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妄想:定义、类型、原因和管理
在心理学中,妄想是指尽管有相反的证据但仍持续存在的信念。它们通常与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严重抑郁症有关。妄想可能涉及广泛的主题,并且对逻辑推理或相反的证据具有抵抗力。
患有妄想的人可能认为自己受到迫害、监视或被外部力量控制,或者他们具有特殊的能力或权力。这些信念可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和干扰。治疗可能包括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药物,以管理症状并改善整体福祉。
妄想可能是由于对事件的误解,也可能涉及某种程度的偏执。
妄想可以是奇特的或非奇特的。奇特的妄想是指关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信念,例如,某人被外星人绑架并克隆的信念。
然而,非奇特的妄想是指可能真实存在的信念,例如,某人被跟踪、有人爱上他们或配偶出轨的信念。
什么是妄想性障碍?
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至少一个月的持续非奇特妄想为特征的状况(Joseph & Siddiqui, 2023)。这些现实受损的信念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但即使有相反的证据,仍然坚信不疑。与精神分裂症中的幻觉不同,没有其他精神病症状。
被诊断为妄想性障碍的人可能会经历现实的妄想,例如认为自己被欺骗或阴谋针对,但这些妄想通常是高度夸张或不真实的。
通常,患有妄想性障碍的个体会按照社会规范社交和功能,一般不会表现出异常行为,这使得从外界角度来看很难识别这种状况。
因此,妄想性障碍与其他存在妄想的精神病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不同,因为这些条件的其他症状会影响个体的功能。
妄想性障碍影响大约0.02%的人口(Kalayasiri et al., 2019)。发病通常发生在中年,患病率在40-49岁之间达到高峰,但也有从青年到老年的情况。
特定类型的妄想显示出性别差异,例如,色情妄想在女性中更常见,而迫害和嫉妒妄想在男性中更常见。
妄想的类型
许多不同类型的妄想可以由妄想性障碍体验到。
一些妄想的类型
妄想性障碍的类型基于所体验妄想的主要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妄想只是许多类型中的一部分,妄想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及其具体情况而异。
情色妄想
这种类型的妄想是指相信某人(通常是名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爱上了个体。例如,经历这种妄想的人可能认为,名人通过他们主演的电视节目向他们传递秘密信息。
这种妄想类型中,跟踪行为很常见,因为个体可能会试图与他们认为爱自己的人取得联系。
夸大妄想
这种妄想是指个体有一种过度膨胀的价值感、知识、财富、才能、权力或名声,尽管缺乏证据。
夸大妄想涉及相信个体拥有特殊的能力、超能力,或者与神或名人有特殊的关系。
例如,患有夸大妄想的人可能认为自己做出了重要的发现,或者是被宗教实体派遣来拯救世界的。
迫害妄想
这种妄想是指个体或其亲近的人正在被监视、跟踪、下药、欺骗或虐待。
他们可能认为有人计划伤害他们或其亲近的人,因此可能会反复向法律当局投诉。
嫉妒妄想
这种类型的妄想是指个体认为浪漫伴侣或配偶不忠,尽管缺乏证据证明这一点。
个体可能认为他们的伴侣在不在他们面前时会与秘密情人见面,或是在给秘密情人发送消息。
躯体妄想
这种妄想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正在经历身体感觉、身体功能障碍或患有某种医学疾病。
例如,他们可能坚信自己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或皮肤下有寄生虫,尽管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点。
混合型
当个体经历的妄想不符合单一类别,或同时经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妄想时,这会被标记为混合型或未具体说明类型的妄想。
病因和风险因素
尽管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来说明妄想的原因,但研究人员对可能导致妄想发作的潜在原因或风险因素有一些想法。
遗传学
遗传学可能在某人发展出妄想症中起作用,因为那些有家庭成员患有带有妄想的精神病的人更有可能自己也发展出妄想。
例如,患有妄想症或精神分裂症的父母更有可能有一个孩子也会患上这些病症之一。
感觉障碍
妄想症在那些视觉或听觉受损的人中更为常见。
如果某人在视力或听力方面存在问题,他们可能更容易依赖于对现实的不准确感知,如果他们无法正确地看到事物的话,尽管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有这些障碍的人。
这并不是说所有感觉障碍的人都会经历妄想,也不是所有患有妄想症的人都有感觉障碍。
生物学原因
妄想的产生也可能有一些生物学原因。Joyce(2018)通过研究经历过中风的患者的病例,调查了妄想的病理生物学。
研究发现,一些右外侧前额叶皮层发生局灶性中风的人出现了妄想。大脑的这一部分已知与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有连接,并接收来自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输入。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动机、愉悦和奖励中发挥作用。失调的多巴胺已被发现与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风险有关,因此表明错误的多巴胺信号可能是妄想形成的前兆。
Devinsky(2009)的一项进一步研究发现双侧额叶和右半球大脑与妄想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这个控制感知和思维的大脑区域受损,可能导致左半球过度活跃。研究人员建议,这可能会导致左语言中心“创造一个故事”,由于右侧损伤而无法与现实对比、纠正和自我监控。
