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理论

生物心理学

深入探讨二元论:身心难题

我们一直对身心如何联系感到好奇

二元论是一种哲学概念,认为心灵与身体是分开的,因此心理现象不是物理性质的,反之亦然。二元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探讨了身心关系的问题,以及早期印度教哲学。

如果你熟悉肠道-大脑轴,你应该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身心联系的概念。我们继续了解肠道健康、饮食和身体健康是如何与我们的心理健康相关的。二元论代表了一种更抽象、哲学性的方法,但展示了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身心联系的想法。

几个世纪以来,各种学派涌现出来,其中最清晰的二元论观点是由17世纪哲学家勒内·笛卡尔提出的,他认为心灵和身体是分开的,心灵是非物质的心灵意识的所在地,而大脑则是“智能的物理所在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二元论、支持和反对这一概念的论点。这将被跟随不同领域的二元论概述和当代对二元论的看法。

![孤独女孩站在天上看的剪影](https://www.verywellmind.com/thmb/_9mSI5_jWP_7kwa-_WFR7tb8slg=/1500x0/filters:no_upscale():max_bytes(150000):strip_icc():format(webp)/GettyImages-1168602741-cfef19f5e6004a1d99841b2f0ee658a4.jpg)

manopjk / iStock / Getty Images Plus

二元论的类型

有几种类型的二元论。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

实质二元论

实质二元论,也称为笛卡尔二元论,认为心灵和身体本质上是不同的。根据布赖恩·蒂尔尼博士的说法,这位持证的心理学家,“这种二元论认为心灵和身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非物质的心灵具有精神属性,物质的身体具有物理属性。

勒内·笛卡尔是这一观点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相信心灵和身体可以独立存在,但没有心灵的身体无法思考。这种二元论与许多神学一致,这些神学声称人的不朽灵魂存在于不同于物理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上。

实质二元论有四种主要理论,由不同的哲学家提出:

  • 相互作用论,它认为物质原因产生精神效果。反过来也是如此。笛卡尔错误地认为松果体是心灵与身体相互作用的原因。
  • 偶因论,它认为物质和非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不能是物质。相反,每个单独的相互作用实例都是由上帝引起的。17世纪法国哲学家尼古拉斯·马勒伯朗士是这种二元论的支持者。
  • 平行论,由18世纪理性时代德国哲学家兼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提出,认为虽然精神原因只引起精神效果,物质原因只引起物质效果,但上帝使精神和物质事件看起来像是相互作用的。
  • 副现象论,它认为物质原因可以引起物质事件或精神事件,但精神原因不能引起任何东西,因为它们只是大脑中发生的物理原因的结果。19世纪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提出了副现象论,这是基于托马斯·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理论。

属性二元论

属性二元论,与实质二元论相对,"认为同一物质具有精神和物理属性,例如大脑中的神经活动,"蒂尔尼说。也就是说,虽然心灵具有非物质属性,但这些属性是从大脑(一种物理物质)中产生的。

“例如,”蒂尔尼解释道,“疼痛的感觉具有涉及实际大脑活动的物理属性,以及关于,比如,踢到脚趾的主观体验的精神属性。”

认识论二元论

认识论二元论涉及知识的本质,根据蒂尔尼的说法。这涉及到我们所看到和经历的世界是否实际上是真实的世界,或者实际上只是由大脑神经过程生成的副本。蒂尔尼说,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他的作品中对此有一些认识。

这还用于区分知识和信念,以及区分理性与信仰和事实与价值。知识、理性、事实是客观的,而信念、信仰和价值是主观的。

二元论的支持论点

二元论的支持论点包括:

身心问题

身心问题询问心灵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由不同的思想家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例如,根据丹尼尔·博斯卡利翁博士的说法,一位研究和共同创始人,“一个哲学分支认为心灵理论上无限的潜力对比身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蒂尔尼解释说:“身心问题的表述支持二元论,因为它暗示了心理和物理属性本质上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心灵和身体被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

