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与外向者之间的平衡:两面性格者与全方位性格者
simplypsychology.org/ambivert-vs-omnivert.html
两面性格者是指同时表现出内向和外向特质的人,可以在社交或独处的环境中感到舒适。而全方位性格者则根据情境或心情在内向和外向行为之间波动,展现出更广泛的适应能力。
什么是两面性格者?
两面性格者的个性是指某人的特质不完全符合内向者-外向者性格谱的极端。相反,两面性格者处于两者之间,平衡了这两种特征。
两面性格者可以根据所处的情境表现出内向和外向的特质。
例如,两面性格者可能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互动时感到轻松,突显出他们的外向特质。然而,他们也可能需要从活动中退出,独自恢复社交能量,表现出更多的内向特质。
此外,两面性格者在特定情境下能够利用特定的个性特质,使他们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这种灵活性意味着他们拥有多种多样的特质,可以为团队带来平衡。
两面性格者天生具备理解内向者和外向者感受的能力,可能在两种性格类型之间起到调和作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既不是完全的外向者也不是完全的内向者,你可能属于这种性格类型。以下是一些你是两面性格者的迹象:
- 你既有参与讨论的技能,又能专心倾听对话
- 无论是在大型社交聚会还是独自在房间,你都能感到同样的舒适
- 根据特定朋友或情境的能量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对你来说很容易
- 你可能会做出一些行为,如长时间停顿后开始对话,以保持群体动态的流畅
- 你更喜欢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但也能参与闲聊
什么是全方位性格者?
全方位性格者也是指其特质不符合内向者-外向者性格谱两端的个体。
全方位性格者具有外向和内向的迹象。然而,他们并不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也不会同时展现这两种性格。
相反,全方位性格者可以完全融入任一性格,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像完全的内向者或外向者一样,在不同的时间展现这些特质。
从一天到另一天,全方位性格者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自己,在性格谱上跳跃。由于这一特质,全方位性格者无法完全被定位在外向性格谱上。
相反,他们性格的呈现将取决于社交环境、与谁交谈以及遇到的情况。
全方位性格者突然改变外向特质的倾向使得识别这种性格类型变得困难。
例如,全方位性格者可能同时表现得既社交又安静,既勇敢又谨慎,这使得他们难以评估。
以下是判断你是否是全方位性格者的迹象:
- 你经常发现自己的情绪或性格特质会迅速变化
- 在某些人面前,你可能会表现得比与其他群体在一起时更加内向或外向
- 尽管你可以社交,但仍然需要和珍惜独处的时间
- 有时,你会感到想取消曾经非常期待的计划
- 你需要先评估社交情况才能与他人互动
差异
沟通差异
两面性格者在公共演讲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焦虑。然而,与他人交流并非不可能。
相反,他们的外向和内向特质甚至可能在与他人沟通时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优势。
例如,两面性格者可能会利用他们的外向一面来增强自信,更开朗地发表精彩的演讲,同时利用内向的一面仔细思考他们要说的话。
相比之下,全方位性格者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沟通者,也可能是非常糟糕的演讲者。具体情况取决于情境,全方位性格者可能会感到更加内向,对与他人交流感到恐惧。
在其他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色并主导对话。这完全取决于全方位性格者当时的感觉。
情绪稳定性差异
两面性格者可以在特定情境下稍微调整自己的个性,使其更加内向或外向。这种能力使他们能够熟悉调节自己的行为。
因此,他们在情绪上更加稳定。两面性格者的情绪在日常互动中往往会更加可预测和一致。
相比之下,全方位性格者更加不可靠。由于他们根据情境在性格谱上移动,全方位性格者更容易被认为情绪多变。
全方位性格者可能会迅速改变情绪,使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得困难。
人际关系差异
两面性格者通常会有稳固的朋友圈。由于他们处于性格谱的中间位置,他们有能力对他人表示共情和理解。
因此,两面性格者可以在朋友中提供平衡。这使得两面性格者成为社交动态中的宝贵资源。此外,这种能力可能使两面性格者与他们互动的人建立更深的关系。
相比之下,全方位性格者通常会社交并与其他互动。然而,他们并不会向遇到的每个人展示这种社交性质。全方位性格者可能对谁能让他们更外向更加挑剔。
通常,他们会更加外向地对待更内向的个体。
MBTI 类型差异
两面性格者通常很难通过MBTI 性格测试获得准确的读数。他们可能会遇到不准确的分数。
