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抽动障碍的强迫症:现象学与治疗结果

背景

先前的研究对于相关抽动障碍的强迫症(OCD)是否是临床上不同的亚型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表明在症状、治疗反应和共病方面存在差异,而其他研究则未发现差异。

目前尚不清楚相关抽动障碍的OCD对SSRIs和认知行为疗法(CBT)等治疗方法的反应是否不同。

本研究旨在通过一个大型样本中的部分药物应答者,明确广义定义的相关抽动障碍OCD的临床实用性。

关键点

  1. 使用基于运动和/或声音抽动存在的广泛定义,相关抽动障碍的OCD在样本中非常普遍,超过50%的OCD青少年符合这一标准。
  2. 患有相关抽动障碍的OCD青少年在人口统计变量、OCD严重程度、共病或功能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3. 在OCD症状表现上出现了一些差异,相关抽动障碍的OCD组中宗教强迫症状和洗涤/排序强迫行为较少。
  4. 患有相关抽动障碍的青少年对所有治疗条件,包括单独的药物管理和药物管理加CBT,都有相同的良好反应。

研究背景

之前关于相关抽动障碍的OCD是否是临床上不同的亚型的研究结果不一。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患有相关抽动障碍的OCD患者更可能是男性(Leckman等人,1994年),OCD发病年龄更早(Diniz等人,2006年),表现出更高比例的攻击性强迫症状和排序/囤积强迫行为(Zohar等人,1997年;Hanna等人,2002年),并且与仅患OCD的患者相比,外部化症状水平更高(Ivarsson, Melin, & Wallin, 2008)。

然而,其他研究发现,在比较患有抽动障碍+OCD的青少年与仅患OCD的青少年时,OCD症状维度、严重程度、共病率或总体功能没有显著差异(Lewin等人,2010年)。

关于治疗反应的数据也不一致。一项研究发现,抽动障碍的存在调节了治疗结果,对舍曲林单药治疗无反应,但对单独的CBT或联合治疗有相同的反应(March等人,2007年)。

然而,其他研究发现,患有慢性抽动障碍的患者在CBT结果上没有差异(Storch等人,2008年;Keeley等人,2008年)。

鉴于这些矛盾的发现,目前尚不清楚从维度上考察抽动状态或使用广义的概念化“相关抽动”的OCD是否有助于理解OCD的异质性。

同样,目前尚不清楚患有相关抽动障碍的青少年对选择性SRIs和CBT等一线治疗的反应是否不同。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估一个大型部分药物应答者的样本中广义相关抽动障碍OCD表型的临床实用性来解决这些空白。

方法

  • 对儿科OCD治疗研究II(POTS II)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这是一项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124名7-17岁OCD青少年的药物管理和药物管理加CBT。
  • 抽动状态被定义为耶鲁全球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上的运动和/或声音抽动的存在。
  • 结果包括人口统计变量、OCD严重程度、共病、功能和治疗反应。

样本

  • 124名7-17岁的青少年,主要诊断为OCD,对足够的SSRI试验部分应答。
  • 从三个地点的专业诊所招募。

统计分析

  • 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 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查OCD严重程度的变化

结果

  • 53%符合广义相关抽动障碍OCD的标准
  • 人口统计变量没有差异
  • OCD严重程度、共病或功能没有差异
  • OCD症状差异较少
  • 所有条件下的治疗反应相同

洞察

  • 广义相关抽动障碍OCD表型在患有OCD的青少年中非常常见,表明从维度上考察抽动状态是有用的。
  • 然而,抽动的存在本身并不表示更严重的或复杂的OCD表现。不应根据抽动状态对OCD症状做出假设。
  • 患有抽动+OCD的青少年对SSRI药物和添加认知行为疗法的反应相同,表明抽动状态不应指导OCD的治疗选择。

优势

  • 大型且特征良好的样本
  • 使用金标准测量(RCT)
  • 包括广泛的共病和功能测量
  • 考察多种治疗条件

局限性

  • 仅限于部分药物应答者的样本可能限制了普适性
  • 主要依赖家长报告测量
  • 未考察神经生物学因素

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临床实践中从维度上评估相关抽动障碍的OCD,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慢性抽动障碍的DSM分类诊断。鉴于抽动障碍通常比OCD更早出现,评估过程中观察到的抽动史或细微抽动可能指示共同的基础神经底物。

