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如何诊断?寻求诊断是否值得?
自闭症如何诊断?
自闭症是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列出的特定行为和特征进行诊断的。
DSM-5对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两个主要类别:社交沟通和社会互动中的持续缺陷(标准A)和受限、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标准B)。
要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个人必须在标准A中表现出所有三种症状,并且在标准B中至少表现出四种症状中的两种。
这些症状必须从早期儿童期开始存在(标准C),并导致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重要功能障碍(标准D)。此外,这些症状不应更好地由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来解释(标准E)。
DSM-5还包括严重程度说明符,以根据个人的适应功能指示所需的支持水平,以及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的说明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DSM-5标准为诊断提供了框架,但自闭症的表现可能在个体之间有显著差异。
因此,即使有人被描述为需要低支持,因为他们可以全职工作并独立生活,这也不会减少他们在其他生活领域的巨大困难。同样,如果某人被描述为需要高支持,这也不会减少他们的能力和优势。
自闭症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和行为,其强度和表现各不相同。以下是评估者可能寻找的自闭症个体的一些表现示例:
社交沟通和互动:
- 社交情感互惠方面的困难,例如在发起和维持对话方面遇到挑战,减少分享兴趣和情感
- 非言语沟通方面的差异,包括在眼神接触(例如,难以维持眼神接触)、有限的面部表情和理解及使用手势和身体语言方面的困难
- 发展、维持和理解关系方面的挑战,例如调整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交朋友和对同龄人的兴趣
受限和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
- 刻板或重复的运动、物体使用或言语,如手拍打、排列玩具、回声言语(重复词语或短语)和特异的语言
- 对一致性的坚持,对常规的僵化依从或仪式化的行为模式,如对小变化的极度痛苦、过渡困难、僵化的思维模式和对可预测性的需求
- 极度受限、固定的兴趣,具有高强度或焦点,如对不寻常物体的强烈依恋或过度狭窄的兴趣
- 对感觉输入的超反应或低反应,或对环境感觉方面的显著兴趣,如对疼痛或温度的明显漠视、对特定声音或质地的不良反应、过度嗅闻或触摸物体以及对光线或运动的视觉着迷
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的迹象在个体之间可能有很大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为他们发展和学习新技能。一些自闭症个体可能表现出更微妙的迹象,而另一些则可能有更明显的特征。
此外,这些迹象的存在及其显眼程度可能受到认知能力、语言技能和共病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掩饰症状
还应注意,‘掩饰’在自闭症个体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他们成年后被诊断时。
掩饰是神经多样性个体(如患有ADHD的人)常用的一种策略,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隐藏部分神经多样性来‘融入’并被接受。
因此,如果某人在隐藏自闭症特质方面变得非常熟练,这可能会使识别自闭症变得非常困难。掩饰的一个例子是在对话中强迫眼神接触并展示‘社交适当’的面部表情,即使这样做感觉不自然。
自闭症特质伪装问卷(CAT-Q)也可能在诊断过程中使用,以识别由于能够掩饰自闭症特质而不符合标准的自闭症个体。
在我的自闭症评估过程中,我被要求完成CAT-Q,可能是因为我提到了参与特定的掩饰行为,而且在评估过程中我可能无意中进行了掩饰。
自闭症评估的期望
全面的自闭症诊断评估通常涉及一个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包括医生、心理学家、言语语言病理学家和职业治疗师。
评估过程可能因个体的年龄和具体的临床环境而异。
评估通常从彻底审查个体的发展史、医疗史和家庭史开始。护理人员或家庭成员可能会被采访,以收集有关个体早期发展、社交互动、沟通技能和行为模式的信息。
进行结构化的观察和评估,以评估个体的社交沟通、社交互动和行为特征。
可能会使用标准化工具,如自闭症诊断观察时间表第二版(ADOS-2)和修订版自闭症诊断访谈(ADI-R),以收集信息并评估自闭症症状的存在。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多学科团队将考虑鉴别诊断并排除个体症状的其他可能解释。然后,团队将整合从各种来源收集的信息,确定个体是否符合DSM-5的自闭症诊断标准。
儿童评估
对于儿童,评估可能涉及更多的基于游戏和观察的方法,以评估他们的社会沟通、游戏技巧以及与看护者和同伴的互动。
认知、语言和适应功能评估也可能进行,以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并识别任何共病状况。
成人评估
在成人中,评估过程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自我报告、与家庭成员或看护者的访谈以及对过去医疗和教育记录的审查。
可能会进行认知能力、适应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全面了解个体的优势和挑战。