这是由于两面性格者难以完全同意在 MBTI 中遇到的陈述。由于两面性格者处于性格谱的中间位置,他们可能在衡量外向性时感到左右为难。
结果,两面性格者的得分有差异,可能会觉得自己的 MBTI 类型没有准确描绘自己。
相比之下,全方位性格者每次参加 MBTI 测试时通常会得到不同的分数。这种 MBTI 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他们在测试时的性格呈现方式。
此外,全方位性格者可能觉得性格测试总体上无法完全捕捉到他们的性格。
由于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在评分过程中只考虑内向或外向,并不考虑可能兼具两种特质的性格类型,全方位性格者可能会觉得自己从未真正“适合”任何一个类别。
优点与挑战
两面性格者和全方位性格者都有各自吸引人的特质,但也都有各自的挑战和困难。
每种性格类型的优缺点突显了两面性格者和全方位性格者的独特品质。
两面性格者通常被认为拥有“两全其美”的性格。由于他们同时具备外向和内向的特质,他们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这使他们能够轻松适应并在必要时确定在性格谱上需要特定的特质。
他们的直觉也使他们在日常互动中表现得更加平衡。
尽管如此,两面性格者可能经常感到在特定情境下需要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压力。例如,经常在家充当和平使者有时会很具挑战性。
结果,两面性格者可能会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感到矛盾。
相比之下,全方位性格者可以完全作为内向者或外向者,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发挥每种性格类型的个别优势。他们还具有适应性,如果有一天需要发表重要演讲,他们可以完全融入外向特质并取得成功。
他们能够在不同时间访问整个性格谱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多样化的技能和属性。此外,全方位性格者不断变化的动态使他们成为令人兴奋的个体。
讽刺的是,全方位性格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他们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性格的不断变化有关。
由于在性格谱上的这种移动,如果全方位性格者的行为对他们不利,他们可能会在社交互动中遇到困难。
此外,全方位性格者可能难以理解自己的本性或某些行为背后的动机,这也可能让周围的人感到困惑。
无论你认为自己更像两面性格者还是全方位性格者,重要的是要明白,成为任何一种性格都没有错。每个人在性格谱上的位置为社交动态增添了多样性。
如果你是全方位性格者,如何变得更加像两面性格者
你的个性决定了你如何与他人互动、恢复精力以及看待世界。尽管有些人可能会质疑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个性,但事实是你的个性是固定的。
这意味着从内向者变为外向者或从全方位性格者变为两面性格者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新的研究表明,个性可能直接与我们的基因组成有关(Smeland 等,2017)。
这些研究探讨了个性的根深蒂固;你在性格谱上的位置是你 DNA 的一部分。
由于这种遗传联系,从全方位性格者转变为两面性格者是不可能的。然而,考虑到个性仍然是一个外向性的谱系,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更多的内向或外向。
有许多方法可以学会控制你个性的极端性质。这种改变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更多两面性格的行为来实现。
虽然某些特质对两面性格者来说可能很自然,但如果你是全方位性格者,你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发展新的能力,模仿你个性表现中吸引人的特质。
走出舒适区可能会很具挑战性,但就像任何新技能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你需要加强并习惯这些行为。
你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考虑一个场景,你在大型社交场合中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内向特质。
相比之下,你可能会发现两面性格者在社交场合中同时表现出外向(开朗且与他人互动)和内向(更加反思和专注)的能力很有吸引力。
虽然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天性,但你可以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结交新朋友,同时默认回到你自然的内向行为。这种平衡可能会让你显得更加像两面性格者。
通过这些形式的行为练习,旨在实践两面性格的特质,可能有助于维持你个性的平衡。
常见问题
大多数人都是两面性格者吗?
