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自我提升

如何对他人展现更多同情——以及为什么你应该这么做

一点善意可以走得很远

同情涉及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并希望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这个词本身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一起受苦”。

它与同情、共情利他主义等其他情感有关,尽管这些概念有一些关键的区别。共情更多的是指一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他人的情绪。而同情,则是在这种共情的基础上加上了想要帮助的愿望。

把同情看作是一种加速的、更积极形式的共情。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知道朋友度过了艰难的一天时,你会发送一条“只是想确认一下”的短信。当你注意到同事格外安静时,同情会让你提出一句:“嘿,今天你似乎有点不对劲。一切还好吗?”

同情的价值

同情让你能够承认别人的困境,并以善良、关怀和支持的方式回应。它是行动中的共情。对自己和他人展现出同情可以加强关系、增加幸福感并降低压力。

有时,这自然就会发生,但你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增强它。从无判断地倾听、提供帮助和练习感恩开始。专注于耐心和原谅(对他人的同时也包括自己)错误。想象一下同情就像一块肌肉:你练习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强壮。

六种基本情绪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概述各种情绪类型

标志你正在体验同情的迹象包括:

  • 感觉到即使你们在许多方面不同,你们也有很多共同点。
  • 能够理解别人正在经历什么,并感受到他们的痛苦。
  • 对他人的感情、想法和经历保持敏感。
  • 当看到有人正在受苦时,会采取行动。
  • 拥有高水平的情商,以便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的感情。
  • 当其他人对你自己的困难表现出同情时感到感恩

区分同情与其他类似情感的关键因素是你想要帮助的愿望。如果你意识到他们的痛苦,那是共情。如果理解他们的痛苦使你采取步骤去缓解它,那就是同情。

两种主要类型的同情

专家通常会区分两种主要形式的同情,这两种形式取决于这些感觉的方向。

你的同情体验可能是针对他人,也可能是针对你自己。

对他人的同情

确实会因为知道他人正在受苦而感到痛苦,有时这种痛苦驱使我们想要帮助。当你对他人心存同情时,你不仅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你还想找到一种方法来缓解他们的痛苦。这些情感促使你采取行动,尽你所能改善情况。

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就是给予自己宽容而不是批评。它涉及到能够在不进行评判或批评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弱点或失败。

与其苛责自己,自我同情允许你用对待正在挣扎的朋友同样的善意对待自己。

与其因为过去的错误而自责,不如对自己和自己的不完美感到理解和接纳。

如何锻炼那些同情肌肉

即使你在体验同情,知道如何最好地帮助或展示支持并不总是容易。你可能会感到尴尬或不舒服,或者担心让情况变得更糟。当情绪感觉沉重且你不确定如何帮助时,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步骤来对他人心存同情:

  • 以友善的方式说话
  • 道歉当你犯错时
  • 倾听且不带偏见
  • 鼓励
  • 主动提供帮助某人完成任务
  • 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
  • 接受人们本来的样子
  • 原谅人犯下的错误
  • 尊重
  • 表达感激和欣赏
  • 耐心

当你实践同情时,首先通过共情他人的处境。不带偏见地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想象自己处在他们的位置上。

同情和共情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同情更进一步。不仅仅是想象自己处于他们的位置,同情驱使你采取行动来帮助这个人。因为你能够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情绪——几乎就像发生在你自己身上一样——有一个强烈的动机去改变这种情况或减轻另一个人的痛苦。

为什么同情可以产生真正的影响

同情可以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从改善人际关系到提高整体幸福感。同情的一些积极效果:

给予让人感觉良好

原因之一是同情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给予和接受都能改善你的心理健康。成为同情的接受者可以帮助你获得所需的帮助度过难关。但是给予同情给他人同样令人愉悦。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给需要的人钱实际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能带来快乐感。

它有助于人们活得更久

帮助他人不仅感觉良好——还可以帮助你活得更长。参与帮助那些你对其心存同情的人的活动可以改善你的长寿。研究发现,出于关心他人而自愿服务的人往往比那些不这样做的人寿命更长、更健康。

展现同情导致有意义的生活

证据表明,源于善意和同情的生活所带来的幸福——即目的感——可以改善健康状况。研究人员发现,经历过被称为享乐幸福的人——即源于帮助他人的有意义生活带来的幸福——的人抑郁水平较低,免疫系统更强,炎症更少。

同情改善人际关系

同情也可以帮助你建立重要的社会支持和联系,这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还可以保护你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同情是关系成功和满意度的最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根据发表在《情绪》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同情是幸福关系的单一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有趣的是,这项研究发现,当伴侣注意到他们的好意时,人们往往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但他们实际上是否注意到并不重要。这意味着什么?这表明同情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总结

同情对你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不仅如此,帮助他人感觉良好,还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意义和目标。

简单的方法让你更加同情

虽然有些人天生就更有同情心,但专家还建议你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更大同情:

关注情况

同情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更加关注他人正在经历的情况。想象自己处在他们的位置。能够从另一个人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帮助你对他们的情况产生同情。练习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想象你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专注于感受他们可能的感受。

放下评判

接受人们本来的样子并避免评判很重要。专注于接受人们本来的样子而不加批评或责备受害者

练习正念

正念是一种专注于当下、更加关注自己的思想并观察这些思想而不做评判的做法。研究表明,基于正念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自我同情。

通过冥想表达爱和善意

慈心冥想是一种冥想形式,也称为慈悲冥想,它涉及在冥想时向自己或他人表达善良和慈悲的思想。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冥想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与他人的联系并提升幸福感。

你可以尝试:

  • 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专注于呼吸。
  • 向自己表达善良和慈悲的思想(如“愿我幸福”,“愿我安全”)同时在脑海中想象自己。
  • 向别人表达善良和慈悲的思想。
  • 接下来,让这种爱和善意扩展到整个世界。

同情的潜在问题

同情的一个潜在问题是,不断接触到他人的痛苦可能会导致所谓的同情疲劳。

什么是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包括身体和情绪上的疲惫以及对受难者的心理退缩。它会减少对需要帮助的人的同情。从事帮助或护理工作的人(如护士、医生或急救人员)经常经历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并且对帮助对象产生过度关注。由于这个原因,助手们可能会经历创伤症状。结果,这可能会削弱他们对同情的感觉。

对抗同情疲劳在医疗和其他帮助职业中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涉及正念冥想和其他正念实践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这些职业的人们对他人体验更大的同情,改善积极情绪并减少痛苦。

虽然对他人心存同情是好事,但也要确保为自己留出时间进行自我照顾。

你可能有过分的共情吗?

收获

同情让你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并激发亲社会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改善他人的福祉以及自己的身心健康。虽然有些人天生更容易体验到同情,但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自己对他人的同情能力。

学习这种能力需要时间和练习,但努力锻炼你的同情技能是值得的。对他人的情感持开放态度可以帮助你建立更深、更有意义的联系。对同情情感采取行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但正如研究显示的那样,有时同情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