在我接受自闭症评估时,我被问及了许多关于我生活的领域的问题。我被问及了关系、我如何与他人沟通、我的特定兴趣、我喜欢在空闲时间做什么、我如何解读他人的情绪以及我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我建议在参加评估之前写下您想提及的具体事项,以免忘记任何事情。
评估后
评估结束后,团队将向个体及其家庭提供反馈,讨论诊断结果、干预和支持服务的建议,以及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或治疗的共病状况。
可能需要持续监测和随访,以确保个体在生活各个阶段获得适当的支持和适应措施。
自闭症的共病状况
自闭症个体经常表现出共病的精神和医学状况,这可能使诊断过程复杂化。
常见的共病包括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障碍、抑郁、强迫症(OCD)和癫痫。
这些共病的存在可能使得确定个体的症状主要由自闭症还是其他状况引起变得困难。例如,社交困难可能归因于社交焦虑障碍,而不是自闭症。
在考虑自己可能是自闭症之前,我一生中一直在与焦虑和抑郁作斗争。特别是,我非常社交焦虑。回想起来,我认为我是因为自闭症而社交焦虑。我认为很多时候,不同的状况会相互作用和影响,这一切变得非常混乱,很难确定是什么导致了什么。
一个全面的评估,考虑个体症状的起始、进程和性质,对于准确识别和区分自闭症与其他障碍至关重要。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协作护理对于管理自闭症个体和共病状况的复杂需求至关重要。
获得自闭症诊断是否值得?
获得自闭症诊断对个体及其家庭可能既有好处也有弊端。
对于儿童,早期诊断可以及时获得干预和支持服务,这可能改善长期结果。
诊断还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独特需求,并为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适当适应措施进行倡导。
对于成人,诊断可能提供一种解脱感和验证,以及获得工作场所或高等教育环境中支持服务和适应措施的途径。
然而,一些个体可能担心与自闭症诊断相关的潜在污名,或者觉得一个标签无法完全捕捉到他们的经历。
有些人可能出于多种原因自我诊断为自闭症,包括经济障碍或长时间的等待名单。
最终,追求诊断的决定是一个个人的选择,应在咨询医疗保健提供者并考虑个人情况和目标的基础上做出。
对我来说,我主要是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而寻求诊断。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时,有许多未解的问题,我想知道自闭症是否是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现在我有了诊断,我觉得我的生活实际上是有意义的。
DSM标准的问题
虽然DSM-5的自闭症诊断标准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但与这些标准相关的几个问题和限制可能会影响自闭症的准确识别和理解。
语言和术语:
DSM-5使用的语言通常令人困惑且基于病理。通过关注缺陷和负面症状,手册可能无法充分捕捉到与自闭症相关的独特优势和积极特质。
这种基于缺陷的语言可能导致对自闭症的污名和误解,而不是促进神经多样性肯定的观点。
自闭症的异质性:
自闭症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状况,个体之间存在广泛的表型和不同程度的严重性。
DSM-5的标准可能无法充分捕捉这种多样性,导致不符合“典型”自闭症特征的个体被误诊或漏诊。
使用严重程度规格(即1级、2级或3级)也可能简化自闭症的复杂性质,未能考虑到每个个体的独特挑战和支持需求。
性别偏见:
DSM-5的自闭症标准主要基于对男性自闭症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制定。
因此,标准可能无法充分捕捉女性自闭症的独特表现,她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机制,如掩饰或伪装自闭症特征。
这种性别偏见可能导致女性自闭症的漏诊或误诊。
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
DSM-5的自闭症标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自闭症特征的表现和识别。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会规范、沟通方式和育儿实践的差异可能影响自闭症的感知和诊断。
此外,来自不利社会经济背景的个体可能面临获取适当诊断服务的障碍,导致延迟或错过诊断。
共病状况:
如前所述,许多自闭症个体还患有共病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焦虑障碍、抑郁和ADHD。DSM-5的标准没有提供明确的指导来区分自闭症和共病状况的症状,这可能导致自闭症的误诊或漏诊。
依赖行为观察:
DSM-5的标准严重依赖可观察的行为和特征,这可能无法充分捕捉自闭症个体面临的内部体验和挑战。
一些自闭症个体,尤其是那些有较强语言能力的人,可能学会掩饰或补偿其自闭症特征,使得临床医生仅凭行为观察难以准确评估和诊断自闭症。
神经多样性视角的有限纳入:
DSM-5的自闭症标准没有充分纳入神经多样性视角,该视角将自闭症视为人类神经认知功能的一种自然变异,而不是障碍或缺陷。
通过主要关注缺陷和损害,DSM-5可能无法充分认识到自闭症个体的优势、才能和独特视角。
尽管DSM-5的自闭症标准作为诊断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但认识到其局限性和需要更全面、神经多样性肯定的方法来理解和支持自闭症个体至关重要。
