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微气候与幸福感

===================================

社会微气候与幸福感

社会微气候是指个人所在社区或社交网络中的独特社会和情感环境。它包括构成该近端背景的人们的特质、行为和关系。

大学宿舍

大学宿舍是社会微气候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个独特的社会和情感环境由学生的特质、行为和关系塑造而成,包括学习、深夜交谈和宿舍生活的奇闻轶事,这些都形成了牢固的纽带并影响整体幸福感。

社会微气候的关键特征包括:

  1. 社区成员的聚合特质:一个人所处局部环境中人们的平均特质水平,例如人格特质(如情绪稳定性、共情)。
  2. 网络结构:社区成员之间社会联系的模式和密度。例如,一个微气候可以由许多紧密重叠的关系或稀疏不相连的社会联系来表征。
  3. 情感基调:由其中人们的情感、表达行为和互动塑造的环境的整体情感“气候”。

社会微气候通常不在个人的直接控制范围内,因为它们是由恰好组成该背景的人们产生的。然而,它们仍然可以通过社会规范、反馈和传染过程对个人的思想、感受和行为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社会微气候的概念与心理学中的其他情境框架有关,例如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然而,它特别关注近端社会环境以及局部网络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结果,如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研究社会微气候使研究人员能够考察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如何在其直接关系之外塑造他们的经历和功能。

它还表明通过设计支持性微气候的环境或干预措施来促进个人和集体福祉的机会。

Courtney, A. L., Baltiansky, D., Fang, W. M., Roshanaei, M., Aybas, Y. C., Samuels, N. A., Wetchler, E., Wu, Z., Jackson, M. O., & Zaki, J. (2024). 社会微气候与幸福感. _Emotion, 24(_3), 836–846. https://doi.org/10.1037/emo0001277

关键点


  • 个人因素如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以及社会网络因素如拥有更多支持性的联系,与大一新生的心理困扰较低和生活满意度较高有强烈关联。
  • 社会微气候因素,如朋友的情绪稳定性及其宿舍内的社会联系密度,在控制了个人和社会网络因素后,也显著预测了幸福感。
  • 尽管这项研究具有启发性,但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只考察了一所精英大学的学生,并依赖于探索性而非验证性分析。
  • 理解社会和情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普遍重要,尤其是在像开始大学这样的生活过渡期。

理由


进入大学是一个脆弱时期,许多学生在此期间经历了情绪幸福感的下降(Conley et al., 2014)。

虽然已知个性因素和社会网络特征如拥有支持性的友谊会影响幸福感(Diener et al., 2009; Teo et al., 2013),但很少有研究考察一个人局部社会环境的偶然特征,即“社会微气候”,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本研究利用学生被随机分配到宿舍的情况,估计微气候因素(如室友的聚合特质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对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研究人员使用了自我报告调查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结合方法。参与者在开始大学前完成人格测量,并在第一学期中期评估其社会联系和幸福感。

程序

斯坦福大学的大一新生被邀请在到达校园前和秋季学期中期完成在线调查。入学前的调查评估了人格特质,而秋季调查则测量了社会联系和幸福感。

测量工具

幸福感测量工具:

  • 心理困扰综合指数:包括来自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他人与自我情绪调节量表的项目。
  • 生活满意度综合指数:结合了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的项目。

人格因素:

  • 五大人格特质:使用10项人格库存量表进行测量,评估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
  • 共情:由成人亲社会性量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和单项目特质共情量表的项目衍生的复合变量。

社会网络因素:

  • 出度:参与者提名的独特支持联系数(最多18个)。
  • 入度:参与者从同龄人那里收到的支持提名数。
  • 自我网络密度:参与者提名的朋友之间的互联性,计算为实际联系数相对于可能总联系数的比例。

微气候因素:

  • 直接联系的平均情绪稳定性:参与者直接提名的支持联系的平均情绪稳定性得分。
  • 直接联系的平均共情:参与者直接提名的支持联系的平均共情得分。
  • 宿舍内环境情绪稳定性:与参与者住在同一宿舍楼的所有其他参与者的平均情绪稳定性得分,排除参与者的得分及其直接联系的得分。
  • 宿舍内环境共情:与参与者住在同一宿舍楼的所有其他参与者的平均共情得分,排除参与者的得分及其直接联系的得分。
  • 基于宿舍的网络密度:住在同一宿舍楼的参与者之间的社会支持提名数相对于这些参与者做出的总提名数的比例。