因此,这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现实,导致妄想抵抗的发生。
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因素可能有助于妄想的发展或加剧,例如:
- 压力生活事件:经历创伤或压力事件,如虐待、暴力或丧失,可能会增加发展出妄想的风险。
- 社交隔离:缺乏社交支持和社会隔离可能有助于妄想的发展,因为社交隔离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感到偏执和不信任。
- 物质使用:物质使用,特别是像安非他明或致幻剂这样的药物,可能在某些个体中触发妄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环境因素可能有助于妄想的发展,但它们本身不一定导致妄想。
其他条件
Nygaard、Sonne 和 Carlsson(2017)的一项研究发现,许多发展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人也发展出了妄想,特别是迫害型妄想。
虽然这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患有 PTSD 的人,但这暗示创伤和压力与妄想的发作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除了妄想症之外,妄想也可能是由其他心理健康状况引发的症状,例如:
- 老年痴呆症
- 心境障碍
- 帕金森病
- 精神分裂症
- 产后精神病
- 物质诱发的精神病
归因偏差
研究还调查了归因偏差与妄想形成和维持的关系(Humphreys & Barrowclough,2010)。
这指的是倾向于为积极事件做出内部归因(将因果归因于自己),但为消极事件做出外部归因(责怪外部原因)。
研究表明,这种夸大的自利归因偏差存在于一些有迫害妄想的个体中,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尊(Bentall,2019)。
然而,后来的研究质疑这种偏差是否特定于妄想,还是精神病中的更普遍应对策略的一部分(Humphreys & Barrowclough,2010)。
综述还强调了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受到跨研究使用的归因风格测量问题的限制(Zhu 等,2017)。
虽然归因偏差可能与某些患者妄想有关,但发现的关联并不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检查显性和隐性的归因倾向,使用稳健的方法。
解决归因偏差仍然可以为干预措施提供信息,帮助患者调整他们的推理方式。
如何管理妄想
考虑因素
理解和处理妄想可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尤其是当经历这些妄想的人不认为他们的信念是基于现实时。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有妄想症状的人可能会抵制寻求治疗,这使得初始治疗变得困难。
在妄想并不显著扰乱日常生活的情况下,个人可能不会认为治疗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亲人以温和和支持的方式鼓励他们寻求治疗可能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如果他们的妄想使他们处于风险之中。
总体而言,重要的是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经历妄想的人,并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一个最能支持他们福祉的治疗计划。
妄想的治疗可以包括药物和心理治疗。
药物
推荐的主要药物类型是抗精神病药。这些药物已被证明对许多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妄想患者部分改善了症状。
典型的抗精神病药是用于阻断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的药物,多巴胺被认为与妄想的发展有关。
自1950年代以来,这些药物已被用于治疗精神健康状况,其中一些包括:
- 氯丙嗪(Thorazine)
- 氟奋乃静(Prolixin)
- 硫利达嗪(Navane)
- 匹莫嗪(Trilafon)
- 氟哌啶醇(Haldol)
- 三氟拉嗪(Stelazine)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一种较新的药物类型,也用于治疗妄想症,但副作用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少。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大脑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受体起作用,似乎在治疗妄想症的症状方面更有效。一些这类药物包括:
- 氯氮平(Clozaril)
- 阿立哌唑(Abilify)
- 阿塞那平(Saphris)
- 伊潘立酮(Fanapt)
- 利培酮(Risperdal)
- 奥氮平(Zyprexa)
- 卡利拉嗪(Vraylar)
- 齐拉西酮(Geodon)
其他可能用于治疗妄想症的药物还包括抗抑郁药和镇静剂。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伴随妄想出现的抑郁或焦虑情绪。
对于经历高度焦虑或因妄想而难以入睡的个体,可以使用镇静剂。
然而,必须注意药物的使用,因为每种药物都有副作用,只有在专业人员的处方下才能使用。
心理治疗
最后,心理治疗也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或单独使用,帮助个体管理和应对妄想带来的压力。
有几种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妄想症。以下是一些例子:
-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专注于识别和挑战无益思维模式和行为的疗法。在妄想症的情况下,CBT可能有效地挑战和改变个体的妄想信念(Sitko et al., 2020)。