持续的研究、自闭症社区的投入以及向优势视角的转变可以帮助改进诊断过程,促进对自闭症更准确和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Adams, H. L., & Matson, J. L. (2016). History and purpose of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of autism. In J. Matson (Ed.), Handbook of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p. 1–9). Springer.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27171-2_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https://doi.org/10.1176/appi.books.9780890425596
Cole, C. L., & Telesford, A. E. (2023). Autism. In M. M. Perfect, C. A. Riccio, & M. A. Bray (Eds.), Health-related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guidebook for educato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2nd ed., pp. 127–136).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doi.org/10.1037/0000349-015
Dawson, G. (2008). Early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brain plastic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0(3), 775–803. https://doi.org/10.1017/S0954579408000370
Johnson, C. P., Myers, S. M., &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uncil o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2007).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Pediatrics, 120(5), 1183–1215. https://doi.org/10.1542/peds.2007-2361
Lever, A. G., & Geurts, H. M. (2016). Psychiatric co-occurring symptoms and disorders in you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6(6), 1916–1930. https://doi.org/10.1007/s10803-016-2722-8
Lord, C., Rutter, M., DiLavore, P. C., Risi, S., Gotham, K., & Bishop, S. (2012). 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second edition (ADOS-2).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Lord, C., Rutter, M., & Le Couteur, A. (1994). 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 A revised version of a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caregivers of individuals with possible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4(5), 659–685. https://doi.org/10.1007/BF02172145
Maenner, M. J. (2023).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1 sites, United States, 2020. MMWR. Surveillance Summaries, 72.
Pellecchia, M., Dickson, K. S., Vejnoska, S. F., & Stahmer, A. C. (2021). The autism spectrum: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y. In L. M. Glidden, L. Abbeduto, L. L. McIntyre, & M. J. Tassé (Eds.), APA handbook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Foundations (pp. 207–237).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doi.org/10.1037/0000194-009
Thomas, R. P., Coulter, K. L., & Fein, D. A. (2023).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G. G. Brown, T. Z. King, K. Y. Haaland, & B. Crosson (Eds.), APA handbook of neuropsychology: 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conditions: Accepted science and open questions (pp. 707–724).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https://doi.org/10.1037/0000307-033
其他资源
引用来源
本文翻译自以下网站:
simplypsychology.org
使用声明
本文仅供教育和参考用途。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