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心理社会发展指南
心理社会发展指南
心理社会发展指南
主动性 vs. 内疚:心理社会发展第三阶段
主动性 vs. 内疚是 Erik 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发生在学龄前,大约在3到5岁之间。在主动性 vs. 内疚阶段,孩子们开始通过指导游戏和其他社交互动来控制和支配世界。
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一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事件。
概述:
- 心理社会冲突:主动性 vs. 内疚
- 主要问题: “我是好的还是坏的?”
- 基本美德:目的
- 重要事件:探索、游戏
什么是主动性?
在Erikson理论的背景下,主动性是指“真正自由的企业感,在社会层面表现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努力。”
在实践中,这看起来像是孩子热衷于尝试新任务,与朋友一起加入或提出活动,并在游戏中使用新技能。孩子开始学习他们可以控制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主动性的益处
发展主动性的孩子渴望尝试新活动和体验而不害怕失败。他们学习什么是可以控制的,什么是不能控制的。当他们犯错误时,他们不会感到内疚;他们明白只需要再试一次。通过自己尝试和探索自己的能力,他们可以发展雄心和方向。
孩子如何发展主动性?
在这个阶段,游戏和想象力变得非常重要。被赋予自由和鼓励去玩耍有助于孩子对控制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兴奋。
什么是内疚?
内疚是对未能成功完成任务感到羞耻,在成人面前引起烦躁,或者在尝试某事时感到尴尬。
在这一阶段经历内疚多于主动性的小孩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抵制尝试新事物。
第三阶段的成功与失败
这一阶段的成功依赖于主动性与内疚之间的健康平衡。主动性带来一种目标感,可以帮助发展领导技能;失败导致内疚。基本上,没有在这个阶段发展主动性的小孩可能会害怕尝试新事物。当他们确实尝试某件事时,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做错了。
然而,如果照顾者限制了身体和想象游戏的尝试,儿童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自我发起的努力是一种尴尬。
如何培养主动性?
孩子们需要通过规划活动、完成任务和面对挑战来开始控制和支配环境。在这个阶段,照顾者的鼓励探索和帮助孩子做出适当的选择非常重要。
那些不鼓励或轻视孩子的照顾者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羞愧并变得过度依赖他人的帮助。
这个阶段有时会让父母和照顾者感到沮丧,因为孩子们开始更多地控制他们玩的朋友、参与的活动以及处理不同任务的方式。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可能希望引导孩子做出某些选择,但孩子们可能会抵制并坚持自己做出选择。
尽管这有时会导致冲突,但重要的是给孩子机会自己做决定。当然,父母必须继续执行安全边界并通过建模和强化鼓励孩子做出好选择。
如何限制内疚?
为了帮助防止内疚感,照顾者可以鼓励孩子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在这一阶段,父母和教师避免过度批评、嘲笑和轻视非常重要,并鼓励孩子通过实践和坚持不断尝试。鼓励孩子的自然好奇心而不加评判或急躁至关重要。
过度指导的孩子可能会在发展主动性方面遇到困难,并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来自Verywell的一句话
学龄前是Erikson的主动性 vs. 内疚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开始以小方式控制他们的环境。尝试新事物会带来失败的风险。当孩子没有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坚韧和坚持时,内疚感和主动性都会减少。然而,成功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个孩子,他们在失败任务后不会放弃,而是继续尝试。
常见问题
-
主动性 vs. 内疚发生在哪个年龄?
Erik Erikson的主动性 vs. 内疚阶段发生在学龄前。它从大约3岁开始,并在大约5岁时过渡到下一阶段(勤奋 vs. 劣势)。
-
如何与处于主动性 vs. 内疚阶段的孩子合作?
当孩子尝试新任务时,照顾者应该积极和支持。如果孩子在一个给定的任务中失败,照顾者应该教他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并鼓励孩子再次尝试。
-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有哪八个阶段?
Erik Erikson将心理社会发展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 第一阶段:信任 vs. 不信任
- 第二阶段:自主 vs. 羞愧和怀疑
- 第三阶段:主动性 vs. 内疚
- 第四阶段:勤奋 vs. 劣势
- 第五阶段:认同 vs. 困惑
- 第六阶段:亲密 vs. 孤独
- 第七阶段:生产性 vs. 停滞
- 第八阶段:完整 vs. 绝望
-
如何发展主动性 vs. 内疚?
孩子们通过有机会探索、发起活动和做出选择来发展主动性 vs. 内疚。如果没有这些机会,孩子可能会产生内疚感。
-
主动性 vs. 内疚的一个例子是什么?
一个有助于建立主动性 vs. 内疚的活动示例是孩子发起一个游戏。能够选择并进行游戏使孩子有一种主动性,并帮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