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皮亚杰理论中的适应
适应是个体调整到新信息和经验的能力。学习新信息本质上是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以便更有效地在世界上生存。
二十世纪瑞士心理学家和遗传认识论学者让·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概述了四个智力成长阶段。这些阶段包括感觉运动(0至2岁)、前运算(2至7岁)、具体运算(7至11岁)和形式运算(11岁及以上)——然而,每个阶段开始的年龄可以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发展,认知技能包括思考、推理和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皮亚杰认为,婴儿出生时已经拥有非常基本的认知结构,随着他们体验环境,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构建。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形成对世界的心理表征,称为图式。每个单独的图式就像智能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构建块——是一种组织知识的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图式的适应就是指导认知发展的关键过程之一。适应过程本身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发生:同化 和 顺应。
皮亚杰的图式与学习
图式是基于个人主动参与环境而形成的对世界的心理表征。这个概念最早由Frederic Bartlett于1932年描述,皮亚杰将其纳入他的认知发展理论。
图式的不断发展和适应发生在人们学习和理解新信息的过程中,在幼儿早期,图式迅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式数量和复杂性都会增加。
图式对于如何吸收和组织新信息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图式可以在处理信息、理解和应用学到的概念以及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图式在现实生活中的运作示例是,孩子第一次看到狗并学习什么是狗。下次当孩子再次看到狗时,他们可以使用现有的图式来识别它。
通过同化进行适应
在同化过程中,人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并且通常能够将其融入到他们已有的想法和概念中。有时新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整合到现有的图式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会变得容易。
想象一下有一个心理数据库。当信息能放入数据库中现有类别时,它可以快速且轻松地被整合到适当的位置。
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总是完美地运行,尤其是在幼儿时期。这里有一个经典例子:想象一个非常小的孩子第一次看到狗。如果孩子已经知道什么是猫,他们可能会认为狗是一只猫:因为它符合他们对猫的已有图式,因为两者都是小型、有毛且有四条腿的动物。纠正这样的错误通常需要通过下一个适应过程,即 顺应。
通过顺应进行适应
在顺应过程中,人们通过改变他们的心理表征来处理新信息,以适应新信息。当人们遇到完全新或挑战他们已有观念的信息时,他们往往需要形成新的图式来容纳信息,或者修改他们现有的心理分类。
这就像试图向数据库添加信息,却发现没有现成的类别可以让这些新数据适配。为了将这些新数据整合进数据库,你必须创建一个新的类别或修改现有的类别。
毫不奇怪,顺应过程往往比同化困难得多。人们往往抗拒改变他们的图式,尤其是涉及改变根深蒂固的信念时。
在前面的例子中,最初把狗误认为是猫的孩子可能会注意到这两种动物之间的关键差异。一种会吠叫,另一种则会喵喵叫;一种喜欢玩耍,另一种则想整天睡觉。一段时间后,孩子会通过为狗创建一个新的图式并在同时更新他们对猫的现有图式来适应新的信息。
平衡
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是持续且动态的,因为我们不断地与不断变化和演化的环境互动。然而,在持续的同化和顺应工作之间,存在一些时刻,我们的现有图式与环境相匹配,我们可以有效地处理环境中的所有信息。不需要学习新的东西来有效处理信息并相应地行为。这就是所谓的 平衡,一种精神上的平衡状态。
自然地,当我们下次遇到新的或让我们困惑的对象或情况时,就会进入一种 失衡 状态,我们会立即产生动机去尽快学习,以便消除因 不理解 而产生的不愉快感觉。这时,这些适应过程又会重新启动。
总结:认知发展中的适应过程
适应过程是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一过程促进了每个发展阶段的成长。
图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发生变化,因为人们经历新的事物。通过同化和顺应的适应过程,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吸收新信息,形成新的观念或改变现有的观念,并采用新的行为,使他们更好地准备应对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