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定义与例子
关键要点
- 自我实现预言是社会学术语,用于描述一种预测导致其自身成为现实。
- 因此,这一过程是指一个人对某人的期望可以导致该人以确认这些期望的方式行事。
- 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例子是安慰剂效应,当一个人因为预期一种无效的“外观相似”的物质或治疗方法会起作用而体验到有益的结果时,即使这种物质或治疗方法没有已知的医疗效果。
- 在课堂上,自我实现预言发生在教师对学生持有期望,通过社会互动,导致学生以确认最初错误(但现在是正确的)期望的方式行事。例如,对有色人种学生和来自不利背景的学生的期望较低,对中产阶级学生的期望较高。
- 自我实现预言有两种类型:自我施加的预言发生在自己的期望影响自己的行为时。他人施加的预言发生在他人的期望影响你的行为时。所有你重视的意见都可能导致这一预言。
-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由他人施加的自我实现预言,表明你对待某人的方式直接影响该人的行为。
- 如果另一个人认为某事会发生,他们可能会通过他们的行动或不作为有意或无意地使其发生。
自我实现预言是对自我或他人的信念或期望,当强烈持有时,会影响行为,以确认或实现最初的信念或期望。
定义
1948年,罗伯特·K·默顿创造了“自我实现预言”一词,用来描述“一种错误的情境定义引发了一种行为,使最初错误的概念成真”(默顿,1968年,第477页)。
换句话说,对现实的误解或对真相的猜测反过来会导致引起行为,最终使这种假设成为现实。
简单来说,由于人类对预测、恐惧和与未来相关的担忧的心理反应,虚假的现实实际上可能变成事实。
自我实现预言还被称为“自举归纳”、“巴纳森表演性”或“俄狄浦斯效应”(Biggs, 2011)。
人们经常对他人形成期望,这些期望随后指导他们与这些人的互动。反过来,这些互动可能导致个人以确认初始期望的方式行事。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实现预言。
自我实现预言的例子
安慰剂效应
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例子是安慰剂效应。在这个例子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或“假治疗”。
那些接受安慰剂药物的人尽管没有活性成分导致恢复,但已被证明在相应问题上显示出改善。
与实际治疗相反,他们持有的信念导致了这一预言的实现。
刻板印象威胁
刻板印象威胁指的是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实现对自己群体的负面文化刻板印象(Steele 1997)。这种担忧可能会矛盾地导致这些刻板印象的实现。
另一个刻板印象威胁的例子涉及非裔美国人的智力和大学录取结果。
过去,研究人员认为非裔美国人的智商低于其他种族,因为他们在标准化测试中的得分较低(Dzaferagic, 2019)。这项研究后来被用来证明录取较少比例的非裔美国人进入大学和学院的合理性。
然而,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形式为刻板印象威胁的自我实现预言来解释(Steele 1997)。
由于其他人对非裔美国人的期望较低,他们实现了这些期望。
据认为,对非裔美国人的负面刻板印象使他们在参加考试时感到焦虑,导致成绩比他们实际能力差。这进一步证实了刻板印象。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
类型
自我实现预言有两种类型:自我施加的和他人施加的(Adler, 2012)。两者都会导致相同的结果,但实现方式不同。
自我施加的预言
在自我施加的预言中,个人的期望是导致其行为的原因。一个例子是在公共演讲场景中说明的。
在这个场景中,一个叫约翰的人之前在公共演讲场合有过失败的经历。他非常紧张,认为自己会失败。
因此,当他开始演讲时,他结巴,忘记台词,无法传达连贯的信息。因此,因为约翰相信他会失败,所以他确实失败了。
他人施加的预言
他人施加的自我实现预言发生在他人对另一个人的期望影响该人的行为时。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算命情景。
辛迪是一名算命者,她告诉一个叫彼得的男人,他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治疗师。因为辛迪对彼得施加了这个期望,他开始相信这一点。
最终,因为辛迪的期望影响了彼得的信念,他真的有一天成为了治疗师。上面提到的俄狄浦斯例子是另一个他人施加的自我实现预言的例子。
他人施加的自我实现预言是种族和性别刻板印象和歧视的根源。如果一个人对另一种族的人有某些期望,他们会相应地对待他们,这可能会使这个人处于符合他们被认为适合的刻板印象的位置。
例如,如果认为女性在某些次要角色上比男性更好,那么女性更有可能实现这一预言,无法发挥她们的全部潜力。
两种类型的自我实现预言的关键思想是,一个未经支持或错误的概念激发了行为,反过来使一个人的行为“好像”这个概念是真实的,直到最终,这些行为构建了一个现实,使预言成真。
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我们期待别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时,我们很可能会以使预期行为更可能发生的方式行事。”(Rosenthal & Babad, 1985)。
[皮格马利翁效应] (/blog_q/sub/pygmalion-effect_cn) 一词源于希腊诗人奥维德的一首诗《变形记》(The Pygmalion Effect, 2020)。
在这首诗中,皮格马利翁是一位雕塑家,他最终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之一。皮格马利翁祈求众神赐给他一个像他迷恋的雕塑一样的妻子。
据故事所述,众神使他的愿望成真,雕塑活了过来。罗斯塔尔和雅各布森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并随后以这位雕塑家的名字命名了他们的发现。
自我实现预言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导致其自身成为现实的预测。它发生是因为相信或期望某个事件会发生,这影响了行为,使该事件得以实现。
Rosenthal 和 Jacobsen (1968)
一项著名的关于他人施加的自我实现预言的研究是皮格马利翁效应。Rosenthal 和 Jacobsen (1968) 进行了一项实验,以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可以基于教师的期望而自我实现。
Rosenthal 和 Jacobsen 给小学儿童进行了一次智商测试,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哪些孩子将是普通水平,哪些孩子将是“开窍者”,即那些显示出“非凡智力增长潜力”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
他们发现,教师对普通孩子的期望不高,并且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开窍者身上。教师为开窍者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环境;他们给予了更多的时间和关注,更频繁地叫这些孩子回答问题,并在他们出错时给予更详细的反馈。
然而,教师并不知道,这些学生是随机选择的,可能或不可能满足这一标准。
八个月后,他们回来重新测试了孩子们的智力。
结果显示,开窍者的智商得分(实验组)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对照组),尽管这些学术开窍者是随机选择的。开窍者在语言能力上平均提高了两个智商点,在推理上提高了七个智商点,在整体智商上提高了四个智商点。