统计分析

  • 独立因子分析以得出幸福感综合指数
  • 使用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识别关键的幸福感预测因子
  • 成对相关和多重回归以估计和验证效应大小

结果


该研究探讨了个体、社会网络和社会微气候因素对大一新生心理困扰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人员假设:

  1. 个体因素(如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家庭收入)和社会网络因素(如出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而其他个体因素(如少数族裔身份)则与之呈负相关。

结果:与假设一致,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和家庭收入与心理困扰呈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少数族裔身份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

此外,出度(支持性联系的数量)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与心理困扰呈负相关。

  1. 社会微气候因素,如朋友和室友的情绪稳定性和共情,以及室友之间的社会联系密度,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结果:部分支持假设,参与者直接联系的情绪稳定性和宿舍内社会联系的密度与心理困扰呈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然而,朋友和室友的共情并未显著预测幸福感结果。

LASSO回归模型解释了心理困扰变异的29-30%,解释了生活满意度变异的24-29%。

这些发现表明,个体和社会微气候因素共同对大一新生的情绪幸福感作出独特贡献,超出社会网络特征的影响。

然而,该研究是探索性的,需要进一步的验证研究来稳健地测试这些假设。

洞察


本研究表明,超出直接关系的环境社会特质对情绪幸福感有重要意义。

拥有更多支持性联系、情绪稳定的朋友们以及居住在一个更紧密联系的宿舍环境中的学生报告的心理困扰较少。

这些“社会微气候”经常被忽视,但似乎对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尤其是在压力大的过渡期。

结果强调了评估幸福感的情境影响并采取全社区方法促进学生韧性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考察其他背景和人群中的社会微气候效应。

优势


该研究有许多方法论上的优势,包括:

  • 大型、具代表性的样本
  • 自我报告和社会网络数据的整合
  • 利用准随机分配来估计微气候效应
  • 控制已知个体和社会预测因素的保守分析

局限性


  • 该研究仅考察了美国一所精英大学的大一新生,因此结果可能无法推广到其他人群或背景。
  • 分析是探索性的,因此需要重复研究以增加对效应的信心。
  • 未直接测试将微气候与幸福感联系起来的机制(如归属感)。

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在设计干预措施和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政策时应考虑社会微气候因素。

例如,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宿舍分配和项目可以培养支持性的微气候。

更广泛地说,研究暗示除了个体之外,解决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可能改善社区福祉。

然而,效应大小较小,需要重复研究才能提出强有力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以上是翻译后的Markdown格式内容,保持了原文的完整性和格式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Courtney, A. L., Baltiansky, D., Fang, W. M., Roshanaei, M., Aybas, Y. C., Samuels, N. A., Wetchler, E., Wu, Z., Jackson, M. O., & Zaki, J. (2024). 社会微气候与幸福感. _Emotion, 24(_3), 836–846. https://doi.org/10.1037/emo0001277

其他参考文献

Conley, C. S., Kirsch, A. C., Dickson, D. A., & Bryant, F. B. (2014). 过渡到大学的协商. Emerging Adulthood, 2(3), 195-210. https://doi.org/10.1177/2167696814521808

Diener, E., Oishi, S., & Lucas, R. E. (2009). 主观幸福感:幸福与生活满意度的科学. 在 S. J. Lopez & C. R. Snyder (编), 牛津积极心理学手册 (第2版, 第187-194页). 牛津大学出版社. [https://doi.org/10.1093/oxfordhb/9780195187243.013.0017](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 https://doi.org/10.1093/oxfordhb/9780195187243.013.0017)

Teo, A. R., Choi, H., & Valenstein, M. (2013). 社会关系与抑郁:十年随访研究. PLoS ONE, 8(4), 文章 e6239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62396

继续学习

  • 其他社区(例如,工作场所、邻里)的社会微气候如何影响幸福感?你认为哪些特征最具影响力?
  • 大学是否应将社会微气候效应纳入分配学生宿舍的政策中?为什么或为什么不?涉及哪些伦理考虑?
  • 如果你设计一项后续研究,你会提出哪些额外的研究问题?你会对方法进行哪些更改以增强关于微气候效应的因果推断?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