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效果定律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效果定律是一种原则,指出具有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更有可能再次发生,而那些具有不令人满意结果的行为则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根据效果定律,紧跟在满足感之后的行为将牢固地与情境关联起来,因此,在情境重复时,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再次发生。
相反,如果情境之后伴随着不适,那么与情境的联系会变得较弱,当情境再次出现时,行为反应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概述
效果定律有助于解释我们为什么重复某些行为而不重复其他行为。当某个行为后出现了好的结果,我们会更倾向于再次进行该行为。例如,如果你的孩子整理了房间,你告诉他们“干得好!”这种表扬会使孩子在未来更有可能再次整理他们的房间。
效果定律在行为主义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行为主义是一种认为行为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和强化来理解的思想流派。特别是,效果定律对B.F.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该理论中,行为通过强化和惩罚来改变。
效果定律的例子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因为意外而提前到达工作地点。你的老板注意到了,并称赞了你的勤奋。这种表扬让你感到高兴,因此它加强了这一行为。
你开始每天稍微早一点到达工作岗位,以继续获得老板的赞扬。因为行为之后出现了令人愉悦的结果,所以这一行为在未来重复的概率更大。
更多例子
- 如果你学习并得到了考试的好成绩,你会更有可能为下一次考试而学习。
- 如果你努力工作并获得了晋升和加薪,你更有可能在未来继续付出更多努力。
- 如果你在闯红灯后收到了交通罚单,你未来闯红灯的可能性会降低。
谁发现了效果定律?
虽然我们通常将后果导致行为变化的想法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及B.F. 斯金纳联系在一起,但这个概念源于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的早期工作。
在他的实验中,桑代克使用了所谓的迷箱来研究动物如何学习。
这些箱子封闭但包含一个小杠杆,当按下时,可以让动物逃出。桑代克会把一只猫放在迷箱内,然后把一块肉放在箱子外面。
他观察动物的努力以逃脱并获得食物。他记录了每只动物解开箱子所需的时间。
最终,猫会按压杠杆,门就会打开,让动物获得奖励。尽管第一次按压杠杆只是偶然发生的,但猫变得更有可能重复这一行为,因为它在行动后立即得到了奖励。
桑代克注意到,随着每次试验,猫打开门的速度变得更快。因为按压杠杆带来了良好的结果,猫在未来更有可能重复这一行为。
桑代克将其称为“效果定律”,这表明,当满足感跟随一个联想时,它更有可能被重复。如果行为后跟随的是不良结果,则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会降低。
效果定律的关键要素
效果定律有两个关键方面:
- 紧跟在有利结果之后的行为更有可能再次发生。在我们之前的例子中,被上司表扬因提前上班而来的行为更有可能被重复。
- 紧跟在不利结果之后的行为更少可能发生。如果你上班迟到并且错过了一个重要会议,你可能会更少地在将来再次迟到。因为你认为错过会议是一个负面的结果,行为就更不可能被重复。
效果定律与行为主义
桑代克的发现对行为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实际上,B.F. 斯金纳基于效果定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甚至开发了自己的迷箱版本,他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室(也被称为斯金纳箱)。
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受到强化的行为得到增强。然而,受到惩罚的行为会被削弱。斯金纳还提出,强化的交付方式,即强化时间表,可以影响响应的强度和速率。
效果定律对行为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行为主义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效果定律今日
桑代克关于学习法则的研究在行为心理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至今仍具有影响力。
许多行为原则今天仍在使用。在治疗环境中,心理学家和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经常使用强化来鼓励积极行为并抑制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有利结果可以增加未来积极行为的可能性。
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了解效果定律的工作原理可以成为理解你自己的行为以及周围人的行为的宝贵工具。例如,当你想增加一种行为(如尝试建立一个好习惯)时,专注于最大化你从事该行为后产生的积极结果。
通过建立你所做的行为与随之而来的良好(或不良)结果之间的联系,你可以增加或减少可取或不可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