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共情 vs. 共情:有什么区别?
共情涉及从我们的视角理解他人的感受,而共情涉及从他们的视角感受他们的情绪。
当我们谈论情绪时,经常会遇到共情和同情这两个词。然而,同情包括从我们的视角理解他人的感受,而共情则包括从他们的视角感受他们的情绪。
尽管这两个词在涉及情绪的情境中经常被使用,但它们不能互换使用,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含义。
本文探讨了同情和共情的特点、差异、示例以及常见问题。
共情 vs. 同情
尽管这两个词在涉及情绪的情境中经常被使用,但它们不能互换使用,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含义。
同情和共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如何表达和体验对他人的处境的情绪。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词典,同情和共情的定义如下:
- 同情:“由于意识到他人所经历的痛苦或悲伤而产生的关怀或怜悯。”
- 共情:“从他人的视角而非自己的视角来理解一个人,或从他们的视角体验他们的感受、知觉和思想。”
如何记住区别
一个容易记住同情的方法是想象一下商店里的贺卡区。你对某人正在经历困难时期感到难过,并通过一张同情卡表达你的慰问。
换句话说,你并不是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想象自己在经历他们的困境。因此,有可能有同情但没有共情。
表面与深层理解
当我们同情某人的不幸情况时,我们会为他们感到难过。我们对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有一些想法和感受,但我们并没有深入了解他们是如何感受的。
当我们共情某人的处境时,意味着我们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充分理解和体会他们的感受。
从我们的视角 vs. 他们的视角
同情是指听到别人的坏消息,分享我们对此的感受,并表示歉意。
当我们实践共情时,我们会深入探索他们的情绪深度,并设想自己处于他们的境地。这不仅仅是关于我们对他们的经历的感受,而是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假装经历他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并感受他们的感受。
例如,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他们的狗最近去世了,你会同情地说“我为你感到难过。”
但如果要共情,你会设想自己失去了一只心爱的宠物,并感受到这种经历带来的悲伤和失落感。
有趣的小知识:这些词是从哪里来的?
同情和共情这两个词有着相同的后缀“-pathy”,它源自希腊语中的“pathos”。Pathos指的是“情感、感觉或激情”。
判断 vs. 非判断
同情涉及对他人的处境的表面理解;因此,很容易做出判断。共情允许一个人深入探索另一个人的思想和感受,这有助于他们消除判断。
例如,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提到他们要离婚了,你会同情地说,“那太糟糕了。这对我的侄子来说会很艰难。他会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长大。”
一个共情的回答将是,“如果你想谈谈,请告诉我。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
未经请求的建议 vs. 主动倾听
同情并不涉及感受他人的感受;因此,当我们听到他们的问题时,我们会立即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因为我们同情他们。我们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不知道他们确切经历了什么,更容易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验证他们的经历。
当我们对亲近的人共情时,我们会深深连接到他们的经历。我们会问问题以了解情况,进行主动倾听,阅读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并敏感地应对他们的需求。
哪个更好——共情还是同情?
没有哪个更好;这取决于情境,知道何时使用共情或同情。共情和同情对于情感和心理健康都是必要的。
何时展示共情
共情对于建立深层次和有意义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果你无法理解另一个人的视角,那么有效地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可能会很困难。
例如,如果你和你的伴侣争吵,如果你不能共情他们的观点,那么很难解决冲突。你们不是作为一个团队朝解决方案努力,而是试图说服对方你是对的,这会在关系中造成更大的分歧。
共情疲劳
然而,如果过于关注他人的感受并不断感受他们的情绪,共情疲劳可能会发生。你的精力会被耗尽,你可能会感到麻木、精疲力竭、无力和缺乏同情心。你面临共情困扰的风险更大。
何时展示同情
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时代,我们指尖就能接触到令人不安的消息;很容易被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所淹没。
同情使我们能够了解和了解全球性问题,而不会被情绪所消耗。
研究表明,同情与道德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有关,如合作、分享、低歧视、支持和保护他人。
共情和同情是一样的吗?
共情 和同情也是常常互换使用的术语。两者都涉及对他人的感受的理解、深入联系、无判断倾听、耐心和尊重;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区别。
共情涉及采取行动
与共情不同,共情仅仅是关于感受他人的感受,共情会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并涉及采取行动。你想减轻他们的痛苦和苦难,因为你真正共情他们的处境。
例如,你的朋友正在接受癌症治疗。你可以通过帮他们跑腿、开车送他们去看医生,并且对他们的需求保持敏感和体贴来表达你的共情。
如何更加同情和共情?
同情和共情对于关系建设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以下是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练习这些技能,让你更加同情和共情:
- 学习如何解读非言语线索
- 不要急于给出未经请求的建议,而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试着想象他们需要什么
- 练习主动倾听,提问,努力理解另一个人的感受
- 自我反思,思考你的条件如何塑造你的信念、价值观、判断和视角
- 情感验证他人的关切
- 学习识别自己的情绪
因此,同情和共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虽然没有哪个更好,但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每种情绪工具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在管理情绪和与他人建立联系方面有困难,治疗可以帮助你处理情绪,建立更牢固的关系,提高沟通技巧,并增加情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