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反射?
它是如何工作的、需要了解的术语和例子
经典条件反射由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发现,这是一种无意识或自动学习的过程。此学习过程通过将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联系起来来创建一个条件反射。简单来说,经典条件反射涉及在自然发生的反射之前放置一个中性刺激。
伊万·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在这些实验中,中性信号是声音,自然发生的反射是狗闻到食物后流口水。通过将中性刺激(声音)与无条件刺激(食物)联系起来,仅凭声音就能引发流口水的反应。
非常感谢 / Joshua Seong
虽然经典条件反射不是由心理学家发现的,但它对心理学中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学派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发生在环境交互中,并且环境塑造了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定义
经典条件反射——有时也称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使用几个不同的术语来帮助解释学习过程。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将有助于理解经典条件反射。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刺激是指引发自动反应的刺激或触发器。例如,冷风会让你打寒颤,那么冷风就是无条件刺激;它会引发一个不自主的反应(打寒颤)。
中性刺激
中性刺激是一种不会产生影响的刺激。例如,如果你听到风扇的声音但没有感觉到风吹,那么这不会引发任何反应。这就是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是一种曾经是中性刺激但在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后能引发反应的刺激。如果你以前并不在意狗,但被狗咬了一口之后,每次看到狗都会感到恐惧,那么狗就成了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反应是指在无条件刺激存在时自动发生的反应或无需思考就会产生的反应。如果你闻到喜欢的食物并开始流口水,流口水就是无条件反应。
条件反应
条件反应是指在不存在任何反应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反应。回到被狗咬的例子,被咬后对狗的恐惧是条件反应。
1:18
点击播放以了解更多关于经典条件反射
这段视频由Ann-Louise T. Lockhart博士审核。
经典条件反射如何工作
经典条件反射涉及在两个刺激之间建立一种关联,从而形成一种习得反应。这一过程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条件反射前
条件反射的第一部分需要一个自然发生并自动引发反应的刺激。例如,闻到食物的气味自然会让人流口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刺激的例子。
在这一阶段,无条件刺激(UCS)会导致无条件反应(UCR)。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自然并自动引发流口水的反应(无条件反应)。
在这个阶段,还有一个中性刺激,它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直到它与无条件刺激配对。
让我们更仔细地看看这个阶段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
- 无条件刺激是在没有任何学习的情况下自然且自动引发反应的刺激。例如,当你闻到最喜欢的食物时,你会立即感到饥饿。在这个例子中,食物的气味是无条件刺激。
- 无条件反应是在无条件刺激存在时自然发生的未学习反应。在我们的例子中,闻到食物的气味后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应。
在条件反射前阶段,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配对。然后引入一个中性刺激。
第二阶段:条件反射期间
在经典条件反射过程的第二阶段,之前中性的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配对。由于这种配对,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形成。
在这个阶段,之前中性的刺激变成了已知的条件刺激(CS)。受试者现在已经被条件化来对这种刺激作出反应。条件刺激是一种先前中性的刺激,在与无条件刺激建立关联后,最终会触发条件反应。
在我们前面的例子中,假设当闻到最喜欢的食物时,你也听到了哨子的声音。尽管哨子声与食物气味无关,但如果哨子声与气味多次配对,听到哨子声最终会引发条件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哨子声就是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期间阶段涉及反复配对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最终,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
第三阶段:条件反射后
一旦条件反射建立,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会引发条件反应,即使没有无条件刺激。这种引发的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应。
条件反应是对先前中性刺激的习得反应。在我们的例子中,听到哨子声时感到饥饿就是条件反应。
在条件反射后阶段,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可引发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心理学中的五个关键原则
行为主义者描述了与经典条件反射相关的几种不同现象。有些元素涉及最初建立反应,而另一些则描述了反应消失的过程。以下是对五个关键原则的更详细说明。
习得
习得是学习的初始阶段,此时反应首次建立并逐渐加强。在经典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刺激反复配对。
正如您可能记得的,无条件刺激是那种自然且自动引发反应而不需任何学习的刺激。在建立关联后,受试者将在先前中性刺激(现在称为条件刺激)出现时开始产生反应。此时我们可以说该反应已被习得。
一旦反应建立,您可以逐步强化该反应以确保其被充分习得。
