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冥想对自我同情的影响:系统综述与元分析
爱心冥想与自我同情:系统综述与元分析
引用
Lv, J., Jiang, Y., Li, R., Chen, Y., Gu, X., Zhou, J., Zheng, Y., Yan, L., Chen, Y., Zhang, X., Zhao, X., Luo, W., Lang, Y., Wang, Z., Gao, C., & Zeng, X. (2024). 爱心冥想和慈悲冥想对自我同情的影响:系统综述与元分析。临床心理学:科学与实践, 31(1), 19–35. https://doi.org/10.1037/cps0000177
关键点
- 爱心冥想和慈悲冥想(LKCM)在健康和临床样本中有效培养成人自我同情,具有中等效应量(随机对照试验 d = 0.56,非对照试验 d = 0.69)。
- 参与者类型、控制条件、LKCM 的焦点和具体协议等因素显著影响 LKCM 干预对自我同情的有效性。
- 尽管该综述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某些分析的研究数量较少、某些变量的主观编码以及排除未使用自我同情量表的研究。
- 培养自我同情是心理福祉的重要方面,了解 LKCM 干预的有效性和机制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
理由
自我同情涉及以友善对待自己、认识到共同的人性并保持对痛苦的平衡意识,已被证明与许多心理益处相关,如保护自尊、情绪调节 和促进福祉(Miyagawa 等,2021;Diedrich 等,2014;Zessin 等,2015)。
尽管 LKCM 被认为是培养自我同情的重要实践(Germer & Neff, 2019),但之前关于基于慈悲的干预和与自我同情相关的疗法的元分析(Kirby 等,2017;Wilson 等,2018)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数量少、缺乏调节分析以及排除非对照试验。
鉴于近年来对 LKCM 和自我同情的兴趣日益增加,需要对 LKCM 干预对自我同情的影响进行全面回顾,以深化对其有效性的理解,并指导未来的研究和实践。
方法
本系统综述和元分析遵循 PRISMA 指南。2022 年 3 月 3 日使用 PsycInfo、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Medline、Cochrane 中心注册对照试验和 ProQuest 博士论文和论文进行了文献检索。
研究纳入标准为:用英文发表,关注 LKCM 干预,并使用自我同情量表或其修改版本测量自我同情。
排除标准包括:包含少量 LKCM 成分的干预、实验室环境中的一次性 LKCM 实践、不被视为 LKCM 的实践以及不基于自我同情量表的测量。
使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的风险偏倚评估方法评估风险偏倚。
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分类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连续调节变量进行元回归分析。
结果
LKCM 对自我同情的整体影响
- 元分析显示,LKCM 干预在健康和临床样本中有效培养成人自我同情。
- 随机对照试验的效应量为中等(d = 0.56),非对照试验的效应量为较大(d = 0.69)。
- 效应量在随访测量中得以维持。虽然整体有效性符合预期,但各研究之间的效应量存在异质性,表明各种因素可能影响有效性。
干预成分的影响
- 综述发现,具体协议在随机对照试验和非对照试验中具有显著不同的效应量,表明干预的特征影响 LKCM 干预对自我同情的有效性。
- 亚组分析显示,专注于自我 LKCM 的干预比专注于他人 LKCM 的干预具有更大的效应量。
- 包含正念冥想在主要分析中并未显著调节效应量,但在有主动控制条件的研究中可能有益。
- 干预长度和包含正念冥想不是显著的调节变量。
参与者类型的影响
- LKCM 干预在健康和临床样本中均有效培养自我同情。
- 然而,临床样本的效应量小于健康样本,这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或高度自我批评的个体发展自我同情的困难。
- 综述强调了进一步评估 LKCM 干预在特定临床样本中的有效性的必要性。
冥想实践的贡献
- 在 62 项研究中,只有 13 项研究探讨了冥想实践与自我同情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不一。
- 五项研究发现 LKCM 实践量与自我同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五项研究未发现这种关联。
- 不一致的结果可能受 LKCM 焦点和参与者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研究来了解 LKCM 培养自我同情的最佳剂量,尤其是在健康成年人中。
自我同情的中介和调节因素
- 综述未发现任何研究报告心理变量作为自我同情的中介,这是合理的,因为自我同情是通过 LKCM 直接教授和生成的。
- 只有三项研究试图探索潜在的调节因素,如基线自我同情、完美主义和之前参与基于正念的压力减少。
- 综述还发现,在 16 项研究中有 14 项研究表明自我同情介导了各种结果(如抑郁、正念 和职业倦怠)的改善。然而,具体结果和自我同情与其他潜在中介因素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
见解
本综述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证据,证明 LKCM 干预在培养自我同情方面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LKCM 可以成为促进各种人群(包括健康个体和临床条件患者)自我同情的有价值工具。
然而,结果也突显了在设计和实施干预时考虑参与者特征、控制条件和 LKCM 焦点等因素的重要性。
自我同情各个维度效应量的显著但大的变异表明,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了解 LKCM 如何影响自我同情的具体组成部分。