这里观察到的模式还表明,单纯在初次就诊时观察到抽动并不一定意味着更严重、复杂或治疗抵抗性的OCD。临床医生可以更有信心地向家庭解释,运动抽动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孩子的OCD一定会更难治疗或需要对一线干预措施如SSRIs和CBT进行重大调整。

然而,如果抽动本身具有损害性或干扰暴露和反应阻止疗法练习,则仍需考虑治疗调整。

然而,如正念技能以管理先兆冲动或对更严重的抽动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等适应措施可能会补充标准的CBT。

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标记和机制,这些标记和机制可能区分出异质性相关抽动障碍OCD人群中的亚组,并预测谁最有可能在治疗期间出现抽动加重。

例如,未来的研究可以考察基础神经底物和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区分简单短暂的抽动与慢性复杂抽动在OCD背景下的区别。识别不同的内表型可以实现真正个性化的干预,基于个体的抽动特征。

建立在现有神经生物学模型基础上的研究,强调功能失调的皮层纹状体环路的作用,可能最终有助于将特定的症状谱与具有最佳实证支持的靶向治疗相匹配。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Conelea, C. A., Walther, M. R., Freeman, J. B., Garcia, A. M., Sapyta, J., Khanna, M., & Franklin, M. (2014). Tic-relate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phenomenology and treatment outcome in the Pediatric OCD Treatment Study II.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53(12), 1308-1316.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1.1344

其他参考文献

Diniz, J. B., Rosario-Campos, M. C., Hounie, A. G., Curi, M., Shavitt, R. G., Lopes, A. C., & Miguel, E. C. (2006). 强迫症患者的慢性抽动和图雷特综合征. 精神病学研究杂志, 40(6), 487–493. https://doi.org/10.1016/j.jpsychires.2005.09.006

Hanna, G. L., Piacentini, J., Cantwell, D. P., Fischer, D. J., Himle, J. A., & Van Etten, M. (2002). 儿童和青少年临床样本中伴或不伴抽动的强迫症. 抑郁与焦虑, 16(2), 59–63. https://doi.org/10.1002/da.10041

Ivarsson, T., Melin, K., & Wallin, L. (2008). 强迫症(OCD)中的分类和维度共病方面. 欧洲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 17(1), 20–31. https://doi.org/10.1007/s00787-007-0631-z

Keeley, M. L., Storch, E. A., Merlo, L. J., & Geffken, G. R. (2008). 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反应的临床预测因素. 临床心理学评论, 28(1), 118–130. https://doi.org/10.1016/j.cpr.2007.04.003

Leckman, J. F., Grice, D. E., Barr, L. C., de Vries, A. L. C., Martin, C., Cohen, D. J., McDougle, C. J., Goodman, W. K., & Rasmussen, S. A. (1994). 抽动相关与非抽动相关的强迫障碍. 焦虑, 1(5), 208–215. https://doi.org/10.1002/anxi.3070010504

Leckman, J. F., Riddle, M. A., Hardin, M. T., Ort, S. I., Swartz, K. L., Stevenson, J. O. H. N., & Cohen, D. J. (1989). 耶鲁全球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抽动严重程度的临床评定量表初步测试. 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 28(4), 566-573.

Lewin, A. B., Chang, S., McCracken, J., McQueen, M., & Piacentini, J. (2010). 抽动障碍、强迫症(OCD)及两种症状并存的儿童青少年的临床特征比较. 精神病学研究, 178(2), 317–322. 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09.10.022

Storch, E. A., Merlo, L. J., Larson, M. J., Geffken, G. R., Lehmkuhl, H. D., Jacob, M. L., Murphy, T. K., & Goodman, W. K. (2008). 共病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反应的影响. 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 47(5), 583–592. https://doi.org/10.1097/CHI.0b013e31816774b1

Zohar, A. H., Pauls, D. L., Ratzoni, G., Apter, A., Dycian, A., Binder, M., King, R., Leckman, J. F., Kron, S., & Cohen, D. J. (1997). 青少年流行病学样本中伴或不伴抽动的强迫症.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154(2), 274–276. https://doi.org/10.1176/ajp.154.2.274

继续学习

  1. 哪些理论可能解释强迫症中高发的抽动共病?我们如何测试这些理论?
  2. 本研究依赖于父母报告的抽动和其他临床特征。更客观地测量抽动和潜在神经生物学如何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3. 如果伴有抽动的强迫症青少年对标准治疗反应相同,哪些对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药物管理的调整仍可能有助于应对或预防抽动恶化?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