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在心理治疗中如何变化?
成人在跨诊断部分住院项目中的日常日记研究
情绪失调与许多精神障碍的发展和维持有关。
情绪调节技巧通常被纳入循证疗法中,以减少功能失调的调节模式(如回避和沉思),并通过重新评估和接受增加更具建设性的调节。
然而,大多数治疗研究一次只考察一种障碍,关注有限的策略数量,并且仅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这忽略了治疗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日常调节变化。
Goodman, F. R., Peckham, A. D., Kneeland, E. T., Choate, A. M., Daniel, K. E., Beard, C., & Björgvinsson, T. (2023). 情绪调节在心理治疗中如何变化?成人在跨诊断部分住院项目中的日常日记研究。_咨询和临床心理学杂志, 91(12), 731–743. https://doi.org/10.1037/ccp0000838
跨诊断指的是在心理健康诊断中相似的心理过程、症状或干预措施。与其关注特定障碍的表现,跨诊断方法更关注多种障碍背后的核心机制。例如,情绪失调是涉及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饮食障碍等的跨诊断过程。跨诊断干预针对这些共享的精神病理机制。认知行为疗法技能训练和正念实践是常见的跨诊断治疗方法。
关键点
- 该研究发现,在跨诊断的部分住院精神病治疗中:
- 来访增加了使用参与性情绪调节策略,如接受和认知重评。
- 来访减少了使用脱离策略,如分心和表达抑制。
- 来访减少了使用持续性策略,如体验回避和沉思。
- 这些变化在治疗的前7天内发生,并在出院时持续存在,但分心除外。
- 体验回避的减少预测了次日脱离策略使用的变化,如分心和抑制。
- 抑制使用的快速减少独特地预测了出院时焦虑、抑郁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减少。
- 强化的跨诊断治疗提供了证据,表明针对情绪调节可以导致广泛的症状改善。
理由
跨诊断指的是心理健康诊断中相似的心理过程、症状或干预措施。
情绪失调是涉及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创伤障碍、饮食障碍和人格障碍的跨诊断过程(Fowler et al., 2021; Sloan et al., 2017)。
情绪调节困难与各种诊断中的心理病理和功能障碍增加有关(Fowler et al., 2021)。因此,许多循证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直接在治疗中针对情绪调节技能(Gross & Jazaieri, 2014)。
这些疗法利用技术减少功能失调的调节模式,如沉思、抑制和回避,同时增加更具适应性的策略,如认知重评和接受(Diedrich et al., 2016)。
然而,大多数临床研究在单一诊断内考察治疗反应,而不考虑跨诊断机制(Sloan et al., 2017)。
此外,研究往往仅在治疗前后评估情绪调节能力,这忽略了可能塑造结果的治疗内的有意义的调节波动(Kramer et al., 2016)。
例如,来访在治疗期间多快获得更有帮助的调节策略或放弃功能失调的策略可能会影响长期收益,但日常调节模式仍研究不足(Blalock et al., 2016)。
本研究通过使用密集重复评估来建模跨诊断精神病治疗过程中的日常情绪调节变化,帮助解决这些空白。
方法
本研究使用日常日记方法评估跨诊断部分住院精神病项目治疗过程中六种情绪调节策略——接受、分心、抑制、重评、体验回避和沉思——的变化。
该项目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技能针对情绪调节,治疗了364名患有多种障碍的成年人。
来访在治疗的前七天每天完成经过验证的情绪调节量表。他们还在入院和出院时完成焦虑、抑郁、总体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测量。
样本
- N = 364 名平均年龄为34.6岁的成人;60%为女性;85%为非西班牙裔白人
- 主要诊断:52%重度抑郁症,37%广泛性焦虑障碍
统计分析
使用带有结构残差的潜在曲线模型来建模治疗七天内策略使用的个体内(每日)和个体间(平均)变化。测试了个体内轨迹与症状/功能结果之间的关联。
结果
治疗过程中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如何变化?
- 来访在治疗的前7天内增加了参与策略的使用,如接受和认知重评。
- 来访在治疗的前7天内减少了脱离策略的使用,如表达抑制和分心,尽管分心的使用变化不显著。
- 来访在治疗的前7天内减少了持续性策略的使用,如体验回避和沉思。
- 接受、体验回避和抑制的使用变化率在来访之间相对均匀。
- 分心、重评和沉思的使用变化率在来访之间显著不同。
一天的策略使用如何预测下一天的策略使用?
- 在体验回避使用高于平均水平的日子里,来访报告了下一天分心和抑制的使用也高于平均水平。
- 其他策略未预测其他策略的次日变化。
情绪调节策略的变化如何预测治疗结果?
