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如果自己或所爱的人缺乏共情怎么办
共情涉及理解他人正在经历什么的能力。它在建立社交联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促进亲社会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每种情况下都能对他人产生共情,这可能会导致各种个人和社会后果。
如果自己或所爱的人缺乏共情,可以怎么做?首先,建立边界、培养与他人的关系,并避免从该人那里寻求情感验证是很重要的。继续阅读以了解可能表明缺乏共情的迹象和应对那些缺乏共情的人的技巧。
缺乏共情的迹象
缺乏共情并不总是容易察觉,但有一些迹象可以帮助你确定自己或所爱的人是否缺乏共情:
- 对他人极其苛刻
- 责怪受害者
- 不原谅他人犯下的错误
- 认为他人过于敏感
- 不倾听他人的观点或意见
- 无法应对情绪状况
- 缺乏对他人的耐心
- 当对他人感到沮丧时表现出不耐烦或愤怒
- 对他人的感受感到困惑
- 相信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 不考虑或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
共情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品质。把它看作是一种连续体。有些人天生更具有共情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较少如此。其他因素,包括情境变量,也会影响人们在任何给定时间共情的程度。
影响人们对他人的共情程度的因素包括他们对其他人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这个人、将他人的处境归因于什么、过去的经历和期望。
你的共情能力有多强?
问问自己以下问题来判断你的共情能力:
- 你是否难以察觉周围人的情绪?
- 是否难以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会有什么感受?
- 是否对看到他人遭遇困境感到漠不关心?
- 是否在不同意他人时停止倾听?
- 是否避免帮助那些悲伤、受伤或处于劣势的人?
如果你对上述大多数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很有可能你在对他人的共情方面存在困难。虽然这可能是有问题的,但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变得更具有共情能力。
原因
缺乏共情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认为多种因素可能发挥了作用。共情被认为主要受遗传和社会化的影响。
遗传在人格和气质的可遗传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有些人天生倾向于对他人的感受更加共情。然而,生活中的经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父母、教师、同龄人、社会和文化影响人们对善良、共情、同情和帮助行为的看法。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体验和表达共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女性通常在共情量表上的得分较高。
某些情况可能导致缺乏共情,如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影响
缺乏共情可能会产生多种影响。其中包括:
- 关系问题:缺乏共情的人更容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出现问题。当他人觉得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没有被理解时,可能会引发争执。它也可能使建立纽带变得更加困难,并降低他人获得有意义帮助的可能性。
- 沟通不良:无法理解他人的立场会使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缺乏共情也会导致人们误解他人试图传达的内容,最终导致沟通不良、冲突和受损的关系。
- 缺乏助人行为:当人们不对他人产生共情时,他们就不太可能参与有助于需要帮助的人的亲社会行为。这可能在个体层面上产生影响,但也可能在群体、政府或社会未能向需要支持的人展示共情时产生更大的系统性影响。
缺乏共情也可能在医疗环境中产生后果。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共情能力随着医学培训而下降。这可能导致冷漠的护理、更差的健康结果和糟糕的患者体验。
如何培养共情
曾经有人认为共情是一种不可学习的先天特质,但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努力和实践发展和增强的品质。
研究表明,尽管共情有生物学基础,但它受到社会和情境因素的强烈影响。因此,虽然有些人可能天生具有更高的共情水平,但通过努力和实践,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更加共情。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有共情能力的人的策略:
观察
花时间注意他人正在做什么,并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情感或想法。如果自己处在同样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未考虑过的方面?有没有可以做的事情来帮忙?
这样思考他人有助于提高你的认知共情技能。认知共情是指对他人感受的理智意识。
倾听
有意努力去倾听他人所说的话。目标是为了理解而倾听。除了积极倾听他人所说的,还要注意其他线索,例如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都可以告诉你他人正在感受什么。
练习识别情绪
花时间识别并标记自己的情绪反应。如果你难以识别自己的情绪及其对你行为的影响,就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
练习对自己表示共情,可能有助于你更好地关注他人的情绪体验。
提升沟通技巧
人际沟通技巧在共情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能力允许人们更好地与他人互动并做出支持性的行为,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体验和表达共情。
在日本的一项针对医学生的纵向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训练在短期内提高了共情能力。然而,后续研究表明,这些效果在几年后并未持续。
这表明提升人际沟通技巧可能有助于增强共情。然而,为了长期维持共情行为,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或培训。
敞开心扉面对情绪
对他人的共情涉及让自己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这意味着让自己敞开心扉,脆弱。
虽然这常常涉及到体验挑战性的情绪,但学会忍受甚至更具痛苦的情绪,可以帮助你与他人建立更强的联系。这样做也可以让他人对你产生共情,并提供你需要的支持。
利用情绪指导行动
共情不仅仅是为他人的经历感到悲伤或同情。因为共情让你能够感受到他人可能的感受,所以它也能给你带来采取行动的动力和力量感。
亲社会行为,即旨在造福他人的行为,往往由共情驱动。利用这种理解去做一些事情来帮助改善情况。
如何应对缺乏共情的人
当你生活中的人似乎缺乏共情时,也可能出现挫败和问题。如果你觉得所爱的人不能共情你的感受,这可能在你们的关系中造成挑战。
应该如何应对缺乏共情的所爱之人?
- 建立界限:如果对方以残忍或伤害性的方式回应,明确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解释说,如果他们无法给予支持,就应该保持沉默或远离这种情况。
- 培养与他人的关系: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因此要努力建立健康的关系,与那些有共情心的人在一起。
- 不要从这个人那里寻求情感认可:感觉到被看见、听见和理解很重要,但你永远不可能从一个缺乏共情的人那里得到这些。相反,练习自我接纳,找到那些在不批评或忽视你的感受的情况下验证你情绪的人。
- 不要期待他们会改变:人们可以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但你不应该让自己负责让他们改变或等待这些变化发生。相反,如果他们正在努力,就给予支持,但不要让自己承担“修复”他们的责任。
- 必要时离开:如果与缺乏共情的人的亲密关系给你带来痛苦和压力,重要的是评估这段关系是否值得保留。如果这种联系不健康且不适合你的福祉,可能到了结束关系的时候了。
- 不要把这归咎于自己:提醒自己这不是你的错——你不必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或缺乏反应)负责。他人的缺乏共情通常是无意的,可能源于他们的问题、创伤或经历。
也许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人缺乏共情阻碍你与他人情感的连接。有些人不会关心你或那些可能正在遭受苦难的人。共情激发善意和人类的联系。让自己对他人的共情,同时为自己设置保护边界,防止那些不回报共情的人。
来自Verywell的心理学建议
缺乏共情会引发各种问题。这也是一个根据情境变化的品质,所以即使天生共情能力强的人也可能偶尔缺乏共情。
意识到自己在情感上疏离和脱节的情况可能有助于你更好地考虑可能遗漏的因素。但如果缺乏共情是一个更深层次、更持久的问题,影响到你的沟通和人际关系,考虑与治疗师交谈可能是有益的。
专业心理人士可以帮助你探索问题的原因,并学习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共情他人经历的策略。
立即寻求帮助
我们尝试过、测试过,并撰写了关于最佳在线心理治疗平台的无偏见评论,包括Talkspace、BetterHelp和ReGain。找出哪种方案最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