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与回避型依恋

焦虑型与回避型依恋

焦虑型与回避型依恋

依恋理论由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和玛丽·艾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发展,提供了对个体如何形成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洞察。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是依恋理论中识别出的两种主要依恋风格。

回避型依恋描述了人们在亲密关系和依赖他人方面的舒适程度。焦虑型依恋反映了人们对被重要他人抛弃、拒绝和忽视的恐惧程度。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 特征是高程度的回避型依恋。他们通常在情感亲密方面有困难,并优先考虑独立性。

他们在分享情感和脆弱性时较为保守。他们倾向于保持个人空间,当他人过于接近时可能会感到不适。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 倾向于有高程度的焦虑型依恋。这些个体在关系中往往渴望持续的亲密感,并可能因任何感知到的情感距离而挣扎。

具有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倾向于更公开和强烈地表达情感。他们会频繁地寻求伴侣的肯定和认可,当他们的关注和爱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可能会感到痛苦。

焦虑型与回避型依恋的区别

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是在亲密关系中与他人相处的不同模式。

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都被认为是不安全依恋风格,因为它们涉及在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不适或焦虑。

然而,每种依恋风格表达这种恐惧的方式有显著差异。

虽然本文将讨论依恋风格的标准定义和典型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不是固定的类别,个体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型和回避型的倾向。

以下是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一些关键区别:

对亲密关系的态度

具有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个体倾向于在关系中渴望并寻求高水平的情感亲密。他们经常担心伴侣的可得性,如果感知到任何情感距离可能会感到不安全。

他们始终担心他人不会回应他们对亲密的需求或提供他们想要的亲近感。

另一方面,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个体对情感亲密更为不适,可能会主动避免。他们重视独立性,当感知到伴侣过于接近时可能会感到不安或窒息。

对抛弃或拒绝的恐惧

焦虑型个体对抛弃和拒绝有深深的恐惧。当他们感知到关系受到威胁时,可能会变得焦虑、黏人,并寻求伴侣的安慰以减轻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伴侣会离开他们或不像他们希望的那样爱他们。

回避型个体倾向于对依赖有恐惧,会通过与伴侣保持距离来应对对独立性的威胁。

他们认为他人最终会抛弃和拒绝他们,因此当感到与某人过于接近时可能会通过情感上或身体上的退缩来反应。

情感表达

具有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倾向于更强烈地表达情感。他们可能会公开分享自己的感受,经常寻求伴侣的肯定和安慰。

他们也可以更直言不讳地谈论关系问题。

回避型个体在表达情感和需求时通常较少。他们可能会淡化自己的感受,在讨论关系问题或脆弱性时有困难。

因此,回避型依恋中承诺问题较为普遍,因为这些个体在他人过于接近时会感到不适。

对承诺的态度

焦虑型个体通常渴望承诺,可能急于进入长期关系。他们可能担心伴侣的承诺,如果伴侣对关系的热情不高会感到不确定。

回避型个体则倾向于在承诺方面挣扎。他们可能犹豫进入或维持长期、稳定的承诺关系,因为他们害怕失去独立性。

信任问题

信任问题在不安全依恋风格中较为常见。

由于对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可能难以相信伴侣真正关心他们并会保持承诺。

他们对抛弃的迹象高度警觉,如果注意到任何感知到的距离会变得怀疑伴侣。

回避型个体认为他人最终会拒绝他们。他们不相信他人能够响应他们的需求,因此依赖自己照顾自己和自给自足的能力。

沟通风格

焦虑型个体倾向于开放且强烈地表达情感。他们喜欢深入的对话,可以在情感层面上建立亲密关系并了解对方。

相比之下,回避型个体通常有强烈的界限以保持情感距离。他们更喜欢轻松、愉快的对话而不是深入、情感化的对话。

通常,他们不会透露太多关于自己、情感或过去的信息。

应对机制

焦虑型个体可能通过寻求安慰、讨论问题或积极追求伴侣的关注和爱来应对关系压力。

冲突可能触发焦虑型个体的过度激活策略。他们可能会变得黏人、要求过高和占有欲强,以确保伴侣的亲近和爱。

回避型个体可能通过情感上或身体上保持距离、参与自我安抚活动或在感到压力过大时将注意力从关系中转移开来应对。

他们可能会推开伴侣并拒绝沟通,因为强烈的感情表现会使他们感到痛苦。

关系满意度

具有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由于不断担心抛弃和对安慰和亲密的强烈需求,可能会体验到较低的关系满意度。

他们对任何感知到的拒绝或忽视的高度敏感可能导致情感动荡和关系中的不安全感。

具有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也可能体验到较低的关系满意度,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情感亲密方面的不适和不愿开放。