消退
消退是指条件反应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失。在经典条件反射中,这发生在条件刺激不再与无条件刺激配对时。
例如,如果食物的气味(无条件刺激)与哨子声(条件刺激)反复配对,哨子声最终会引发饥饿的条件反应。然而,如果食物的气味不再与哨子声配对,条件反应(饥饿)最终会消失。
自发恢复
有时,一个习得的反应会在一段时间内突然重新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自发恢复。
例如,如果一只狗被训练在听到铃声时流口水,然后停止强化这种行为,反应会变得消退。经过一段不呈现条件刺激的休息期后,再次听到铃声时,动物会自发恢复先前习得的反应。
如果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不再关联,自发恢复后的消退会迅速出现。
泛化
刺激泛化是指条件刺激在习得反应后引起相似反应的倾向。例如,如果狗在听到铃声时学会流口水,那么动物也会对类似的声音表现出相同的反应。
在约翰·B·沃森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中,一个小孩子被训练对白色的鼠类感到害怕。孩子展示了刺激泛化,对其他白色毛绒玩具以及沃森自己的头发也表现出害怕。
分化
分化是指区分条件刺激与其他未与无条件刺激配对的刺激的能力。
例如,如果铃声是条件刺激,则分化能力使个体能够分辨铃声与其他相似的声音。因为个体能够区分这些刺激,他们只会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例
在实验和现实环境中观察经典条件反射过程的操作可以帮助理解。下面是一些经典条件反射的应用实例。
恐惧反应
约翰·B·沃森的小阿尔伯特实验是恐惧反应的一个例子。孩子最初对白鼠没有任何恐惧,但经过多次将老鼠与恐怖的声音配对后,孩子开始在听到老鼠声音时哭泣。
在条件反射前,白鼠是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是恐怖的声音,无条件反应是听到声音时产生的恐惧反应。
通过反复将老鼠与无条件刺激配对,白鼠(现在是条件刺激)引发恐惧反应(现在是条件反应)。
这个实验说明了恐惧症如何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单一配对中性刺激(如狗)与令人恐惧的经历(如被狗咬)就能形成持久的恐惧症(如害怕狗)。
味觉厌恶
另一个经典条件反射的例子是味觉厌恶的发展。研究人员约翰·加西亚和鲍勃·科林格首先注意到这种情况,他们观察到,暴露于使人恶心的辐射的啮齿动物在辐射与有味道的水一起呈现后,会对有味道的水产生厌恶反应。
在这个例子中,辐射代表无条件刺激,恶心代表无条件反应。在配对后,有味道的水成为条件刺激,而因单独接触有味道的水而产生的恶心成为条件反应。
后来的研究表明,这种经典条件反射厌恶可以通过一次配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形成。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条件刺激(如食物的味道)在几小时后才呈现无条件刺激(如恶心的原因),味觉厌恶也可以发展。
为什么这样的关联如此快速形成?如果动物吃了一种使其生病的食物,它需要避免未来再次食用这种食物以避免生病甚至死亡,这具有生存优势。
这是一个生物准备性的例子。某些关联更容易形成,因为它们有助于生存。
在一个著名的实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有毒物质注射到绵羊尸体中,这种毒物会使郊狼生病但不会杀死它们。研究的目标是帮助养羊人减少因郊狼捕杀而损失的羊的数量。
这项实验不仅降低了羊的死亡率,还导致一些郊狼对羊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以至于它们会避开带有羊气味的地方。
组织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在商业和市场营销中也有应用。例如,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产品、企业或品牌的积极态度。尽管这种联系可能没有直接联系,但创造这种联系可能会促使人们购买某些产品,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对其有利的看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一定像巴甫洛夫的狗那样反应。有很多实际因素会影响关联和结果。
然而,这种方法仍然对研究人员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且在现代心理学中有其相关性。
实际上,人们并不完全像巴甫洛夫的狗那样反应。有许多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经典条件反射。例如,许多驯狗师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技术来帮助人们训练宠物。
这些技术也有助于帮助人们应对恐惧症或焦虑问题。治疗师可能会反复将引发焦虑的情境与放松技巧配对,以建立关联。这样一来,患者在面对焦虑情境时就能学会放松而不是感到紧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应用经典条件反射,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或恐惧。通过将引发焦虑的情况(如在众人面前表演)与愉快的环境配对,学生可以学会新的关联。这样,他们就不会在这些情境下感到紧张和不安,而是能够保持放松和平静。
常见问题
-
谁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
伊万·巴甫洛夫发现了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热衷于生理学,甚至因他的研究获得了金牌。正是在他担任生理实验室主任的位置上,他开始将生理学研究与反射反应和调节联系起来。
-
为什么经典条件反射被认为是一种隐性记忆的形式?
隐性记忆是一种无需思考就可以回忆的记忆。经典条件反射使用这种自动记忆来建立与中性刺激的关联。这种联想是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习得的。
了解更多:隐性记忆与显性记忆
-
哪些治疗方法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的原则?
行为疗法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的原则来帮助人们改变负面行为。这种治疗方法的理念是,我们从环境中学习。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是两种类型的行为疗法。
了解更多:什么是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