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什么是整体论?
心理学家如何使用整体论来理解行为
在心理学中,整体论是一种关注从整体视角看待事物的方法。它常常与还原论形成对比,后者则试图将事物分解为其最小部分。这种方法认为,只有当我们把事物视为一个整体时,才能真正理解其各个组成部分。
整体论概述
就心理学而言,整体观点建议我们应该将心灵视为一个单元,而不是试图将其分解为它的各个部分。每个单独的部分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但它也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作。
整体论的基本原则是,人们不仅仅是其各个部分的总和。为了理解人们的思考方式,整体观点强调不仅要关注每个独立组件的功能,还要看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采用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认为,重要的是要观察所有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
心理学中的整体论
作为一种理解系统的途径,整体论不仅用于心理学,还应用于其他领域,包括医学、哲学、生态学和经济学。总结整体论核心思想的一个关键短语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例如,在整体医学领域,重点在于治疗人的健康的所有方面,包括身体症状、心理因素和社会影响。
为了理解和解释人们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整体论提出需要考虑整个个体。不是只关注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需要认识到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彼此影响。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整体可能会拥有涌现特性。这些是在整体中存在但在观察个别部分时无法观察到的质量或特征。
以人类大脑为例。大脑包含数百万个神经元,但仅通过观察每一个单独的神经元并不能告诉你大脑能做什么。只有通过从整体角度观察大脑,即观察所有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才能了解信息是如何传递的、记忆是如何存储的以及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即使观察大脑的其他方面,如各个结构,也不能真正讲述整个故事。只有采取更全面的方法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有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事实上,神经学领域最早的争论之一就是大脑是否是同质的,不能进一步分解(整体论),或者某些功能是否被定位在特定的大脑区域(还原论)。
今天的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大脑的某些部分确实会以特定方式运作,但这些个体部分会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不同的功能。
整体论的应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能会采用整体论方法来考虑不同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整个个体。最广泛来看,整体论会考虑可能影响行为或功能的所有影响因素。
例如,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可能会考虑个体的环境(包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社交联系(包括朋友、家人和同事)、背景(包括童年经历和教育水平)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包括当前健康状况和压力水平)。
这种分析的目标不仅是考虑每个变量如何影响整体幸福感,还要看到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彼此的。
在其他情况下,整体论可能更加集中。社会心理学家努力理解群体的行为。有时,群体的反应不同于个人,因此从整体角度观察群体行为可以评估可能出现的特性。
整体论的好处
就像还原论方法一样,整体论也有其优点和缺点。例如,整体论在某些时候可以帮助心理学家看到他们原本可能忽略的事情。而在其他情况下,关注整体可能会导致他们忽视一些细节。
整体论的一些主要好处包括:
它结合了许多因素
整体论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它允许研究人员评估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多个因素。不是仅仅关注问题的一个小部分,而是研究所有可能的因素。
这种做法最终有助于找到能够解决所有影响个体健康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解决方案。这有时比分别处理较小部分更有效。
通过从整体上看待人,医疗保健提供者可以解决可能影响个体感觉的所有许多因素,包括他们的头脑、身体和环境。
它着眼于大局
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从宏观角度来看问题通常是有帮助的。还原论往往只关注树木,但整体论可以让心理学家看到整片森林。这可以适用于研究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当尝试帮助患有精神病症状的来访时,从整体上看待来访可以让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看到影响来访日常生活的所有因素,以及来访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使用这种做法,治疗师通常能够更好地解决个别症状。
人类行为复杂,因此解释它经常需要一种能够容纳这种复杂性的方法。整体论让研究人员能够全面回答关于人们如何思考、感受和行为的难题。
整体论的缺点
虽然整体论有许多关键优势,但也有一些重要的缺点需要考虑。其中一些包括:
它往往是非具体的
当试图解决问题时,通常需要专注于问题的某个特定方面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整体论往往是更普遍的,这有时会使精确性变得困难。科学家们尤其需要能够专注于明确界定的变量和假设进行研究。
过于宽泛地看待问题可能会使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测试变得困难,主要是因为它涉及许多不同的因素和影响。
它可能过于复杂
由于整体论是如此全面,这可能会使科学研究变得非常复杂和繁琐。可能需要考虑许多不同的变量,以及大量潜在的交互。这有时会让这种方法显得笨拙。
整体论示例
在心理学领域,有几种方法可以展示整体论如何看待人类思维和行为。早期的思想流派,构造主义和功能主义,是还原论和整体论观点的好例子。
构造主义专注于将行为的元素分解为其最小部分(还原论),而功能主义则侧重于从整体上看待事物并考虑行为的实际目的和功能(整体论)。
纵观历史,还有其他一些心理学流派和分支采用了整体论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根植于整体论的思想流派。格式塔心理学家不仅相信需要将人类行为视为一个整体;他们还致力于理解人类思维本身如何使用整体方法来理解世界。
格式塔知觉组织定律表明,个体项目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对它们的看法。例如,根据相似律,当相似的物品一起观看时,人们会认为它们是整体的一部分。
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格式塔疗法是一种源自格式塔学派的人本主义治疗方法。而不是分解个体过去的片段来理解当前的问题,这种方法从整体上看待来访的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心理学分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回应而兴起。行为主义采用还原论方法来解释人类行为,而人本主义思考者更感兴趣于从整体上看待行为。
这种方法关注所有影响人们思考和行为的因素,以及这些不同组成部分如何相互作用。
亚伯拉罕·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理论的一个例子,它从整体上看待人类动机。该理论并不关注动机的任何单一方面,而是融合了环境、社会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倾向于采取整体论,因为它考虑了个体在其社会背景下的行为。特别是,这一心理学分支观察到群体行为通常与个体行为不同,这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典型例子。
整体论与还原论
一种观察整体论和还原论如何应用的方法是观察它们在研究特定心理学问题时可能如何应用。
想象一下,研究人员有兴趣更多地了解抑郁症。
- 使用整体论的研究者可能会关注理解不同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例如考察思维模式、社交关系和大脑神经递质水平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抑郁水平。
- 使用还原论的研究者可能会关注影响抑郁的非常具体的一个因素,比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
来自Verywell的一句话
整体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够涵盖构成我们的所有因素。人类是无限复杂且多样化的,整体论能够涵盖影响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外部和内部因素。
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往往会关注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虽然还原论和整体论经常被视为对立面,但它们都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