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上帝情结:它的意义及为何人们会有它
上帝情结是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个体认为自己拥有巨大的权力、能力、完美无缺、影响力,并且比他人更优越。它通常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躁狂症的行为有关。
像这样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有权享受特殊待遇,行为上觉得规则不适用于他们,通常忽视他人的需求。他们也可能变得极度嫉妒和控制欲强。
术语“上帝情结”最早是由早期的精神分析学家恩斯特·琼斯在《应用精神分析论文集》中使用的。
是什么导致了上帝情结?
上帝情结的发展可能与许多不同的因素有关,包括低自尊、无力感或未解决的童年问题。他们可能也有一个过度保护或纵容的父母,通过不断的不切实际的赞美助长了这些感觉。
吉娜玛丽·瓜里诺,一位持证心理健康顾问,建议说:“如果孩子被过度表扬或者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他们有发展出上帝情结的风险。如果一个孩子被屏蔽了后果或者在行为不当时没有被追究责任,他们可能没有发展出适当的后果思维或尊重规则和界限。”
史蒂夫·卡尔顿,LCSW, CACIII,一位持证临床社会工作者和Gallus戒毒中心的执行临床主任,解释说,“上帝情结也可能是由成功或赞赏的经历引起的,这会提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相信自己比别人优越。”卡尔顿还指出,“自恋型人格障碍、缺乏情商甚至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
这种情结如何影响行为?
当有人具有上帝情结时,他们的行为可能是破坏性的,并对周围的人造成损害。他们可能会过于批评他人或试图通过操纵或强迫来控制局面。
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优越,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导致关系中的问题。此外,他们可能难以接受批评或错误,并经常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而不是对自己负责。
重要的是要记住,每个人都有时候会觉得比平时更有力量——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上帝情结。然而,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表现出持续的上帝情结迹象,寻求帮助是很重要的。
标志和症状
瓜里诺建议“那些显得傲慢、固执、无法容忍他人观点的行为和态度可能是上帝情结的表现。他们可能缺乏共情,无视他人的界限,并且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或敏感于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一个具有上帝情结的人可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标志和症状。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类型的行为会导致关系、工作和个人生活中的严重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表明某人具有上帝情结的常见标志:
- 认为自己有权享受特殊待遇或特权
- 过度控制或嫉妒
- 拒绝接受批评
- 认为自己有所有答案
- 感觉自己优越或无敌
- 具有优越情结
- 忽视他人的需求
- 对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漠不关心
上帝情结与优越情结的区别
尽管这两个词经常互换使用,但“上帝情结”和“优越情结”有着稍微不同的含义。优越情结是精神分析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首先使用的术语,指的是为了应对自卑感而发展的一种防御机制。
杰森·谢尔斯,一位认证高级转化教练和交流分析心理治疗师,解释说,“上帝情结与优越情结的区别在于更强烈的妄想式自我重要性和无敌感。虽然有优越情结的人可能认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更优秀,但他们不一定确信自己拥有神一般的才能或有权享受特殊待遇。”
常见问题
-
有上帝情结好吗?
不,有上帝情结不是一件好事。它可能导致操纵、权力斗争以及无法共情他人或为错误承担责任等破坏性行为。此外,它还可能导致关系问题并引发孤独感。
-
上帝情结是一种精神疾病吗?
虽然上帝情结不是一个正式认定的精神疾病,但它可以反映出自恋型人格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的部分特征。
-
有人可以摆脱上帝情结吗?
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获得对自己行为的洞察力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有可能摆脱上帝情结。通过正确的治疗计划和支持系统,有可能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并在生活中创造积极的变化。
请注意
上帝情结可以在任何关系中成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可能导致操纵、权力斗争以及无法共情他人或为错误承担责任。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表现出上帝情结的迹象,寻求专业帮助以创建更健康的关系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