- 抑制使用的快速减少独特地预测了出院时焦虑、抑郁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减少。
- 体验回避使用的快速减少预测了出院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减少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沉思使用的快速减少预测了出院时抑郁症状的减少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重评使用的快速增加预测了出院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减少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见解
本研究表明,针对情绪调节技能的强化跨诊断治疗可以带来异质患者群体的广泛改善。
来访在短短七天内成功增加了参与策略的使用,减少了问题脱离/持续策略的使用。抑制减少似乎是一个特别有效的变化机制。体验回避的减少也有助于次日其他功能失调调节尝试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来访在治疗开始时有中度至重度症状并报告了高初始使用问题策略(如沉思),但调节模式在治疗早期仍然可变。这也突显了强化干预在催化各种问题呈现的有意义治疗变化方面的价值。
通过建模日常调节变化,本研究捕捉到了预后评估中忽略的临床有用过程。能够确定促进广泛症状减少的治疗内快速调节变化的能力可以为治疗改进提供信息。
例如,治疗早期直接针对体验回避可能会增强策略使用和结果的积极连锁效应。
优点
- 大型临床样本,包含多种障碍
- 敏感于调节变化的日常日记方法
- 创新的个体内过程统计建模
- 同时评估多种情绪调节策略
- 强化的跨诊断干预适合捕捉早期变化
局限性
- 部分住院限制了对其他设置的推广
- 单项调节测量可能忽略了策略的复杂性
- 缺乏对照组,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 样本在人口统计变量方面缺乏多样性
临床意义
这些发现支持了针对情绪调节以解决各种障碍背后的跨诊断机制的前景。
特别是,如果可能的话,早期优先减少抑制可能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其与治疗收益的关联一致。强化干预可以通过挑战僵化的调节习惯来启动这一过程。
社区可及性至关重要,因为寻求治疗的样本多样性有限。降低成本、交通、工作时间等方面的结构性障碍可以使更多人接受强化治疗。
未来的研究应明确增强参与策略和减少脱离/持续策略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Goodman, F. R., Peckham, A. D., Kneeland, E. T., Choate, A. M., Daniel, K. E., Beard, C., & Björgvinsson, T. (2023). 心理治疗过程中情绪调节如何变化?一项针对跨诊断部分住院项目的成人日常日记研究。咨询与临床心理学杂志, 91(12), 731–743. [https://doi.org/10.1037/ccp0000838](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 https://doi.org/10.1037/ccp0000838)
其他参考文献
Blalock, D. V., Kashdan, T. B., & Farmer, A. S. (2016). 社交焦虑障碍中的特质和日常情绪调节。认知疗法与研究, 40(3), 416–425. https://doi.org/10.1007/s10608-015-9739-8
Bullis, J. R., Boettcher, H., Sauer-Zavala, S., Farchione, T. J., & Barlow, D. H. (2019). 什么是情绪障碍?一个跨诊断机制定义及其对评估、治疗和预防的影响。临床心理学:科学与实践, 26(2). https://doi.org/10.1111/cpsp.12278
Daros, A. R., Haefner, S. A., Asadi, S., Kazi, S., Rodak, T., & Quilty, L. C. (2021). 针对抑郁和焦虑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中情绪调节结果的元分析。自然人类行为, 5(10), 1443–1457.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1-01191-9](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 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1-01191-9)
Diedrich, A., Grant, M., Hofmann, S. G., Hiller, W., & Berking, M. (2016). 自我同情作为重度抑郁症的情绪调节策略。行为研究与治疗, 58, 43–51. https://doi.org/10.1016/j.brat.2014.05.006
Fowler, J. C., Charak, R., Elhai, J. D., Allen, J. G., Frueh, B. C., & Oldham, J. M. (2021). 寻求治疗的成年人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中的构建效度和因子结构。精神病学研究, 296, 文章 113681. 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20.113681
Gross, J. J., & Jazaieri, H. (2014). 情绪、情绪调节与心理病理学:情感科学视角。临床心理学科学, 2(4), 387–401. https://doi.org/10.1177/2167702614536164
Kramer, U., Pascual-Leone, A., Despland, J.-N., & de Roten, Y. (2015). 一分钟的哀伤:适应障碍短期心理动力学疗法中的情绪处理。咨询与临床心理学杂志, 83(1), 187–198. https://doi.org/10.1037/a0037979
Sloan, E., Hall, K., Moulding, R., Bryce, S., Mildred, H., & Staiger, P. K. (2017). 情绪调节作为跨焦虑、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跨诊断治疗构念:系统回顾。临床心理学评论, 57, 141–163. https://doi.org/10.1016/j.cpr.2017.09.002
深入学习
- 情绪调节在心理病理学和治疗反应中的作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何不同?未来的研究应探索哪些中介变量?
- 本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的变化比一些先前的治疗研究更快。这些样本和设置中快速效果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密集干预的优缺点是什么?
- 尝试修改情绪调节能力,特别是那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益的脱离策略时,应考虑哪些伦理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减少使用某些策略可能会有害?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