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矛盾型依恋在儿童中的发展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儿童在他们的照顾者离开时会感到痛苦,但当照顾者回来时却无法安慰。焦虑矛盾型儿童害怕被抛弃,但又不能信任照顾者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焦虑矛盾型依恋是John Bowlb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不安全依恋风格之一。
据信,焦虑矛盾型依恋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类型,占大多数美国婴儿的7-15%(Cassidy & Berlin, 1994)。
Bowlby提出,儿童在早期生活中根据主要照顾者的养育方式发展出一种依恋风格。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可能持有负面的自我形象和积极的他人形象,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不值得,但通常对他人评价较高。
因此,他们通过试图从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认可和肯定来寻求自我接纳。他们可能还需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保持更高水平的接触和亲密感。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儿童可能会表达他们的同龄人并不像他们希望成为好朋友那样希望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们也可能害怕别人不爱他们或认为其他孩子在回避他们(Grady et al., 2021)。
此外,他们对依赖父母感到困扰,并且仍然努力取悦父母。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儿童可能具有的关键特征包括:
- 粘附照顾者
- 害怕陌生人
- 与照顾者分离时极度痛苦
- 心烦意乱时难以安慰
- 与其他儿童关系不佳
- 对环境探索有限
- 难以调节和控制负面情绪
- 一般显得焦虑
矛盾依恋的迹象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儿童在照顾者离开时会表现出痛苦,而在照顾者回来时则难以安抚。
儿童常常不确定是否可以依赖照顾者,可能会因为被遗弃而感到愤怒。
焦虑矛盾型儿童可能永远不知道照顾者是否会回应他们。因此,他们学会了爱和支持不会总是为他们存在。
分离时的焦虑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儿童在分离时很难放手。
他们在分离时可能会拒绝上学或由除主要照顾者以外的任何人照顾,并表现出极度的痛苦迹象。
例子:
- 在学校下车时哭泣、尖叫或粘住父母。
- 没有父母在场的情况下拒绝参加过夜聚会。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通常会发展出分离焦虑障碍(SAD)。这是一种通常在早期儿童期诊断的焦虑障碍。
患有SAD的儿童可能会因害怕与照顾者分离而拒绝上学,并在分离时经历极度的焦虑。
拒绝照顾者
尽管在分离时感到焦虑,但当照顾者回到儿童身边时,儿童往往会拒绝照顾者。
儿童可能会感到受伤、被拒绝和愤怒,无论照顾者给予多少安慰,这种悲伤都会持续。
例子:
- 推开父母。
- 当父母下班回家时转过身去。
- 重聚后不与父母进行眼神接触。
焦虑矛盾型儿童可能非常难取悦,任何人的行为都无法让他们满意。
探索受限
焦虑矛盾型儿童往往对自己的世界探索不安全。他们可能很难独自玩耍,而需要不断寻求照顾者的确认和关注。
例子:
- 只玩离老师最近的游乐设备。
- 没有熟悉的同伴在场时不加入小组或活动。
他们可能显得不合群,难以与同龄人建立友谊。
寻求关注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可能会有很多情绪爆发。为了保持与照顾者的联系,儿童可能会依赖情绪策略来寻求关注(Grady et al., 2021)。
在学校,儿童往往更关注人而不是任务。他们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在课堂上试图与他人和老师交谈,而不是专注于学习。
他们可能过于关注尝试获得和维持成人的注意,以至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和吸收指示,可能会反复提问以确保自己被注意到。
一旦获得了照顾者的注意,他们通常不愿意放手,担心再也得不到。因此,他们往往显得非常粘人。
依赖他人
焦虑矛盾型儿童往往过于焦虑,无法独自做任何事情,可能会不断寻求帮助。这包括无论去哪里都想要一个安全的人陪伴。
此外,这些儿童无法调节自己的需求,可能经常依赖他人来调节。
例子:
- 要求老师或朋友系鞋带。
- 需要父母或兄弟姐妹在场才能入睡。
矛盾依恋的原因
什么样的养育方式会导致矛盾依恋?
