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学生资源

学习指南和技巧

什么是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其中所有参与者都会接受每个处理或条件。它也被称为重复测量设计。

术语“处理”描述了自变量的不同水平,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变量。换句话说,研究中所有的受试者都会接受关键变量的处理。

概览

被试内设计涉及让所有参与者都接受相同的处理。当研究人员想要了解变化如何随时间发生时,这种方法非常有用。当资源有限或调查治疗方法或项目在现实世界中的效果时,这种设计也很有帮助。

本文讨论了什么是被试内设计,这种实验设计如何运作,以及它与被试间设计有何不同。

如何使用被试内设计

在使用被试内设计时,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接受相同的处理变量非常重要。通过这样做,研究人员可以衡量每个参与者在接受处理后的变化。

被试内设计示例

看看一些被试内设计如何工作的例子可能会有所帮助。假设你在进行一项关于运动和记忆的实验。对于你的自变量,你决定尝试两种不同的运动:瑜伽和慢跑。

不是将参与者分成两组,而是让所有参与者先做瑜伽再进行记忆力测试。然后,让所有参与者先做慢跑再进行记忆力测试。接下来,比较测试分数以确定哪种类型的运动对记忆力测试的表现影响最大。

什么是2x2被试内设计?

被试内设计也可以是因子设计。因子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它可以观察两个或更多自变量的影响。

在2x2设计中,研究人员会检查两个自变量的两个不同水平如何影响一个因变量。例如,在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想看看不同类型和持续时间的治疗如何影响治疗结果。

在2x2设计中,他们会考察两种类型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和每种治疗的两个阶段(短期和长期)。

它与被试间设计有何不同

被试内设计可以与所谓的被试间设计相比较。在被试间设计中,人们只分配到一个处理。

因此,一组参与者会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组则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这两组之间的差异。

考虑我们之前提到的记忆与运动实验的例子。在被试间设计中,一组参与者会做瑜伽并进行记忆力测试。另一组参与者会慢跑并进行记忆力测试。之后,将比较记忆力测试的结果以查看运动类型如何影响记忆。

总结

在被试内设计中,所有参与者都会接受每个处理。在被试间设计中,参与者只接受一个处理。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类型

何时使用被试内设计

如果受试者或资源有限,被试内设计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方式来评估教育项目等现实场景的有效性。

何时不使用被试内设计

如果研究人员担心练习效应的潜在干扰,他们可能希望使用被试间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被试内设计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施,因此如果有大量参与者可用,快速收集数据会很有帮助。

被试内设计的优点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使用被试内设计有几个优点。

使用较小的样本量

这种实验设计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不需要大量的参与者池。在被试间设计中,当有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组接受不同的因素时,所需的参与者数量是被试内设计的两倍。

减少由个体差异引起的错误

被试内设计还可以帮助减少由个体差异引起的错误。在被试间设计中,个体被随机分配到自变量或处理,仍有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这会影响实验结果。

在被试内设计中,个体接触所有处理水平,所以个体差异不会扭曲结果。每个参与者都充当自己的基线。

被试内设计的缺点

这种实验设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利的,但也有一些潜在的缺点需要注意。

携带效应

使用被试内设计的主要缺点之一是让参与者参与一个条件本身就会对其所有其他条件的表现或行为产生影响,这个问题被称为携带效应。

例如,在我们前面的例子中,让参与者参加瑜伽可能会对其后来的慢跑表现以及后来的记忆力测试成绩产生影响。

参与者疲劳

疲劳是使用被试内设计的另一个潜在缺点。参与者可能会在多次接受处理或测试后感到疲惫、无聊或缺乏动机。

练习效应

最后,后续测试的表现也可能受到练习效应的影响。参与不同级别的处理或多次进行测量测试可能会使参与者变得更加熟练。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找到方法在游戏中做得更好,从而在实验中表现得更好。这可能会扭曲结果,并使确定任何效果是否真的由于处理的不同级别,还是仅仅由于练习变得困难。

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了解被试内设计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心理学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如果你要进行自己的心理学实验,这也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可能想要使用的实验设计类型。如果参与者和资源通常有限,被试内设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