未来的研究还应探讨自我同情效果的潜在中介和调节因素,并调查自我同情在介导 LKCM 干预其他结果中的作用。
优势
- 该研究在方法论上有多个优点,包括全面的文献检索、遵守 PRISMA 指南、风险偏倚评估以及使用亚组分析和元回归来探索潜在调节因素。
-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对照试验提供了对 LKCM 干预对自我同情效果的更全面理解。
局限性
- 该综述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某些分析(例如自我同情维度的效应量)的研究数量较少,降低了元分析的效力。
- 由于某些研究缺乏详细信息,某些变量(例如研究的纳入、干预成分)的编码可能存在主观性。
- 该综述还排除了使用自我同情量表以外测量的研究,可能忽略了相关信息。
启示
本综述的结果对临床心理学实践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支持使用 LKCM 干预作为培养自我同情的有效手段,而自我同情与许多心理益处相关。
临床医生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实践中,根据参与者特征和治疗目标调整干预措施。
研究人员应进一步探讨 LKCM 对自我同情影响的机制,探索潜在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并检查这些干预的长期效果。
未来的研究还应解决本综述中确定的局限性,如增加样本量并提供更多关于干预成分的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吕, J., 江, Y., 李, R., 陈, Y., 顾, X., 周, J., 郑, Y., 严, L., 陈, Y., 张, X., 赵, X., 罗, W., 郎, Y., 王, Z., 高, C., & 曾, X. (2024). 慈悲冥想对自我慈悲的影响:系统评价和元分析. 临床心理学:科学与实践, 31(1), 19–35. https://doi.org/10.1037/cps0000177
其他参考文献
Diedrich, A., Grant, M., Hofmann, S. G., Hiller, W., & Berking, M. (2014). 自我慈悲作为重度抑郁症的情绪调节策略. 行为研究与治疗, 58, 43–51. https://doi.org/10.1016/j.brat.2014.05.006
Germer, C., & Neff, K. (2019). 正念自我慈悲 (MSC). 收录于 I. Ivtzan (编), 正念项目手册 (第 357–367 页). Routledge. https://doi.org/10.4324/9781315265438
Kirby, J. N., Tellegen, C. L., & Steindl, S. R. (2017). 慈悲干预的元分析:当前知识状态和未来方向. 行为疗法, 48(6), 778–792. https://doi.org/10.1016/j.beth.2017.06.003
Miyagawa, Y., Niiya, Y., & Taniguchi, J. (2021). 慈悲目标和社会排斥反应:自我慈悲的中介作用. 当代心理学, 42(13), 文章 10692.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1-02345-8
Wilson, A. C., Mackintosh, K., Power, K., & Chan, S. W. (2018). 自我慈悲相关疗法的有效性:系统评价和元分析. 正念, 10(6), 979–995. https://doi.org/10.1007/s12671-018-1037-6
Zessin, U., Dickhäuser, O., & Garbade, S. (2015). 自我慈悲与幸福感的关系:元分析. 应用心理学:健康与幸福, 7(3), 340–364. https://doi.org/10.1111/aphw.12051
继续学习
- 临床医生如何根据参与者特征和治疗目标定制 LKCM 干预?
- 未来研究应探讨哪些潜在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了解 LKCM 对自我慈悲的影响?
- 鉴于在自我慈悲维度上效果量的变化不显著但幅度较大,这对理解 LKCM 对自我慈悲特定成分的影响有何意义?
- 未来的研究如何解决本综述中确定的局限性,例如增加样本量和提供更详细的干预成分信息?
- 如何将本综述的发现实际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实践和培训项目?
示例 LKCM 协议
LKCM 协议的具体步骤可能有所不同,但以下是大多数 LKCM 实践中常见的元素概述:
- 设定意图:引导参与者设定练习的意图,例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善意或共情。
- 扎根和放松:练习通常从简短的放松或正念练习开始,帮助参与者进入当下,创造一个平静、开放的心态。
- 产生积极情绪:指导参与者唤起温暖、善意、慈悲或爱的感觉,通常通过想象或回忆体现这些品质的人、地点或经历来实现。
- 将积极情绪导向自己:引导参与者将生成的积极情绪扩展到自己身上,通常使用表达善意、理解和支持的短语或意象。
- 将积极情绪导向他人:练习然后扩展到包括将积极情绪导向他人,通常从亲人开始,然后是中立的人,最后是与参与者有困难的人。
- 扩大慈悲的范围:一些协议包括将慈悲扩展到所有众生的步骤,认识到共同的人类苦难经历和对幸福的渴望。
- 沉浸于体验:鼓励参与者沉浸在生成的慈悲和善意中,让这些情绪渗透到他们的内心。
- 奉献功德:练习通常以将冥想期间生成的积极意图和情绪奉献给所有众生的福祉而结束。
- 回归日常生活:鼓励参与者将练习中培养的慈悲和善意带入日常生活中,并与他人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步骤的顺序、持续时间和重点可能会因特定的 LKCM 协议或教师而异。一些协议还可能包括额外的元素,如宽恕练习或融入正念技巧。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