虽然不一定总是清楚为什么儿童会发展出矛盾依恋风格,但通常是由于照顾者的养育方式所致。
可能导致矛盾依恋风格的一些养育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不一致的养育
据认为,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人经历了不一致和不可预测的照顾者(Grady et al., 2021)。
养育不一致是指有时支持和响应儿童的需求,但在其他时候则不这样做。在其他时候,照顾者可能冷漠、不敏感或情感上不可用。
儿童可能会对总是发出混合信号的照顾者感到困惑。
这种不一致性使得儿童难以预测父母在任何时候的行为,从而导致更高的不安全感和焦虑。
情感疏远
情感上疏远或忽视的照顾者会让儿童感到不安全和不稳定。如果照顾者没有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在他们痛苦或焦虑时,这些感受可能会加剧。
如果照顾者忽视了儿童的需求,儿童可能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风格。
侵入性养育
侵入性的照顾者会对儿童给予过度的关注。
他们缺乏良好的情感界限,侵入儿童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过于强势。儿童可能会感到被照顾者窒息,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空间成长或做自己。
侵入性养育还包括镜像儿童。这是指照顾者反映儿童的感受,放大儿童的负面反应而不是安抚它。例如,如果儿童感到焦虑,照顾者也会变得焦虑;当儿童哭泣时,照顾者也会哭泣。
照顾者的“情感饥饿”
当照顾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寻求与儿童的情感或身体亲近时,这被称为满足他们的“情感饥饿”。
如果照顾者利用儿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可能会忽视儿童的情感和身体需求。这类照顾者也可能显得侵入性和过分关注儿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用儿童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真正给予爱和关怀。
因此,儿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习惯于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己的需求之上。
焦虑矛盾型照顾者
如果儿童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那么他们的照顾者很可能也有这种依恋风格。
这不太可能是遗传原因;而是行为模式在几代人之间的延续。
如果不解决儿童的不安全依恋,他们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同样焦虑矛盾的孩子。
焦虑矛盾型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往往难以调节情绪,导致心理适应不良(Scott Brown & Wright, 2003)。
这种依恋风格与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研究表明,焦虑矛盾型依恋与抑郁、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歇斯底里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自杀念头有关(Mikulincer & Shaver, 2012)。
具有这种依恋风格的青少年报告的整体症状水平通常高于安全型和回避型依恋(Cooper et al., 1998)。
前占依恋模式,对应于焦虑矛盾型依恋,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的精神病症状如妄想、多疑和幻觉有关。它还与更大的情感痛苦相关联。
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不一致的养育方式使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倾向于采用夸大痛苦以获得关爱的高激活策略(Kobak & Cole, 1994)。
这种持续的高度警觉和对威胁的关注被认为会加剧焦虑障碍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Mikulincer & Shaver, 2012)。
总体而言,研究表明,源于焦虑矛盾型依恋的情绪调节问题使个体更容易患上多种心理障碍。
常见问题
照顾者如何支持儿童变得更加安全?
没有完美的育儿方式,可能会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抚养一个安全依恋的儿童完全取决于儿童和照顾者。
然而,Brown和Elliott(2016)指出,照顾者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 确保儿童感到安全
- 确保儿童感到被看见和了解
- 安慰儿童
- 重视儿童
- 确保儿童感到被支持成为最好的自己
依恋风格是否普遍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依恋理论的许多基础研究基于美国样本。
例如,Mary Ainsworth的《陌生情境》(1970)研究仅使用了美国婴儿——其发现被推广用于解释所有婴儿的依恋。
这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研究。虽然在美国标准下被认为是“安全依恋”的表现方式可能如此,但这可能不是其他文化中的表现方式。
焦虑矛盾型成年人在浪漫关系中是什么样的?
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成年人在浪漫关系中可能表现为粘人。
他们可能渴望与伴侣建立情感亲密,但又担心对方不想与他们在一起。他们可能也难以接受边界,如果伴侣不在身边,会感到恐慌或恐惧。
同样,他们可能自尊心低,难以接受伴侣爱他们,并可能面临信任问题。
焦虑矛盾型儿童是否更容易发展出焦虑?
与在婴儿期安全依恋的儿童相比,焦虑矛盾型儿童在童年后期可能有更高水平的学校恐惧和社会恐惧(Bar-Haim et al., 2007)。
同样,婴儿期具有焦虑矛盾型依恋风格的儿童在青少年晚期被诊断为焦虑障碍的风险更高(Warren et al., 1997)。
参考文献
Ainsworth, M. D. S., Blehar, M. C., Waters, E., & Wall, S. (1978). 依恋模式:对陌生情境的心理学研究. Lawrence Erlbaum.
