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无法放下怨恨的5个原因,根据治疗师的观点
外加关于怨恨如何长期影响我们的见解。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被他人伤害往往会对我们产生持久的影响。它引发了愤怒、悲伤、挫败感、困惑和不公等一系列情绪,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并留下深深的不公正感。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情绪会在脑海中盘旋并恶化,导致对事件或肇事者的持续怨恨。
“在怨恨中,我们通常会对造成过去不公(真实或想象)的人或事物怀有恶意。” 心理咨询师 Bliss 咨询公司的创始人 Rachel Fleischman 解释说。“这种情况很棘手。人们非常依附于他们的怨恨,因为它们根植于被深深冤枉的感觉。”
怨恨的问题在于,这是一种我们内心所持有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往往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比对肇事者更大。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无法放下怨恨的常见原因、这将如何长期影响我们以及有效处理和缓解这种复杂情绪的方法。
无法放下怨恨的5个原因
为什么难以放下怨恨?考虑以下常见原因。
Rachel Fleischman, LCSW
人们非常依附于他们的怨恨,因为它们根植于被深深冤枉的感觉。
— Rachel Fleischman, LCSW
你感觉没有解决或结案
当一种情况感觉像是开放式的,很难向前迈进。人类天性希望在放下任何负面情绪之前有一种结束感。“我们可能在等待对方承认或说些什么。” 心理咨询师 Sarah Baroud 指出。“如果我感到怨恨,那么我希望我怨恨的人采取行动来弥补或道歉。”
简单的认错或许足以让你释放怨恨。
直接面对问题令人不知所措
一个原因是你可能缺乏解决是因为直面情况所需的付出过多。直接面对但不进行对话会使我们停滞不前,变得愤世嫉俗。
在这种情况下,Baroud 表示,我们往往会陷入怨恨,无限期地指责对方,而不是采取任何有助于前进的步骤。如果你不想继续这段关系,仍然重要的是要面对自己内心的问题,并找到内心的平静。
放下会让你觉得“输了”
你的怨恨可能是由于你觉得对方还需要“付出”或受到惩罚。
Sarah Baroud, LICSW
放下怨恨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在投降,就像你让对方逃脱了惩罚一样。
— Sarah Baroud, LICSW
Fleischman 补充道,放下甚至可能让你觉得你在长期的愤怒或挫败感上的情感投资是徒劳的。
提醒自己,放下痛苦的愤怒或挫败感并不意味着对方赢了,也不表示你输了。放下使你能够最终摆脱不断萦绕的困扰,继续前进。
抱怨提供了权力和控制感
紧紧抓住怨恨可以提供一种虚假(且痛苦)的掌控局面或人的权力感。“这可能让你觉得你在心理上占据优势,或者也许是在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Fleischman 说道。“释放怨恨可能被视为放弃控制权。”
通常,最好的成长方式、找到解决办法并体验内心平和的方式是拥抱脆弱性。
怨恨作为一种应对机制
同样,抓住怨恨也可能作为一种潜意识的保护机制,以防止未来受到伤害。
例如,如果你在一个关系中,对方背叛了你,抓住怨恨可以提供一种防御机制,阻止你继续前进,寻找另一段关系,并可能再次受伤。
“通常,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无法放下这些困难的情绪。” Amy Robbins 博士说。
怨恨如何影响你的健康
Fleischman 提到一句关于怨恨的老话,大致意思是“抱着怨恨就像喝毒药等着老鼠死去”。这种苦涩、持续的感觉通常会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让我们退缩,专注于消极的一面,并破坏我们的关系。
“怨恨常常会把其他人推开。” Robbins 博士警告说,“如果你总是感到愤怒、愤世嫉俗和被冤枉——并且你把这些情绪分享给其他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将不再愿意与你在一起。”
像任何困难的情绪一样,研究表明,抱持怨恨会导致身体压力。2018 年发表在《健康心理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十年的时间里,那些怀有愤怒和敌意的人认知能力下降得更快,而那些更善于原谅的人则不然。
另一项研究要求参与者思考一个他们未能原谅的人,同时完成一项体力测试。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不如那些思考过他们曾原谅他人的参与者。怨恨者还更有可能认为一座山看起来更陡峭,表明他们的心态更为悲观。
放下怨恨的目标真的是不再有任何怨恨吗?
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各种情绪是完全正常且可以接受的。问题出在你无法处理这些情绪,导致它们对你造成伤害。
“目标永远不是不去感受,而是认识到这种感觉并试图了解其根源。” Robbins 博士说。“你为什么无法放下愤怒?为什么在这个特定情况下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冤枉?这种感觉的历史是什么?这可以让你对怨恨有所了解。”
治疗师兼生活教练 Daniel Rinaldi 说,现实的目标是承认怨恨并努力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你可能不会每次都做得完美,怨恨可能偶尔还会出现。但是努力放下并找到和平将有益于你和你的关系。
帮助你开始放下怨恨的策略
以下是你可以逐步处理怨恨并找到更大的内心平静的一些方法。
- 了解根源:识别你为何持有怨恨的原因可以帮助你面对并处理这些情绪。例如,如果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形式,你可能能够解决如何再次感到脆弱并更容易放下防备的问题。如果是因为不想“输”,那会促使你看到放下后如何赢得胜利。
- 审视期望:消除怨恨的最佳方法是不要让自己陷入其中。“如果有一点‘我有什么好处’,很可能你会产生怨恨。” Fleischman 说。还要考虑对方实际能做些什么才能让你放下。一个道歉足够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
- 练习感恩:感恩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努力。这可能包括检查对方对你的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而不仅仅是记住他们的过错。练习感恩也可能包括盘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它们如何最终超越负面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