他们对独立性的需求和对依赖的恐惧可能在关系中造成情感距离。此外,他们对更深层次情感纽带的犹豫可能导致伴侣感到被拒绝或不重要,从而导致进一步的不满。

照顾

就像孩子在遇到麻烦时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一样,成年人在面临困境时也会向配偶、家庭成员和朋友寻求支持。

在成年期,浪漫伴侣通常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提供者,也是亲密成人关系中的主要依恋对象。

焦虑型个体通常对伴侣或孩子的感情需求非常敏感。因此,他们可能会密切关注所爱之人的福祉,并寻求提供持续的支持和肯定。

他们可以迅速回应所爱之人感知到的困扰,并可能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而非自己的需求。

然而,这可能导致过度活跃的照顾。这指的是对他人问题过度情感介入的自我中心需求。它可能导致侵入性、控制性或时机不当的支持提供,通常与求助者的需要不符(Mikulincer & Shaver, 2007)。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可能会在伴侣不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即使在低压力情况下也是如此。

回避型个体通常在情感亲密方面有困难,在照顾角色中可能显得情感疏远。

他们倾向于表现出不适和不感兴趣,并且难以理解伴侣的感受(Shaver & Mikulincer, 2002)。他们可能优先考虑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给自足,而不是向他人提供情感支持。

当伴侣或孩子处于困境时,他们不太可能提供安慰或情感支持,这可能导致所爱之人感到被忽视或不受支持。

此外,回避型照顾者可能难以公开表达爱和情感。他们可能难以传达照顾意图或提供身体上的关怀。

总结

焦虑型依恋风格 回避型依恋风格
自我认知 经常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并对被抛弃有强烈的恐惧
对他人看法 通常认为他人不可靠,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情感表达 倾向于高度情感化,快速表达情感,甚至显得黏人
亲密关系 寻求高水平的亲密和认可,经常显得过于依赖
应对冲突 在冲突中害怕被拒绝和抛弃;可能变得过于迁就、迎合或攻击性

具有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是否相互吸引?

具有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个体相互吸引并形成关系并不罕见。然而,关于依恋风格和伴侣偏好的研究尚无定论。

一些研究(例如,Baldwin et al., 1996)支持“相似性假设”,该假设认为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依恋风格相似的伴侣。

其他研究(例如,Collins et al., 2002)支持“互补假设”,该假设认为人们选择能确认其依恋相关期望的伴侣。

例如,焦虑型个体偏好回避型伴侣,因为这确认了他们对他人疏远且无法满足其情感需求的期望。

另一个被称为“依恋安全感假设”(Latty-Mann and Davis, 1996)的假设认为,无论依恋风格如何,每个人都会偏好具有安全依恋风格的伴侣。

一项综述发现,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基于相似性和依恋安全感假设做出决定。也就是说,他们偏好与自己依恋风格相似或安全的伴侣。

然而,他们还发现,当涉及到长期维持关系时,人们更偏好能确认其依恋相关期望的伴侣(即互补假设)。

为什么会这样?

研究人员建议,在初始吸引阶段,人们更重视潜在伴侣的期望可用性和响应性。

例如,回避型个体可能偏好同样回避或具有更安全依恋风格的人。

然而,随着关系的发展,伴侣如何影响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变得更为重要。

这可以通过人们偏好熟悉和“安全”的事物来解释。换句话说,当人们确认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对他人看法(即使是负面的)时,感觉更准确和可靠。

尽管不同依恋风格之间的吸引力可能导致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关系往往伴随着独特的挑战。依恋风格的差异可能导致关系中的沟通不畅、误解和情感起伏。

然而,通过自我意识、沟通和愿意解决依恋动态,不同依恋风格的夫妻可以建立更健康、更安全的关系。

Julia Simkus 编辑了本文。

参考文献

Holmes, B.M. & Johnson, K.R. (2009). 成人依恋与浪漫伴侣偏好:综述. 社会和个人关系杂志, 26 (6-7), 833-852.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05). 依恋理论与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探索情感反应的依恋相关动态. 人际关系, 12(2), 149-168.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07). 成年期依恋:结构、动态与变化. 纽约:Guilford Press.

Simpson, J.A., Steven, R.W. (2017) 成人依恋、压力与浪漫关系. 当代心理学观点. 13: 19-24.

Vollmann, M., Sprang, S., & van den Brink, F. (2019). 成人依恋与关系满意度:对伴侣感激的中介作用. 社会和个人关系杂志, 36(11–12), 3875–3886.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