Baldwin, M.W., & Fehr, B. (1995). 关于依恋风格评分的不稳定性. 人际关系, 2, 247-261.
Bar-Haim, Y., Dan, O., Eshel, Y., & Sagi-Schwartz, A. (2007). 从早期依恋关系预测儿童的焦虑. 焦虑障碍杂志, 21(8), 1061-1068.
Bartholomew, K., & Horowitz, L.M. (1991). 年轻成年人的依恋风格:四分类模型的检验.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61 (2), 226–244.
Bowlby, J. (1969). 依恋与失落:第一卷. 依恋. 伦敦: Hogarth Press.
Brennan, K. A., Clark, C. L., & Shaver, P. R. (1998). 成人依恋的自我报告测量:综合概述. In J. A. Simpson & W. S. Rholes (Eds.), 依恋理论与亲密关系 (p. 46–76). The Guilford Press.
Brennan, K. A., & Shaver, P. R. (1995). 成人依恋维度、情绪调节和浪漫关系功能.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 21 (3), 267–283.
Brown, D. P., Elliott, D. S. (2016). 成人依恋障碍:全面修复的治疗. 纽约: W.W. Norton.
Caron, A., Lafontaine, M., Bureau, J., Levesque, C., and Johnson, S.M. (2012). 亲密关系的比较:评估年轻人对父母、朋友和浪漫伴侣的关系质量及依恋模式. 加拿大行为科学杂志, 44 (4), 245-256.
Cassidy, J., & Berlin, L. J. (1994). 不安全/矛盾型依恋模式:理论与研究. 儿童发展, 65 (4), 971-991.
Cooper, M. L., Shaver, P. R., & Collins, N. L. (1998). 依恋风格、情绪调节和青少年适应.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74(5), 1380.
Finzi, R., Cohen, O., Sapir, Y., & Weizman, A. (2000). 受虐儿童的依恋风格:一项比较研究. 儿童精神病学与人类发展, 31 (2), 113-128.
Grady, M. D., Yoder, J., & Brown, A. (2021). 儿童受虐经历、依恋、性犯罪:理论检验. 人际暴力杂志, 36(11-12), NP6183-NP6217.
Hazan, C., & Shaver, P. (1987). 浪漫爱情作为依恋过程的概念化.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52 (3), 511–524.
Kobak, R., & Cole, H. (1994). 依恋与元监控:对青少年自主性和心理病理学的影响.
Main, M., Kaplan, N., & Cassidy, J. (1985). 婴儿期、童年和成年期的安全性:向表征水平的转变. In I. Bretherton & E. Waters (Eds.), 依恋理论与研究的发展点. 儿童发展研究学会专刊, 50 (1-2), 66-104.
Main, M., & Solomon, J. (1986). 发现一种不安全-混乱/迷失方向的依恋模式. In T. B. Brazelton & M. W. Yogman (Eds.), 婴儿期情感发展. Ablex Publishing.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12). 依恋视角下的心理病理学. 世界精神病学, 11(1), 11-15.
Ponizovsky, A. M., Vitenberg, E., Baumgarten‐Katz, I., & Grinshpoon, A. (2013). 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的依恋风格和情绪调节:与症状和情感痛苦的关系. 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理论、研究与实践, 86(2), 164-182.
Warren, S. L., Huston, L., Egeland, B., & Sroufe, L. A. (1997). 儿童和青少年焦虑障碍与早期依恋. 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 36(5), 637-644.
Waters, E., Merrick, S., Treboux, D., Crowell, J., & Albersheim, L. (2000). 婴儿期和成年早期的依恋安全性:二十年纵向研究. 儿童发展, 71 (3), 684-689.
更多信息
Hazan, C., & Shaver, P. R. (1994). 依恋作为亲密关系研究的组织框架. 心理学探究, 5(1), 1-22.
McCarthy, G. (1999). 依恋风格与成人爱情关系和友谊:一项研究有风险的女性群体. 英国医学心理学杂志, 72(3), 305-32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善杂志》. 如何阻止依恋不安全破坏你的爱情生活.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