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学生资源

历史与传记

约翰·鲍尔比传记

依恋理论的创始人

约翰·鲍尔比(1907年2月26日-1990年9月2日)是一位英国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相信早期儿童依恋在后来的发展和心理健康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工作,连同心理学家玛丽·艾因斯沃斯的工作,共同促成了依恋理论的发展。

鲍尔比认为,孩子们天生有一种寻求并保持与依恋对象亲密关系的倾向。这提供了营养和安慰,并有助于孩子的生存。与照顾者保持亲近可以确保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并保护他们免受环境危险。

概览

约翰·鲍尔比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引入了依恋理论,即认为早期的情感纽带对人的功能至关重要。他对儿童发展的研究对我们的理解和现代心理学、教育、儿童护理以及育儿产生了重要影响。

鲍尔比的早年生活

爱德华·约翰·莫斯坦·鲍尔比出生于伦敦一个上层中产阶级家庭。他认为太多的父母关爱和关注会宠坏孩子,因此他的父母每天只花少量时间与他在一起。在他七岁时,他被送到寄宿学校,这被他后来描述为一次创伤性经历。

大学时期

鲍尔比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心理学,并在那里花时间与一些行为偏差的儿童一起工作。在剑桥大学毕业后,鲍尔比自愿在两所针对问题儿童和行为偏差儿童的学校工作,以获得经验并考虑自己的职业目标。

这些与儿童工作的经历激发了他成为一名儿童精神病医生的愿望。

克莱因的影响

随后,鲍尔比在伦敦大学学院医学院学习医学,在莫德斯利医院学习精神病学。在此期间,鲍尔比还参加了英国精神分析研究所的学习,并受到了梅兰妮·克莱因的影响,克莱因是一名心理学家,创造了游戏疗法技术。

然而,他最终对克莱因的方法感到不满。他认为这种方法过于关注儿童的幻想,而不是环境事件,包括父母和照顾者的影响力。

在1937年成为精神分析师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皇家军医队。1938年,他与乌苏拉·朗斯特夫结婚,他们共同育有四个孩子。

战争结束后,鲍尔比成为塔维斯托克诊所主任,并于1950年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顾问。

鲍尔比的职业生涯及其理论

鲍尔比早期与儿童的工作使他对儿童发展这一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分离对孩子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开始发展其关于依恋对儿童发展重要性的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委托鲍尔比撰写一份关于欧洲无家可归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1951年,这份名为《母亲关怀与心理健康》的报告出版。在这份报告中,他写道:“婴儿和幼儿应与母亲(或永久的母亲替代者——一个人长期‘照顾’他们)建立一种温暖、亲密且持续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能找到满足感和乐趣。”

在该报告发表后,鲍尔比继续发展其依恋理论。鲍尔比借鉴了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进化生物学和动物行为学等领域的知识。

他的理论表明,孩子与照顾者早期形成的纽带对其一生都有重大影响。

鲍尔比作为精神分析师

鲍尔比曾接受过精神分析训练,就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样,他认为生命早期的经历对发展具有持久的影响。根据鲍尔比的观点,依恋也让孩子靠近母亲,从而提高孩子生存的机会。

他建议,母亲和婴儿都进化出了需要彼此接近的本能需求。通过维持这种亲密关系,婴儿更有可能得到所需的照料和保护,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存机会。

鲍尔比还受到康拉德·洛伦兹的影响,洛伦兹是一位动物行为学家,证明了依恋是先天的,并有助于生存。在洛伦兹著名的1935年关于印刻的研究中,他展示了刚孵化的小鹅会在环境中的特定对象上形成依恋,这个过程在孵化后的一定关键期内发生。

洛伦兹甚至让刚孵化的小鹅对他形成了依恋,把他视为“母亲”形象。这揭示了不仅依恋是先天的,而且在依恋形成的关键期之内进行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可能的。洛伦兹的研究发现,在小鹅的情况下,大约32小时之后,依恋不太可能发生。

在人类中,鲍尔比认为孩子生命的前两年半是形成依恋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内没有形成依恋,他认为可能为时已晚。然而,他后来将这个关键期扩展到五岁。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的核心主题是,那些可用且回应孩子需求的母亲建立了安全感。孩子知道照顾者是可靠的,这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基础,让他们感到安全去探索世界。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

鲍尔比将依恋定义为“人类之间的持久心理联系”。他的动物行为学依恋理论指出,婴儿具有与照顾者形成依恋的内在需求。

这是一种进化的反应,提高了孩子的生存几率;婴儿生来就具有一些行为,如哭泣和咕哝,而照顾者则生物上被编程为回应这些信号并照料孩子的需求。

依恋关系的重要性

虽然母亲通常被认为是这种角色的主要承担者,即主要照顾者和依恋对象,但鲍尔比认为婴儿也可以与其他重要人物形成这种依恋。这种依恋关系提供了安慰、安全感和营养。

然而,鲍尔比指出,喂养并不是这种依恋的基础或目的,这使得与父亲和其他重要照顾者形成依恋成为可能。

依恋的形成并不取决于喂养,而是取决于孩子接收到的关注和照顾。孩子从照顾者那里获得的关注和照顾决定了他们的依恋模式。

依恋阶段

鲍尔比还提出,依恋是在一系列阶段中形成的:

  • 在非依恋阶段的第一部分,婴儿识别出他们的主要照顾者,但尚未形成依恋。他们的哭闹和不安吸引照顾者的注意,这对孩子和照顾者都是有益的。随着这个阶段的进展,直到大约三个月大,婴儿开始更加认出照顾者,并逐渐建立起信任感。
  • 在无差别的依恋阶段,婴儿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和生活中某些次要照顾者的明显偏好。
  • 在有差别的依恋阶段,孩子与一个人形成了牢固的依恋,并在与这个人分开时体验到分离焦虑和焦虑。
  • 最后,在多个依恋阶段,孩子与除主要照顾者之外的其他人建立了强烈的依恋关系。

依恋如何影响发展

鲍尔比认为,孩子与照顾者最早形成的依恋为他们所有未来的关系提供了蓝图。这些早期的依恋关系为孩子理解自己、他人和他们与世界的互动方式提供了一个框架。

鲍尔比认为,母亲剥夺干扰了依恋的形成过程,可能导致长期的情感、社会和认知问题。

这种观点被称为单亲理论,认为依恋是一种孩子与单一依恋对象之间的纽带。在鲍尔比看来,这个依恋对象主要是母亲。他建议,如果这种依恋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持久的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较低的智力、较高的攻击性、较差的人际关系和对他人的缺乏共情

鲍尔比认为母子纽带对发展最为重要。然而,后来的研究反驳了鲍尔比的母性剥夺假设。

虽然鲍尔比强调存在一个主要的依恋对象,但当代研究表明,孩子们会与多位其他照顾者建立多重依恋。鲍尔比认为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会对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现代理论家认识到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鲍尔比对心理学的贡献

鲍尔比关于依恋和儿童发展的研究对心理学、教育、儿童护理和育儿留下了持久的影响。研究人员扩展了他的研究,开发了临床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他的工作还影响了其他杰出的心理学家,包括他的同事玛丽·艾因斯沃思,她也对依恋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扩展鲍尔比的研究来开发观察孩子与照顾者依恋的方法。

在2002年发布的《普通心理学评论》中的一项调查中,约翰·鲍尔比被评为20世纪被引用次数最多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