由于外向性存在于一个谱系上,合理地认为大多数人处于性格类型的中间位置。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亚当·格兰特博士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根据《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采访文章,格兰特博士分享说,大多数人都是两面性格者。格兰特的个人研究显示,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是两面性格者。
全方位性格者罕见吗?
目前关于全方位性格者作为一种性格类型的研究所占比例仍然很少。不过,现有的数据可能表明全方位性格者是一个小众群体。
由于缺乏学术文章,几乎不可能确定全方位性格者是否确实罕见。随着旨在了解全方位性格者的研究进展,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大比例的人口认同自己既是外向者又是内向者。
两面性格者和全方位性格者哪个更适合领导?
亚当·格兰特博士的研究表明,两面性格者在商业上更为成功。尤其是在销售方面,两面性格者表现出色。
这种技能主要归因于两面性格者保持冷静并同时展现外向和内向行为的能力。例如,两面性格者可能足够外向和果断以促成交易,但也会花时间倾听客户的意见并表现得更加内向。
这种外向性的平衡可能使两面性格者成为更好的领导者。相比之下,格兰特博士发现,仅限于内向或外向的个体,如全方位性格者的表现,则销售业绩较差。
如何测试一个人是两面性格者还是全方位性格者?
判断一个人是两面性格者还是全方位性格者的最佳方法是观察他们与你的互动中行为的波动。
如前所述,两面性格者在性格谱上会更加平衡。两面性格者通常反应较小。这种一致性可能使你能够预测他们的行为。
相比之下,全方位性格者的行为可能更加不可靠。他们会迅速改变个性特质。
识别这种性格类型之间的主要差异有助于确定一个人是否同时表现出外向和内向的特质。
参考文献
Bernstein, E. (2015, July 27). Not an introvert, not an extrovert? you may be an ambiver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trieved February 12, 2023, from https://www.wsj.com/articles/not-an-introvert-not-an-extrovert-you-may-be-an-ambivert-1438013534
Cherry, K. (2022, July 28).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The 16 personality types. Verywell Mind. Retrieved January 6, 2023, from https://www.verywellmind.com/the-myers-briggs-type-indicator-2795583
Farooq, B. (2022, June 14). Omnivert vs Ambivert Differences: Identification Key Points. She Began. Retrieved January 12, 2023, from https://shebegan.com/omnivert-vs-ambivert-differences-identification-key-points/
Gaynor, G. J. (2022, October 17). What’s an Omnivert? How to Spot one Every Time. Face Dragons. Retrieved January 10, 2023, from https://facedragons.com/lifestyle/whats-an-omnivert/#:~:text=One%20thing%20is%20sure%2C%20though,bounces%20from%20the%20two%20extremes
Goldman, R. (n.d.). Are you an ambivert?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Benefits, and more. Healthline. Retrieved January 10, 2023,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ambivert#1
Harris, E. (2022, August 6).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mbivert and an Omnivert? Truity. Retrieved January 10, 2023, from https://www.truity.com/blog/whats-difference-between-ambivert-and-omnivert
Miller, H. L. (2022, December 13). Ambivert vs. Omnivert: Which is a better leader? Leaders.com. Retrieved February 1, 2023, from https://leaders.com/articles/leadership/ambivert-vs-omnivert/
Owens, M. (2022, April 19). How to tell if you’re actually an ambivert. Truity. Retrieved February 1, 2023, from https://www.truity.com/blog/how-tell-if-youre-actually-ambivert
Raypole, C. (2022, July 5). Extroverts, Introverts,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Healthline. Retrieved January 30, 2023, from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extrovert-vs-introvert#ambivert-signs
Regan, S. (2022, June 30). Not an introvert or an extrovert? this may be your personality type. mindbodygreen. Retrieved February 7, 2023, from https://www.mindbodygreen.com/articles/ambivert-meaning-and-signs
Smeland, Wang, Y., Lo, M.-T., Li, W., Frei, O., Witoelar, A., Tesli, M., Hinds, D. A., Tung, J. Y., Djurovic, S., Chen, C.-H., Dale, A. M., & Andreassen, O. A. (2017).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loci shared between schizophrenia a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Scientific Reports, 7(1), 2222–2229.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7-02346-3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