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理论

人格心理学

特质理论如何描述我们的个性

特质如何决定我们的差异?

特质理论认为,人们具有某些基本特质,正是这些特质的强度和激烈程度决定了个性的差异。特质理论是人格研究的主要理论领域之一。特质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广泛的特质组成的。

继续阅读以了解特质是如何定义的以及提出了哪些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四种特质理论:

  • 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 卡特尔的16因素人格模型
  • 艾森克的三维模型
  • 五因素人格模型

什么是特质?

特质是一种人格特征,必须满足三个标准:它必须是一致的、稳定的,并且在人与人之间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定义,特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点,导致个体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家对人格的看法,包括他们如何定义特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与其他人格理论(如心理动力学疗法或人本主义理论)不同,特质理论专注于人格之间的差异。

特质的组合和互动形成了独特于每个人的个性。特质理论专注于识别和衡量这些个体人格特点。

如果有人让你描述一个亲密朋友的人格,你会说些什么?一些可能会想到的描述性术语包括“外向”、“善良”和“平静”。所有这些都是人格特质。

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第一个特质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在1936年提出的。奥尔波特发现,一本英语词典中包含了超过4000个描述不同人格特质的词语。他将这些特质分为三个层次: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首要特质是罕见且占主导地位的,通常在晚年发展出来。它们往往在如此大的程度上定义一个人的性格,以至于他们的名字成为其性格的代名词。例如,描述性术语如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唐·胡安和基督般的品质。

你是否拥有黑暗三合人格特质?通过这个测试来找出答案

中心特质

这些一般特征构成了基本的人格基础。虽然中心特质不如首要特质那样突出,但它们描述了你可能用来描述另一个人的主要特征。诸如“聪明”、“诚实”、“害羞”和“焦虑”等描述都是中心特质。

次要特质

次要特质有时与态度或偏好有关。它们往往只在某些情况下或在特定条件下出现。一些例子包括公开演讲焦虑或排队时的不耐烦。

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卡特尔的16因素人格模型

特质理论家雷蒙德·卡特尔从奥尔波特最初的4000多个特质列表中减少了主要人格特质的数量至171个。他这样做主要是通过消除不常见的特质并合并共同的特征。

接下来,卡特尔对大量样本进行了这171种不同特质的评级。使用一种称为因子分析的统计技术,他确定了密切相关的术语,并最终将他的名单减少到16个关键人格特质。其中包括支配、完美主义、推理和自我依赖。

根据卡特尔的说法,这16个特质是所有人格的来源。他还开发了最广泛使用的人格评估工具之一,即16项人格因素问卷。

艾森克的三维人格模型

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认为人格有生物学基础,基于三个普遍特征建立了一个人格模型。

内向/外向

内向涉及注意力转向内在体验,而外向则与关注外部事物和环境有关。高内向的人可能是安静和保留的,而高外向的人(通常拼写为“外向”)可能是社交和开朗的。

你是内向还是外向?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

艾森克的这一维度与情绪波动和情绪稳定相关。神经质特质指的是一个人容易变得不安或情绪化的倾向,而稳定则指的是情绪状态保持恒定的倾向。

精神变态

后来,在研究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后,艾森克添加了一个被称为精神变态的人格维度。高精神变态特质的人往往难以应对现实,可能是反社会的、敌对的、缺乏同情心和操纵性的。

五因素人格模型

卡特尔和艾森克的理论都受到了相当多的研究。这使得一些理论家相信卡特尔关注了太多特质,而艾森克关注得太少。因此,一个新的特质理论——通常被称为“五大因素”理论——应运而生。

这种五因素人格模型代表了构成人类人格的五个核心特质。尽管研究人员经常对每个维度的具体标签有不同的看法,但它们通常被描述为:

  • 宜人性:合作和关心他人的程度
  • 尽责性:思考和结构化程度
  • 外向性:社交性和情绪表达程度
  •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和情绪复原力程度
  • 开放性:冒险和创造力程度

你的主要特质是什么?试试我们的测试

我们的快速免费人格测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主要的人格特质及其可能影响的行为。

此人格测试由Rachel Goldman博士、FTOS审阅。

特质理论的批评

大多数理论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可以根据人格特质来描述人们。然而,理论家们继续就构成人类人格的基本特质数量进行辩论。虽然特质理论比某些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更具客观性,但它也有弱点。

特质理论最常见的批评集中在特质往往是行为的不良预测指标。即使一个人在特质评估中得分很高,他们在不同情境下也不一定会表现出这种特质。另一个问题是,特质理论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具有某种特质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会表现出一种行为,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最后的想法

对人格及其塑造每个人的因素的研究是引人入胜的。那些在这个领域研究的人有不同的观点。然而,他们确实相互借鉴,并且理论家倾向于完善前辈的工作,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常见现象。

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每个人都有主宰我们人格的某些特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特质。此外,我们的特质会随时间变化,并且受到经验的影响。

常见问题

  • 什么是领导特质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非领导者所不具备的某些特质。其中一些特质是基于遗传(显现特质),而另一些则是基于经验(有效性特质)。

    了解更多:关于领导特质理论

  •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潜在特质?

    根据潜在特质理论,这些特质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存在。潜在特质的例子包括与智商和冲动性相关的特质。

  • 特质理论的局限性是什么?

    一个特质的识别可能因研究者而异。这使得特质在应用该理论时难以测量。特质理论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具有某种特质的个体在某些情境下会以一种方式行事,而在另一种情境下却以另一种方式行事。

  • 为什么特质理论很重要?

    人格特质理论为人格的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种概念化的方式。这可以让研究人员探索不同的特质,包括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行为。它还可以帮助心理学家开发评估工具,使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