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理论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邻近原则?

邻近原则在心理学中描述了相邻事物之间形成关系的方式。

格式塔心理学中,邻近原则是几个格式塔感知组织原则之一,它指出人们倾向于将靠近在一起的事物视为一组。

在社会心理学中,邻近原则表明,在物理环境上更接近的人比那些更远的人更容易形成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邻近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由一群20世纪初的德国心理学家创立,他们试图解释人类如何感知视觉信息。这群人确定,人类会自动对所看到的东西施加结构,确保我们更可能以整体对象而非分散的碎片来理解我们的世界。

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描述了我们如何组织和解释形状、物体、颜色和其他任何我们感知到的元素。这些原则被称为格式塔原则,因为“格式塔”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形状”。

其中一条原始的格式塔原则是邻近原则(或法则),它声称彼此靠近的事物看起来比距离较远的事物更相关。邻近对我们视觉感知有显著的影响,甚至可以覆盖其他因素,如颜色或形状的相似性。

邻近原则的例子

考虑这篇文章。句子被组织成段落。因此,你看每一段时都会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即使我将每个段落中的每隔一句话写成红色,你仍然会将每个段落作为一个单元阅读,而不是先读所有黑色的句子再读所有红色的句子。

基于邻近的组织方式可以覆盖任何基于类似颜色的组织方式。

然而,请记住,邻近原则和其他格式塔感知组织原则并不是不可动摇的真理,而是我们用来快速理解所见之物的启发式方法,或者说是心理捷径。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有助于防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因大量视觉信息而超载。然而,这也可能导致误解。

例如,想想一张照片,一根路灯似乎从一个人的头上长出来。当有人拍这张照片时,路灯可能在他们身后很远的地方,但我们把人的头和路灯归为一组,因为三维空间被压缩成了二维图像。在二维图像中,它们看起来像一个单一实体。

心理学中的图形-背景知觉

社会心理学中的邻近原则

有趣的是,正如我们的视觉感知倾向于将靠近的事物视为相关一样,物理上靠近的人自然也更有可能相互建立关系。这是社会心理学中广泛研究的现象。

尽管邻近的影响是无意识的,但研究表明它对人们的互动和关系形成有强烈影响。虽然这意味着你更有可能与居住和工作在同一城市的人建立关系,但这比这还要具体。

例如,在同一办公室或教室里,坐得更近的人比那些坐得更远的人更容易建立关系。因此,人们可能更愿意与他们的实验伙伴在学校或下一个隔间里的同事建立友谊,而不是与其他人建立友谊。

社会建构是如何运作的

邻近原则的研究

早期关于邻近原则的研究之一是由Festinger、Schacter和Back对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相对同质的学生进行的。他们发现,学生们更有可能与住在同一宿舍的其他学生建立友谊。此外,学生们更有可能与隔壁住的学生建立亲密友谊,而不是住在两扇门之外的学生。

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可能可以用单纯曝光效应来解释,该效应认为反复接触一种刺激,包括另一个人,可以导致对该刺激的隐性偏好。因此,除了其他变量的干扰外,由于近距离经常接触而看到彼此的人可能会开始更喜欢彼此,而不是离得更远的人。

一些研究表明,尽管人们更有可能与身体上更接近的人建立关系,但这些关系并不总是积极的。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人们更有可能不喜欢住在附近的人。虽然友谊也被证明依赖于身体上的接近,但友谊需要频繁的面对面接触才能蓬勃发展。相反,即使住在附近的人很少见面,也会产生厌恶感。

因此,与附近的人进行积极互动可以导致积极的人际关系,而附近的人的不良行为会导致负面的人际关系。

邻近原则的潜在问题

虽然根据社会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描述的邻近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对象乃至人们如何形成关系,但也需要注意它也可能导致问题。

例如,假设你在一个学生群体相对同质的学校,因此只与那些在种族和阶级等因素上与你相似的人建立友谊。这可能导致刻板印象和对可能不同的他人的不宽容。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邻近原则通过确保学校、办公室和其他地方有来自不同背景、性别、种族和阶层的多样化人群,从而提高容忍度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