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的心理学
《英雄主义的心理学》
英雄是天生还是后天培养的?
英雄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充满敬仰,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观。只需看看大量的超级英雄电影就能明白,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重视和热爱英雄。
但是,在面对巨大危险时,是什么驱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做出英雄行为?这个问题正是英雄心理学的核心所在,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英雄主义。
定义英雄主义
从严格的字典意义上来说,英雄主义被定义为采取勇敢行动。例如,冲进燃烧的大楼去救里面的孩子。然而,在心理学领域,英雄主义的定义因心理学家或研究者而异。
根据一项文献综述,来自不同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指出,英雄是指:
- 提升和增强他人的生活
- 模范展示社会道德、价值观和美德
- 保护他人
其他人认为,英雄主义的定义更为主观,是“见仁见智”。他们认为,英雄主义的定义会根据一个人的价值观、个人偏好、生活阶段甚至成熟程度而有所不同。
英雄主义的例子
也许最能理解英雄主义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际例子来看。当我们环顾四周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义例子。
- 2023年11月6日,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地区,一名警察被称作英雄,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名在危险冰冷的水中翻船并呼救的皮划艇手。听到她的呼救声后,Pierce Krouse警官脱下装备,游到女子身边,把她放在皮划艇上,然后把她们都带回岸边。
- 2023年3月,5岁的Easton Spann因其在祖母癫痫发作时采取行动而被授予美国红十字会勇气奖,并被宣布为英雄。Spann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在祖父的指导下,他能够打开门锁,开门并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 Tescha Hawley因其用自己的抗癌经历帮助她所在社区中与癌症抗争的人而被宣布为2023年CNN年度英雄之一。Hawley通过她在2017年创立的Day Eagle Hope项目来实现这一目标。该项目不仅为人们提供急需的支持,还提供新鲜食物、化学成瘾帮助以及作为预防自杀风险青少年的一种方式的马术治疗。
英雄主义的心理学
为什么像上述提到的人会成为英雄?这些个体是否有任何英雄主义的特征?这些问题正是英雄心理学试图回答的问题。以下是与英雄心理学相关的几种理论。
“大H英雄主义”与“小h英雄主义”
心理学教授Frank Farley区分了所谓的“大H英雄主义”和“小h英雄主义”。大H英雄主义涉及潜在的巨大风险,如受伤、入狱甚至死亡。另一方面,小h英雄主义则涉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情:帮助他人、善良和维护正义。这些通常不涉及我们自身的个人风险。
Farley认为,导致涉及个人风险的英雄行为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冒险行为和慷慨。那些为了服务他人而冒生命危险的人自然更有可能采取更大的冒险,并且他们也拥有大量的同情心、善良、同理心和利他主义。
天性与教养
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归结为古老的问题——天性与教养。英雄主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质,还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理论认为,人类和动物更可能帮助那些与他们有遗传关系的人,这一概念被称为亲缘选择。通过帮助那些与我们有相同基因的人,我们确保这些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可能性。
另一些人则认为英雄主义是可以学习的。英雄想象项目基于这一理念,通过结合心理学研究、教育和社会活动来“创造日常英雄”。
互惠利他主义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他人做出英雄行为的原因之一是基于互惠原则的概念。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互惠利他主义。根据互惠利他主义,我们帮助他人是为了期待有一天他们会反过来帮助我们。
其他影响因素
那些不依赖于帮助亲戚或期望某种回报的利他主义呢?在这种情况下,情境、文化和个性变量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在人们采取英雄行动后,他们经常声称自己不是英雄。他们只是做了任何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人会做的事情。
在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那些具有某种心态的人,能够在困难情况下自信和道德地行动,当紧急情况发生时,他们倾向于立即无意识地行动。
什么导致某人不成为英雄?
同样的情境力量可以激发一些人采取英雄行动,但也可以阻碍另一些人不去帮助。当危机发生在很多人面前时,我们会陷入不作为的陷阱,认为会有人提供帮助,这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由于他人的存在分散了个人责任,我们认为会有人承担英雄的角色。有些人可能也有使他们不表现出利他和英雄行为的性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