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恋者看到你哭泣时,他会如何反应?
虚假共情
在爱情轰炸阶段,自恋者可能会表现出非常共情和支持的样子,因为他们想赢得你的信任。
例如,他们可能会听你讲几个小时,问问题,并显得对你的人生非常感兴趣。当你告诉他们任何痛苦的过去经历时,他们会提供支持和共情。
他们似乎很在乎,你会觉得可以信任他们,于是放下防备。但最终这种表面的共情会消失,他们甚至可能用你告诉他们的信息来对付你。
某些类型的自恋者,如利他型或社群型自恋者,以被看作是共情和无私而自豪。
然而,在这层伪装之下,是一个冷酷的内心,不惜一切代价寻求认可和赞扬。这不是真正的共情,而是操纵人们屈服并产生虚假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他们的目标是让你将他们视为你的知己和救世主,因为这使他们处于一个强大的位置。
他们甚至可能是造成痛苦的人,然后操纵你相信他们在拯救你。
例如,你的朋友和你的男朋友亲吻了,你发现了。
他们没有道歉也没有承认背叛,而是告诉你:“我只是在帮你!我在测试他的忠诚,证明他是个渣男。你应该感谢我!”
权力与控制
当自恋者看到你因他们所做的事情而哭泣时,这会给他们一种权力和控制感。无论对方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能提升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自恋供给。
他们希望成为你关注的中心,并需要感觉自己对你和你的情绪有控制权。因此,看到你因他们所做的事情而哭泣会确认他们有控制权,并让他们感到强大。
例如,你一个人在家等你的伴侣,他已经晚归好几个小时了。你觉得很伤心,因为他最近经常加班,花更少的时间和你在一起。他进门时甚至没有打招呼。
这让你泪流满面,你开始在厨房桌上哭泣。他走过来问:“怎么了?”你告诉他,你觉得不重要且被忽视,因为他似乎不再关心你了。
表面上他可能会反驳你的话,但在内心,他感到得意,就像“哇,我真的把她掌控住了”。
变得愤怒
自恋者在看到你哭泣时可能会变得愤怒,这取决于具体情况。这可能引发强烈的羞耻感或失去对他人及其自身情绪的控制感。为了重新获得控制并抑制羞耻感,他们可能会以攻击性的方式作出反应。
如果你经常哭泣,他们可能会觉得烦人,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共情来理解和关心你的情绪。
他们可能厌倦了假装在乎,或者对你的“软弱”感到厌恶,说:“别总是哭,你真烦!”或“你真是个爱哭鬼,坚强点。”
看到你因与他们无关的事情(例如与朋友争吵)而哭泣也可能激怒他们。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注意力中心地位被夺走了,失去了对你的控制。
他们可能会变得攻击性、贬低你,并威胁说:“别哭了,否则我给你一个真正值得哭的理由!”
如果他们觉得你在指责或责怪他们,因为他们认为这挑战了他们的自大和权力地位,他们也可能会生气。
例如,你和自恋的伴侣争吵,因为你发现他在出轨。他们玩起了惯用的煤气灯操纵游戏,让你停止哭泣。
你突然爆发,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错!你毁了这段关系——我之所以哭泣都是你的错!”他们可能觉得你把他们逼到了绝境或挑战了他们的权威,因此变得暴怒。
扮演受害者
如果自恋者觉得你哭泣是在指责或责怪他们,他们可能会试图逆转角色,扮演受害者。
自恋者即使明显是错误的一方也无法承担责任。他们生活在一个幻想世界中,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从不会犯错。
承担责任会让你哭泣意味着他们不够完美,所以他们拒绝这样做,并反过来指责你。
例如,一位同事总是抢你的功劳,并向管理层散播关于你的谣言。这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你决定与她对质。
当你解释你的立场时,由于沮丧和愤怒,你开始哭泣。
你的同事说:“我不敢相信你会认为我会做这些事情。你哭得这么夸张!你只是嫉妒我的成功——你是在陷害我!为什么每个人总是针对我?”
开始大笑
一些自恋者,尤其是具有反社会特质的人,有一种称为“对比共情”的现象。这意味着他们会发现大多数人在悲伤或担忧的情况下会感到好笑。因此,当这些类型的自恋者看到你哭泣时,他们会感到好笑。
例如,你不得不安乐死你的狗,自然会感到非常难过。你回到家,没有了狗,开始哭泣。
你的伴侣问:“你怎么了?”你告诉她发生了什么。她突然大笑起来,说:“拜托,那只是只蠢狗。你可以再养一只。”
给予冷战
考虑到他们缺乏真诚的共情,一些自恋者在看到你哭泣时不会作出反应。
当没有激励时,他们对关心和支持他人的能力非常低。因此,当你哭泣且与他们无关时,他们可能完全无动于衷,忽略你。
例如,你爸爸走进房间,看到你在哭泣。他要么直接走过你身边,要么问:“现在又怎么了?”你解释说在学校发生了糟糕的事情。
他耸耸肩,说:“就这事?”然后摇着头走开了。
兴奋
一些自恋者在看到某人伤心哭泣时会感到兴奋。这被称为达克里菲利亚,如果是出于支配和控制的动机,可能是施虐性的。
施虐性的达克里菲利亚会在通过身体或情感痛苦让伴侣哭泣时感到兴奋。
一些达克里菲利亚者则在看到某人哭泣时无论原因是什么都会感到兴奋,即这与控制无关,他们只是看到眼泪就会兴奋。
参考文献
di Giacomo, E., Andreini, E., Lorusso, O. & Clerici, M. (2023). 共情在自恋型人格障碍中的阴暗面. 精神医学前沿, 14.
Greenhill, R. & Griffiths, M.D. (2015). 慈悲、支配/顺从和翘起的嘴唇:对泪液嗜好的主题分析. 国际性健康杂志, 27, 337-350.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