这项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起到了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教师的期望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方式,这影响了他们的能力。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施加给学生的他人的期望被学生内化,成为他们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他们根据对自己内部信念的行动。
这些结果也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复制。在空军学院的代数课、工程学学生以及许多其他大学中进行的研究复制了这些结果(Rosenthal & Rubin, 1978)。
含义
刻板印象通常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一部分。Claude Steele 的研究(1997)关于刻板印象威胁显示,当学生担心自己的学业表现不佳可能会无意中证实其社会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时,他们实际上会表现不佳,从而证实了这种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威胁已在高成就的非裔美国学生以及排名很高的女性数学学生中得到测量(Spencer, Steele, 和 Quinn 1999)。
这些发现也有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可以在课堂外对人们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父母选择将孩子视为聪明、有才华、独立的人类个体,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们更有可能内化这些态度并据此行事。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无能、不聪明或软弱,那么这个个体很可能会降低到这些期望的水平。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工作场所也会发生,当管理者提高对员工表现的期望时,这实际上会导致员工表现的提升。
因果循环
自我实现预言可能是因果循环的一种形式,也称为反馈循环。
它们被描述为“一个系统中两个或多个方面相互影响”(Loper, 2014)。
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事件 A 导致事件 B,导致事件 C,导致事件 D,然后再次导致事件 A。这个循环然后重复。
这些循环反过来是反馈周期的完美例子。一旦循环开始,就很难摆脱这种情况,防止不可控制的行为和结果。预言本身充当了行动的动力,因此它是自我实现的。
Merton 在他的书《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年)中举例说明了他的因果循环过程。在这本书中,他展示了因果循环如何推动自我实现预言的想法。
他描绘了以下情景(Ackerman, 2020):谣言四起,称银行正在倒闭。作为对此事件的回应,人们惊慌失措地提取了自己的资金。结果,银行确实开始陷入困境,因此更多人提取了资金。这个循环不断重复,直到银行最终倒闭,完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因果循环会自我强化,危险在于原因往往是未经证实的谣言或迷信。一旦循环开始增强,结果就会变得非常真实,很难阻止它。
示例
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感受,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再影响我们的想法,这是因果循环的一个例子,即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来中断这个循环是抑郁症患者康复的重要一步。
许多被诊断为抑郁症的人有消极的想法和对自己能力或价值的不真实陈述。
一个人可能会从一个简单的陈述开始因果循环,例如“我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这可能导致消极的感受,进而导致消极的行为或缺乏自我照顾。
如果他们继续以非有益的方式行事,他们最终会实现自己的预测,导致抑郁。
学习检查
下列哪一项是自我实现预言的例子?
- 简相信她会考试不及格,所以她没有复习,最终确实不及格。
- 约翰认为自己篮球打得很好,所以他每天练习,最终成为明星球员。
- 玛丽害怕狗,所以她避免去可能有狗的公园。
- 迈克认为自己烹饪很差,所以他从不尝试,而是点外卖。
答案:自我实现预言的例子是 1. 简相信她会考试不及格,所以她没有复习,最终确实不及格 和 4. 迈克认为自己烹饪很差,所以他从不尝试,而是点外卖。这些信念直接导致了确认初始预测的行为。
参考文献
Ackerman, C. E. (2020, 4月17日). 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10个例子和定义. 积极心理学.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self-fulfilling-prophecy/
Adler, R. B., Rosenfeld, L. B., & Ii, R. P. F. (2012). 互动:人际沟通的过程 (第12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Biggs, M. (2009). 自我实现预言. 牛津分析社会学手册, 294-314.
Dzaferagic, N. (2019, 7月23日). JLF 16 - 自我实现预言和刻板印象. 人性行动. https://www.humanityinaction.org/knowledge\_detail/self-fulfilling-prophecy-and-stereotypes/
Loper, C. (2014, 9月22日). 反馈循环. 西北教育服务. https://www.nwtutoring.com/2014/09/22/feedback-loops/
Merton, R. K. (1948). 自我实现预言. 安提奥克评论, 8 (2), 193-210.
Rosenthal, R., & Jacobson, L. (1968). 教室里的皮格马利翁. 城市评论, 3 (1), 16-20.
Rosenthal, R., & Rubin, D. B. (1978). 人际期望效应:前345项研究. 行为与脑科学, 1 (3), 377-386.
Spencer, S. J., Steele, C. M., & Quinn, D. M. (1999). 刻板印象威胁和女性的数学表现.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 35 (1), 4-28.
Steele, C. M. (1997). 空气中的威胁:刻板印象如何塑造智力身份和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 52 (6), 613.
更多信息
-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拒绝敏感性和伴侣的拒绝.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75 (2), 545.
- 母亲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信念对母亲和孩子能力感知的影响.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63 (6), 932.
- 浪漫关系中积极幻觉的自我实现性质:爱不是盲目的,而是先知.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71 (6), 1155.
- 皮格马利翁与智力? 心理科学当前方向, 4 (6), 169-171.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