自12个国家的年轻人的多国研究结果.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1, 259-259. doi:10.3389/fpsyt.2020.00259

Fiske, A. P., Kitayama, S., Markus, H. R., & Nisbett, R. E. (1998). 社会心理学的文化矩阵. In D. Gilbert, S. Fiske, & G. Lindzey (4 ed. Vol. 2). 波士顿: McGraw-Hill.

Hofstede, G. (1980). 文化的影响 (Vol. Sage): 贝弗利山, 加州.

Hofstede, G. (1991). 文化与组织: 思维的软件. 伦敦, 英国: McGraw-Hill.

Inkeles, A., & Smith, D . H (1974). 成为现代人. 剑桥, 马萨诸塞: 哈佛大学出版社.

Kagitcibasi, C. (1997).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In M. H. S. J. W. Berry, & C. Kagitcibasi (Ed.), 跨文化心理学手册: 第3卷. 社会行为与应用. 波士顿: Allyn & Bacon.

Kemmelmeier, M. (2001). 美国的文化取向(重新)审视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差异.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3(32), 348-364.

Morris, K. (2011). 来源文化对心理健康治疗态度的影响. MJUR.

Oyserman, D., Coon, H. M., & Kemmelmeier, M. (2002). 重新思考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理论假设的评估与元分析. Psychological Bulletin(128), 3–72.

Parsons, T. (1949). 社会行动的结构. 格伦科, 伊利诺伊州: Free Press.

Putnam, R. (2000). 孤独的保龄球: 美国社区的崩溃与复兴. 纽约: Simon & Schuster.
Schwartz, S. H. (1990).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批判与提出的改进.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1), 139–157.

Scott, G., Ciarrochi, J., & Deane, F. P. (2004).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成为个人主义者的劣势: 自我中心主义、情绪能力、压力和心理健康.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 39(2), 143-154. doi:10.1080/00050060410001701861

Strodtbeck, F. K. a. F. (1961). 价值观取向的变化. 埃文斯顿, 伊利诺伊州: Peterson Row.

Toennies, F. (1957). 社区与社会 (C. P. Loomis, Trans.). 东兰辛: 密歇根州立大学出版社.

Triandis, H. C. (1995).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纽约, 纽约: Taylor & Francis.

Triandis, H. C. (1994). 文化与社会行为.

Triandis, H. C., & Gelfand, M. J. (1998). 水平和垂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测量趋同.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4), 118–128.

Waterman, A. S. (1984). 个人主义的心理学. 纽约: Praeger.

Weber, M. (1947). 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 格伦科, 伊利诺伊州: Free Press.

Witkin, H., & Berry, J. W. (1975). 跨文化视角下的心理分化.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6), 4-87.

进一步信息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