- 心理动力学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侧重于探索和解决无意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妄想症的情况下,心理动力学疗法可用于探索导致妄想发展和维持的潜在情感和心理因素。
-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涉及与个体及其家庭成员一起工作,以解决可能对个体妄想产生影响的人际动态和沟通模式。
- 团体治疗:团体治疗涉及与有类似经历或挑战的一组个体一起工作。在妄想症的情况下,团体治疗可以为个体提供一个支持和验证的环境,让他们探索和处理自己的经历。
-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利用接受和正念策略以及承诺和行为改变过程来增加心理灵活性。研究表明ACT在管理精神病症状方面有效(Burhan & Karadere, 2021)。
需要注意的是,对妄想症最有效的治疗类型可能因个体及其特定需求和情况而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可以与个体合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最好地支持他们的福祉。
应对妄想的技能
除了正式的心理治疗外,发展应对技能可以帮助那些与妄想作斗争的人管理困难的症状。
有用的技能包括正念以将自己扎根于当下;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平衡愉快的活动;当妄想恶化时携带安全计划;同伴支持小组以减少孤立感;向亲人寻求现实检验;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自我照顾;以及练习自我同情。
即使妄想持续存在,建立应对工具箱也可以减轻其干扰和痛苦。
正念有助于你在妄想威胁要压倒你时保持在当下。自我照顾在症状波动时提供稳定性。研究表明,基于正念的干预措施可能减少某些人的妄想症状(Ellett, 2023)。
同伴支持减少了孤独和疏离感。亲人可以提供客观的反馈而不带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这些技能成为终生宝贵的资源。即使妄想继续存在,应对策略也允许个体在面对挑战时追求意义。
你或你的亲人需要心理健康支持吗?
美国
联系国家自杀预防生命线,获取训练有素的辅导员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你或你的亲人处于立即危险中:https://suicidepreventionlifeline.org/
1-800-273-8255
英国
联系撒玛利亚会,获取训练有素的辅导员的支持和帮助:https://www.samaritans.org/;电子邮件 jo@samaritans.org 。
全年365天24小时开放(此号码免费拨打):
116-123
重新思考心理健康:rethink.org
0300 5000 927
参考文献
Bentall, R. P. (2019). 认知偏差和异常信念:迫害妄想模型的认知偏差。《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心理学》,337-360。
Burhan, H. Ş., & Karadere, E. (2021). 社区心理健康中心监测的精神病患者的接纳与承诺疗法的有效性:六个月随访研究。《Alpha Psychiatry》,22(4),206。
Devinsky, O. (2009). 妄想误认和重复:右脑病变,左脑妄想。《Neurology》,72(1),80-87。
Drake, M. E. (n.d.). 妄想障碍 DSM-5 297.1 (F22)。Theravive。检索自:https://www.theravive.com/therapedia/delusional-disorder-dsm–5-297.1-(f22)
Ellett, L. (2023). 精神病的正念:当前证据、未回答的问题和未来方向。《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治疗、研究和实践》。
Humphreys, L., & Barrowclough, C. (2010). 归因风格、防御功能和迫害妄想:症状特异性或一般应对策略?《英国临床心理学杂志》,49(2),231–246。
Joseph, S. M., & Siddiqui, W. (2023). 妄想障碍。In StatPearls [Internet]. StatPearls Publishing.
Joyce, E. M. (2018). 器质性精神病:妄想的病理生物学和治疗。《CNS神经科学与治疗》,24(7),598-603。
Kalayasiri, R., Kraijak, K., Mutirangura, A., & Maes, M. (2019).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偏执都表现出类似的LINE-1部分甲基化谱,后者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中更为明显。《精神分裂症研究》,208,221-227。
Nygaard, M., Sonne, C., & Carlsson, J. (2017). 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难民的次级精神病特征: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BMC精神病学》,17(1),1-11。
Sitko, K., Bewick, B. M., Owens, D., & Masterson, C. (2020). 精神病认知行为疗法(CBTp)的时间效应:CBTp对妄想的有效性已提高。《Schizophrenia Bulletin Open》,1(1),sgaa023。
Zhu, C., Sun, X., & So, S. H. W. (2017). 信念僵化与妄想维度之间的关联:两种评估信念灵活性方法的元分析综述。《英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6(1),59–81。
相关文章
参考文献
请注意,上述内容已经按照您的要求翻译成了中文,并保持了原始格式。如果您有其他需要翻译的内容或进一步的要求,请随时告知。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