意识问题

意识问题,被称为物理学的“难题”,观察到意识状态和物理状态不是一回事。

正如博斯卡利翁所说,“这经常涉及到鸡和蛋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意识先于物质或物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物质或物理先于意识。无论如何,这作为二元论的一个论点,因为它将意识或心灵与身体视为两种不同的事物。

个人身份论证

这个论证可追溯到18世纪晚期,声称一个人的身份并不是他们的物理身体。正如蒂尔尼观察到的,“在身份辩论中,很难找到认为身份的每一个方面都是物理的思想家。”这支持二元论,并往往导致另一种二元论:天性与教养

二元论的批评

对二元论的批评包括以下内容。

交互问题

支持这种批评的人告诉我们,正如博斯卡利翁所说,“不可能有两种本质上不同的物质”——即心灵和物理。蒂尔尼解释说,“例如,物理疼痛可以与心灵互动,而心灵可以在长期内创造身体的物理疼痛……如果心灵和身体像这样互动,”他们就不能像二元论者所说的那样是分离的。

因果封闭问题

因果封闭表明每个物理事件都由物理原因决定。这个想法来自唯物主义物理学,指出虽然一个物理对象可以受到外力的影响,但不需要非物理的解释。

因此,相信这一点的科学家反对二元论。根据蒂尔尼的说法,“这种观点可以在精神病学的各个领域找到,在这里,行为是由神经元和可观察到的分子决定的,而不是心灵。”

神经科学的论证

这种批评源于神经科学发现“心灵功能和物理大脑功能之间紧密的相关性”。蒂尔尼进一步指出,“除了相关性之外,神经科学还发现大脑的某些区域,如丘脑,可以直接刺激以引起意识的变化。此外,化学信使如血清素可以对意识产生显著影响,就像服用血清素调节剂如魔法蘑菇或LSD时所经历的那样。”神经科学是反对二元论的强大声音。

二元论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

二元论出现在多个领域。以下是三个例子:

  • 心灵哲学中的二元论:心灵哲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通常拥护二元论。“大多数对心灵感兴趣的人可能拒绝物质现实的重要性,”博斯卡利翁说,“尤其是在接受英美哲学或新兴意识研究学校训练的人中,这些学校认为一切都归结为心灵。”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回顾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心灵哲学。
  • 宗教和灵性中的二元论:许多当前的宗教或灵性学派接纳二元论,特别是灵魂或精神(而不是心灵)与身体的分离。正如博斯卡利翁观察到的,虽然灵魂在这些学派中是无限的,但身体是有限的、堕落的和虚弱的。这是许多宗教关于不朽灵魂和来世的核心观点。
  • 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二元论:相信二元论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分支倾向于研究那些完全通过物理过程无法完全解释的心理过程。例如,蒂尔尼引用了主观体验和意识作为两种无法仅通过研究大脑来理解的过程。

当代对二元论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现代视角和关于二元论的论点:

  • 二元论与一元论:虽然二元论将心灵和身体分开,一元论则认为一切都是单一物质或原因——正如博斯卡利翁所说,一切都是心灵或一切物质。通常,蒂尔尼观察到,一元论者坚持物理是一切的原因。
  • 二元论与唯物主义:与二元论不同,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都是物质或物理的,包括心灵,”蒂尔尼说。根据博斯卡利翁的观点,唯物主义用量化元素定义自己,忽略其他一切。
  • 二元论与突现主义:博斯卡利翁认为,突现主义认为“事物可以超过其组成部分之和”。蒂尔尼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论点,“在心灵-身体的背景下,突现主义认为精神状态是大脑的突现属性。在宇宙的背景下,一些突现主义者认为意识是物质的突现属性。”这与认为心灵和身体是分开的二元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结

二元论认为心灵(非物理)与身体(物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二元论有几种类型,包括实质二元论、属性二元论和认识论二元论。尽管二元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也许勒内·笛卡尔在17世纪最清楚地阐述了二元论的观点。

虽然有支持和反对二元论的论点,但很难不欣赏这种观点。整个哲学都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如心灵-身体、好-坏、主体-客体和一-多。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